你曾经误解最大的一位历史人物是谁?

天天爱动漫

那必须是庞太师啊!

想当年《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小七侠》,还有电视剧《少年包青天》,等等,把宋朝时期的庞太师描绘成了一个阴险狡诈,手段卑劣,目无法纪,专门害人的坏蛋。



当初看《少年包青天》,那真是恨不得庞太师不得好死。

但是实际历史中,宋朝的这个庞太师却是另外一个样子。他本来面目可以说与电视上演的大相径庭。



切听我简单介绍下庞太师这个人。庞太师本名庞籍,按现在的地理位置算是一个耿直的山东人。为啥说他是耿直的山东人呢?

因为庞太师他在宋仁宗当上皇帝后,坚持当时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奉还权力,而且当众打脸似的烧掉了支持皇太后听政的诏书。可以说是不惧危险,怼着外戚就是干。

而后仁宗还宠幸过一个美人,结果这个美人没事找事去找时任开封府判官的庞太师说要传达旨意,结果被庞太师一通好打。打完还让这被打的带话回去,说是立国以来就没有后宫干政的道理。你说这是不是个耿直的山东人。



另外在电视剧中,庞太师里通外国,各种陷害忠良。实际上,庞太师才是被陷害的那个。当初有个大臣犯法,庞太师弹劾他,不料此人后台深厚,反而诬陷庞太师有犯禁的事情,庞太师因此被贬官。。。

总体来讲,庞太师的形象和电视剧中差不多是完全相反的。

哦,对了庞籍没做过太师。宋朝也没有太师这个官位。。。太师只是老百姓对当大官的人的民间俗称。


王斌兔斯基

谢谢题主。你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我看到这个题目,一下子联想到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胡适。

(一)早年误解

我少年时候,还是十年文革的晚期与改革开放初期,那时的教育语境下,沿用了五十年代“集体声讨胡适”的大批判口径,胡适被说成是”反动文人的集中代表人物”,他的论著、他的文化历程与思想观点,在那时的中学教科书中是”销声匿迹”的。于是,“胡适是坏人”,这就成为当年我心中的胡适形象。

(二)我的转变

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的文化领域思想解放,胡适评价被“解冻”,不再是禁区,不再继续以“反动文人”定调,而是越来越向着真实的胡适面貌进行“还原”。

同时,也得益于本人所受的史学教育,胡适在“后文革时代”的高校历史教学中得到应有的尊重,被介绍得很多。

渐渐地,一个爱思想、勤努力、多建树、有趣味的胡适形象走进我心,将曾经刻在心中的“胡适反动文人”、“胡适大毒草”的认识一扫而光。我多年前就完成了这一转变,为此而庆幸。胡适,一位令我敬佩的文化先贤。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胡适文化建树的评价已经倾向于积极客观中肯。

改革开放已经整整四十年了,我国官方对他的评价也早已经更客观理性了,早已经放弃了五十年代时的所谓“反动文人”的定位。他是近现代一位杰出的文化人,对此,我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官方并无异议。


我国大陆近三十年来,围绕胡适的相关研究论著以及胡适资料集,几乎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北京大学出版社早在1998年就为这位老校长出版了《胡适文集》(后来又有修订本)。2003年,《胡适全集》也已经由胡适家乡的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拙文最后附有《胡适全集》总目录,大家可参阅。)

大陆近三十年来,绝大多数对胡适进行研究的论著是理性的肯定赞扬与冷静批评兼而有之,其中,正面肯定为主的观点居于大多数。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鲜明官方背景的大陆文科最高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著名史学家、大陆学术界研究胡适的权威学者 耿云志 先生,他对胡适就是持总体上非常积极正面的评价,但是也明确指出胡适的不足甚至某些谬误。

耿云志的“胡适研究”,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新时期大陆史学界看待胡适时的基调:积极正面评价为主,同时又较为审慎。


目前,我国大陆学术界对胡适思想文化成就的基本定位是: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具有多方面贡献的学者(白话文运动,白话诗运动,新红学,水经注研究,白话小说史研究,禅宗研究,墨子研究,中国思想史脉络,民主自由思想的研究与建言,学术方法论,国民素质方面的一系列建言,教育学,……)。

(四)如今社会上,在围绕“胡适评价”的声音中,傲慢与偏见依然大量存在,公众中完全不了解胡适者也不少。但愿更多的人对胡适文化建树能够多几分了解与敬重。

我注意到,一部分网友对胡适的看法居然还停留在六十年前(上世纪五十年代)批胡的那种认识水平与口吻,仍然以全盘否定胡适为乐事,对赞扬胡适文化成就之人予以口诛笔伐、上纲上线。

这真是令人纳闷,百思不得其解,有恍如隔世之感。

诸位都是二十一世纪的人。就连我国大陆官方,在改革开放以来也早已认可了胡适”有重要贡献的文化人”这一地位——2010年9月2日,文化部长蔡武率领代表团抵达台北访问,第一站就是参观胡适故居、凭吊胡适墓。

既然如此,网友们也与新时代相向而行、与时俱进,摒弃自己看待胡适时的不应有的“傲慢与偏见”,岂不美哉?

仍然有不少网友对胡适知之很少。这些网友如有兴趣,可稍稍浏览耿云志、易竹贤、胡明、胡颂平等学者的相关论著以及胡适资料集。

耿云志的长篇文章《胡适思想的现代意义》,叙述了胡适的基本思想主张,评论了其是非,勾画了其中值得后世借鉴的有益因素,此文可以供人们提纲挈领走进胡适的精神世界。网上容易见到该文。

本人“阅读胡适”时,看得最多的是胡明《胡适传论》。有兴趣的文友也可看看该书。



介绍胡适的纪录片早已问世,例如中央电视台几年前播出的《跨越海峡的大师——胡适》,再如,我国大陆播出的十集电视纪录片《先生》之二《胡适》。有兴趣的网友不妨一览。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跨越海峡的大师—胡适》内容简介的截屏。]

—— —— —— ——

【附录】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胡适全集》(全书共44册)。《胡适全集》总目录如下:

目录 第1卷 胡适文存一集

第2卷 胡适文存二集

第3卷 胡适文存三集

第4卷 胡适文存四集

第5卷 哲学·专著

第6卷 哲学·专著

第7卷 哲学·论集

第8卷 哲学·论集

第9卷 哲学·宗教

第10卷 文学·创作

第11卷 文学·专著

第12卷 文学·论集

第13卷 史学·论集

第14卷 史学·《水经注》疑案考证

第15卷 史学·《水经注》疑案考证

第16卷 史学·《水经注》疑案考证

第17卷 史学·《水经注》疑案考证

第18卷 史学·人物传记

第19卷 史学·人物传记

第20卷 教育语言杂著

第21卷 时论(一)

第22卷 时论(二)

第23卷 书信(1907~1928)

第24卷 书信(1929~1943)

第25卷 书信(1944~1955)

第26卷 书信(1956~1962)

第27卷 日记(1906~1914)

第28卷 日记(1915~1917)

第29卷 日记(1919~1922)

第30卷 日记(1923~1927)

第31卷 日记(1928~1930)

第32卷 日记(1931~1937)

第33卷 日记(1938~1949)

第34卷 日记(1950~1962)

第35卷 英文著述(一)

第36卷 英文著述(二)

第37卷 英文著述(三)

第38卷 英文著述(四)

第39卷 英文著述(五)

第40卷 英文信函(一)

第41卷 英文信函(二)

第42卷 译文

第43卷 胡适生平年表 胡适著译系年

第44卷 胡适著译系年

—— —— —— —— ——

衷心谢谢大家拨冗浏览拙稿、并开诚布公发表意见,其中很多网友的金言令我深受启发。理性的文化讨论,实在是多多益善。


晓帆轻舟

郭沫若。是我误解最大的一个人物。开始上学时,学他的《天上的街市》,学他的《女神》,感到他是近代最伟大的一位文学家,那时侯常听他的名人佚事,知道他还是一位甲骨文专家,学识端的丰富。

后来了解了郭沫若的另一面,原来他还是一位军人,参加过北伐,是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要知道周总理当过主任的。南昌起义郭沫若居然也参加了,这么说他应该也算是我军的缔造者之一了。建国后他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首任语文联主席,对他的感觉除了肃然起敬还是肃然起敬。

但当我了解了他在建国后的一些作品和他的情感生活,顿时他的光环就没有了。江青在台上时,他肉麻地吹捧江青。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支持粉碎。他的情感生活非常糜乱,娶过三任妻子,有一个还是日本人。除了妻子,还有好几个情人,又喜欢去妓院嫖娼。第一任妻子张琼华守活寡一辈子,只跟他有五天的夫妻生活;一位叫彭漪兰(安琳)的“革命同志”被他抛弃后下落不明;他与妻子于立群的胞姊于立沈有染,于立沈被抛弃后自杀,甚至有一位不知名的妇女将性病传染给了郭沫若。郭沫若第二任妻子郭安娜的子女,因为郭沫若的行为对郭沫若采不亲近,不敬重,无感情,郭沫若的二儿子郭博竟如此评价父亲:“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知道这些情况的一,我对这个无德才子基本上嗤之以鼻了。

春秋史社,悟空问答最专业的历史领域专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春秋史社

我觉得是袁世凯,袁世凯是清末实力最强、风头最盛、威望最大的人,他原本肩负着众望即将成为中国近代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最终却因行将踏错而陷入历史的泥潭中,背负着上千古的骂名,在众声讨罚中郁郁而终。


我们都知道袁世凯称帝的事情,本该尘封在历史书中的帝制被袁世凯再度提起,历史的车轮被其往后推,袁世凯的这一个举动彻底地激怒了全国上下,就像火星落入油桶中般瞬间燎起滔天大火。

小到田中老农、市井妇幼,大到各地地方政府议员、地方军阀无不指责怒骂袁世凯的行为,甚至连袁世凯一手栽培起来的北洋各军阀也纷纷和袁世凯划清界限,开始声讨袁世凯。

就是这么一个千夫所指、应该被历史盖棺定论的人,他实际上有着另外我们所不知的一面。

虽然无意为袁世凯洗白、做错了就应该受历史的指责,但是我们得先来看一下那是袁世凯的成长轨迹、及他的所做出的成就,再来评论他的功过,这样才显得公正合理,要不然隔着帘子看事情,终免不了片面。


袁世凯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朝鲜,当时朝鲜王室经历了内乱,日本人又趁机而入跑到朝鲜搅局,朝鲜的朝廷中分成了两派,一派亲清朝、一派亲日本,当时对清朝友好的一方在与亲日派的斗争中失利了,不得不请求宗主国清朝派遣援兵救援。

当时清朝战斗力最强的就是李鸿章手下的淮军,李鸿章派遣手下吴长庆领着一队士兵赶赴朝鲜平息战乱,袁世凯当时就是吴长庆手下的一名小军官,他的父亲和吴长庆是生死至交,所以袁世凯很受吴长庆的照顾。

正是在吴长庆的支持下袁世凯整顿了混乱的军纪,带领手下部队势如破竹地攻下了朝鲜首都,平定了朝鲜的内乱,制衡住了日本人。

在往后的时间,吴长庆退回了国内,留下了袁世凯在朝鲜主持大局,他掌控着在都城外驻扎的军队,时则提防着仍在朝鲜国内的日本人,在当时,袁世凯简直可以说得上是朝鲜最有威严的人。



后面朝鲜又发生了几场内乱,这些内乱的发生都与日本人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在袁世凯果断狠厉的手段之下,这些动乱纷纷被给平息掉了,狠狠的挫了日本人的锐气,使得日本人对其恨得牙痒痒的。

因为在朝鲜的出色表现,袁世凯开始被晚清第一权臣李鸿章看中,推荐其进入清政府高层,在袁世凯当权

的时候做出了很多好的举措。

最出名的就是他在天津小站的练兵,袁世凯全面仿照西方的样式打造了国内的第一支现代化军队,武器也是当时国内最精良的。

国内的第一支警察部队也是由袁世凯建立的,他废除了延续多年的衙门制度,仿照西方引进了先进的巡警制度,极大效率的提高了办案速度。

封建社会中最具特色的科举制度也是被袁世凯终结的,袁世凯废除掉了儒学至上的科举制度,在国内打造了第一批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在袁世凯的努力之下,当时国内出现了很多学堂,山东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出现,都与袁世凯有着莫大的关系,当时国内的第一家中学也是袁世凯推进建立的。

袁世凯还大力推动了国内实业的发展,在他的努力之下,当时出现了很多现代化的工厂、矿场以及现代化的建筑,我们所熟知的京张铁路主导人詹天佑,就是在袁世凯的重用下获得了大量的资源,从而打造了第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铁路。


有人说袁世凯抢走了孙中山的胜利果实,但实际上并不是,当时孙中山没兵没钱,根本不是清政府和袁世凯的对手,空有偌大的名声和影响力却无半点实力,甚至连号称是终结了清政府的武昌起义也与孙中山没有太大的关系。

武昌起义的爆发前孙中山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当时他在美国洪门的帮助下,到处筹款帮助国内起义,却筹不到丝毫,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突然看到了武昌起义成功的新闻,这才知道了国内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于是漂洋过海的经历了两个月回到了国内,开始收获果实,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全国各地纷纷独立,只剩下了北方五省还在清政府和袁世凯的北洋军阀掌控中,当时的起义军力量很微薄,各地地方军力量又太过于分散,根本不是袁世凯的对手,所以灭亡清政府的理想也越发的遥远。

在当时就有人提出来了,如果袁世凯能帮忙灭亡清政府,就让袁世凯做民国大总统,享受尊崇的名声和世人的爱戴,当时甚至有人打出了袁世凯就是中国华盛顿的名号用以激励袁世凯反清支持民主。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其实是有些心动,但是他还没来得及作打算,孙中山就已经回到了国内,直接到南京上任民国大总统的职务了,这件事情使袁世凯大为恼怒,不再理会这些人的建议。

后面孙中山也意识到了自己力量的不足,写信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袁世凯,表明如果袁世凯能支持反清政府,自己就退位,让袁世凯做民国的大总统,后来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之下,清政府主政的隆裕太后终于下定决心,带着溥仪退位了,至此连绵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彻底的销毁,袁世凯也如愿以偿登上了民国大总统的职位,在当时袁世凯可以说得上是万众归心的,拥有着诺大的声望。



后来的袁世凯为什么会想要复辟帝制,其中有几个原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一个是贪欲,诚如袁世凯这类人有欲望、野心是很正常的,再加上当时他身边有许多前清的旧臣时常在他耳边念叨着复辟帝位的事。

他的大儿子也想做太子,在家中就时不时的劝袁世凯复辟帝位。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袁世凯登上大总统之位后因为制度所需,不得不将手中大量的兵权下放到了底下将领的手中,使得很多北洋将领获得了巨大的权力,渐渐的坐大,最终甚至有些不受控制的趋势。

这个时候复辟帝制是袁世凯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因为大总统是基本不管兵权的,但是如果复辟帝制的话,就能将兵权牢牢的掌握在手中,于是袁世凯就将历史的车轮往后推,诏告天下自己即将登帝位的消息,袁世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天下人的骂声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他有些喘不过气了。


以前他的那些手下也就是后来的北洋军阀,也察觉到了袁世凯的意图,趁势而起反对袁世凯,最终导致袁世凯坐上皇位不到八十三天就匆匆下台,数月后在骂声中,尿毒症发作离开了人世。

在袁世凯死后,本就貌合神离的北洋军阀,彻底的分裂成了互相交战的割据势力,在南方许多的地方军阀也趁势而起,自掌一方,至此,中华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


袁世凯的几大黑点分别是刺杀宋教仁、专政独裁、与日本签订21条条约,前两条无法辩驳,是既成的事实,但是最后一条有必要说一下,虽然袁世凯签订了21条,但是弱国无外交,那是迫于日本人的军威之下,袁世凯没办法才签下的,为此,袁世凯还派了一个擅长外交策略的人与日本人扯皮了近半年,削减了大多数条件后在日本人翻脸之后才不得不签的。

当时背景是在一战之后,列强纷纷把驻扎在中国境内的部队抽回了国内,日本人为了独吞中国的利益就偷偷找袁世凯签订了21条。

日本人怕列强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以就让袁世凯方不得泄密,但是在五个多月的扯皮过程中,袁世凯专门派人到各国游说示众日本人在中国的所作所为,通过外交的手段借来了许多力量,在签订了21条之后袁世凯彻底的暴露了日本人的行径,各国政府纷纷大怒指责日本,迫使日本收回了大多数条约。

袁世凯在签订了21条之后也命令手下消极对待所签的条约,所以最终我们所认为丧权辱国的21条其实是一条都没有履行,当时是迫于无奈没办法才签下的,后面袁世凯无奈只能用变相的方法来推倒所签订下的条约。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误解最深的历史人物就是袁世凯,他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酒囊饭袋、投机取巧之辈,而是有着真正的实力与作为的豪雄,只不过他走错了一步,才最终成为了历史的污点。

所以我们评判一个人的功过的时候,要仔仔细细的研究他的全方位,不能只看到他某一个点的好与坏,就掩盖掉了他其他的所作所为。


孤客生

我认为是郭沫若

还记得初中课文上那篇必背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吗?进入正题之前,我来感受一下年轻时代的郭沫若的文笔。我们最初知道郭沫若这个人,正是从初中课本上这篇诗歌上了解而来的。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有人夸他是中国的歌德,也有人说他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在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中,郭沫若这个人集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作家、剧作家、评论家等头衔于一身。初中时代的笔者对文史怀有狂热的喜爱,所以曾经对郭沫若推崇有加,还把他看做是文风刚烈、清廉朴素的一代大师。

郭沫若年少的时候,娶了原配张琼华,却在结婚五天之后,抛下结发妻子。张琼华苦苦等了他68年,他却没有回头。郭沫若在日本爱上了年轻的女孩佐藤富子,并用花言巧语将她骗到手,和她结婚生了孩子。单纯的佐藤富子为了郭沫若,抛弃了在日本的家人,并与父母断绝了关系。结果呢,郭沫若享受完她的青春年华后就溜回国了。等到1948年,佐藤富子才知道郭沫若又娶了年轻于的立群,并和她生儿育女。郭沫若一生有3次婚姻,但公开资料显示他至少与5个女人有染。郭沫若到日本留学期间,就多次出入各种烟花场所,认识了很多日本歌姬。这也直接表明了这位文人风流而且滥情。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历史文物怀有狂热追求的郭沫若的一再坚持和主张挖掘明定陵。他不顾当时不具备保护文物的能力和条件,盲目的挖掘。定陵挖开后,由于没有充分的准备,大量出土的珍贵文物立即被氧化、破坏,各种珍贵字画、丝织品顷刻间灰飞烟灭。作为这次挖掘皇陵主要的责任人,郭沫若本该深刻反思,可是他却不以为然。

1965年,郭沫若又申请挖掘明长陵,试图挖出明成祖埋藏的宝藏。结果周总理果断拒绝,不准他再挖皇陵。郭沫若又请求挖掘唐代的乾陵当中,民间传说里面埋藏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乾陵没挖成,郭沫若又计划要挖秦始皇陵。他还恬不知耻地以老朋友、老党员的身份多次建议周总理开掘皇陵,结果愤怒的周总理只说丢一句话给他:“十年之内不准开帝王墓”。



1958年“大跃进”时期,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却很合时宜地写下了这首《迎春序曲》,来看看大跃进时代的郭老先生的真实写照吧。

《迎春序曲》

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农业纲要七年就可实现。

一个大跃进连着一个大跃进,英雄气概可以覆地翻天。

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

看吧,要把大戈壁变成良田!

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创世主,在今天更表示了他的尊严。

他厚着脸皮于 1976年发表了《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同一年,四人帮被捕。为了及时地撇清与四人帮的关系,他又赋一首 《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来抨击“四人帮”。前后对比,恶劣人品,丑陋操守暴露无疑。


中外历史

一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一个人,但是恐怕不能写在这里,大家想必也能知道。

于是我来说说我误解第二大的一位历史人物。

刘备嘛,老生常谈,不过如果你看看年代表,必能升起一股佩服之情。

真正的大英雄,莫过于此。

公元184年,刘备因为讨伐黄巾被封为县令,因为不肯贿赂上官,兄弟三人鞭打上官而逃。

187年去高唐任职,不久高唐县被盗贼攻破。投奔同学公孙瓒。

196年屯兵和袁术对峙的刘备被吕布偷袭,又被袁术打败,兵力皆散,无奈受制于吕布。

同年刘备再度征集一些军队,好不容易凑出人马吕布又至,刘备再败,投奔曹操。

吕布198年派兵攻击刘备,刘备再败,妻子被俘虏,刘备只身逃出,一无所有。

200年又有了一些部队的刘备驻军东海,衣带诏事发,曹操东征刘备,刘备拼死抵抗,队伍皆败散,关羽被擒,张飞失联。刘备投奔袁谭。

207年,刘备军力不足,刘表死后他被荆州猜忌,曹操大军南下,刘备领着追随l他的十余万民众逃亡。

这个时候,刘备已经46岁,三国既是生产力不足的古代又是战乱时代,三十岁称老夫之人比比皆是,平均年龄也就30多,刘备一败再败,兄弟被俘,妻子被俘,依附于人,46岁还没有自己的落脚之地。

这样的人,依然没有放弃。


他颠沛流离时他的同学公孙瓒已经时名震天下的白马将军。

20多岁孙策已经是一方小霸王,而他40多岁还经常寄人篱下。

他没有袁家四世三公,也没有曹操一样的宗族支持。

鬓生白发,垂垂老矣的年纪,刘备仍然心中无畏。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

这还不是英雄之心?


养仓鼠的哈士奇

01、

1993年中央电视台引起了一部轰动全国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剧情是根据中国流传很久的《白蛇传》改篇。赵雅芝版的白素贞,满足了大多数人梦中的古典优雅美人梦,不仅如此,编剧们还将其塑造成为报千年之恩的一条天性善良,用岐黄医术悬壶济世造福黎民百姓的好蛇精。

而贯穿整个电视剧的反派,无疑就是那位不懂爱情的法海大师咯。剧中,首先将法海的前世定义为一个捕蛇的农夫,因有一次抓了一条白蛇被咬后,结下仇怨。而在后世,又因为被白蛇抢吃自己的仙丹而生恨。

为此,法海贵为金山寺住持,拥有极其强大的法力,本因降妖除魔,拯救苍生行于世间,却通过法力拆散白素贞和许仙,把白素贞压在雷峰塔下。相信很多人在哪里,就跟许仙以及家人一样,对法仙这种做法充满愤怒和鄙视。为此,龚琳娜老师还特意创作了一首歌《法海不懂爱》。

02、

好了,电视剧科普至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白蛇传说吧!

目前发现《白蛇传》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记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既然是警世,很明显就不可能是一个讲述感动动地的人妖爱情故事了,故事的大概意思如下。

据明末《警世通言》记载, 宋朝时,有修炼的大蟒蛇变成美妇叫白素贞(白娘子),与西湖千年青鱼精小青,在杭州西湖遇书生许宣(许仙的最初的名字),白蛇春心荡漾,欲与书生云雨,乃嫁与他。后经历诸多是非,许宣乃知白素贞、小青俱是妖精,并受大蟒蛇威胁,惊恐难安,便求法海禅师救度。于是白蛇被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
且说禅师押镇了,留偈四句:
“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
法海禅师言偈毕,又题诗八句,以劝后人:“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但看许宣因爱色,带累官司惹是非。不是老僧来救护,白蛇吞了不留些。”许宣礼拜禅师为师,就雷峰塔披剃为僧。修行数年,一夕坐化去了。
众僧买龛烧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临去世时,亦有诗八句,留以警世,诗曰: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开花始见春。化化轮回重化化,生生转变再生生。欲知有色还无色,须识无形却有形。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整个故事就很明了,劝世人不要好色,以免被妖魔鬼怪趁虚而入。而法海与许宣还成就了一段师徒情缘,这保留到了《新白娘子传奇》里。然而到了清代,故事就发现了反转,劝人不要好色的法海大师成了拆散鸳鸯,善恶不辨的反派。而祸害人间的白蛇,反而成了端庄大方、温柔高贵的白娘子形象。

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
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
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白蛇传》与《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成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传说中的“白蛇”一事,事实上也有历史原型,其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根据《金山志》记载:“蟒洞,右锋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即裴头陀(法海禅师)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
法海禅师驱伏白蟒,将白蟒赶入江中而不再害人。另一种关于“白蛇”的说法,与金山寺有关,但却非法海禅师。据《高僧传》记载,在法海禅师来到镇江的八十多年前,有一位名叫灵坦的高僧,是武则天的侄孙,他曾做过太子通事舍人,后出家为僧。灵坦曾在金山的蟒洞中驱走一条白色巨蟒。后来,人们将这些与金山寺和法海禅师有关的人和事进行艺术的整合,加以虚构,逐渐形成了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03、

历史上的法海大师原名裴文德,唐宰相相裴休之子,因秉承父意代替生病的皇子在宁乡密印禅寺出家,师承灵祐法师,在这里他勤学佛法,修成正果后,便云游四海普度众生,最后在江苏创建金山寺,成为一代高僧。

少年的裴文德便接受父命,并由时任潭州(长沙一带)观察使的父亲亲自送往湖南沩山去修行。据宁乡沩山寺记载: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时任宰相的裴休捐建密印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境内)。时皇子得恶疾,看尽名医均不奏效,裴休送自己的儿子代皇子出家,密印寺主持灵佑禅师为他的儿子赐号“法海”。拜在当时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佑禅师’足下为弟子。古来禅林的说法,裴文德剃度时获赐法名“法海”,人称法海禅师。

历史上有名的一代高僧,法海大师对对中国佛教发展有卓越建树的贡献,很长时间是非常受民众们的尊重的,哪怕是在明代冯梦龙创作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中,也是一位得道高僧,为人除妖降魔。只是到了清代,在这个故事慢慢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到了民国,为了批判封建思想,鲁迅先生甚至把法海大师比喻成蜷缩在蟹壳内的小虫,不得不说受清代反转的白蛇故事影响之深。

即便不从佛家来看法海大师,在人格上也非常值得尊敬的。青年之时,因遵守父亲之命,便放弃自己优越的“官二代”生活,代替生病的太子而出家,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得道之后,广播佛法,普度世人。在历史上,法海禅师是苦行得道、受到整个江苏地方民众敬仰的开山祖师,从来没有拆散别人家庭的历史说法

在此,给唐代高僧法海大师,特此正名,并对之前的误会道歉。

写下这个答案,有感与家人一起游玩宁乡沩山密印禅寺有感。


毒言毒语

高俅,水浒传中的高太尉。小时候看水浒传觉得他是个凭借踢球上位的马屁精,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可后来看了史书才明白原来水浒写的全是假的,高俅真是被施耐庵黑出翔了。

史书上对高俅的记载非常少,水浒传之所以把高俅写成这样,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记载少,所以便于作者随意发挥,所以最后就把高俅写成了这样一个大奸臣。

高俅原本是苏东坡的一个小秘书,后来被推荐给了宋徽宗的姑父王诜。高俅写的一手好字,还会写诗做赋。后来通过王诜,认识了当时还没当上皇帝的赵佶。赵佶的哥哥宋哲宗死后,因为没有儿子,所以赵佶就当了皇帝,也就是著名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了。

宋徽宗就想提拔高俅,可是因为他没文化,就把他放到军队去镀金。可没想到高俅对领兵还有点能耐。期间在边境打了几场胜仗,虽然高俅并不是主帅,但也因此立了功。后来因此被宋徽宗任命去管理禁军。

高俅这个人很懂得知恩图报,对曾经照顾过他的人都很恭敬。他在边境打仗的时候受过刘仲武的提携,后来刘仲武打了败仗皇帝要处罚他,因为高俅的求情才逃过了处罚,而且高俅还推荐刘仲武的儿子做了将军。苏东坡后来受到了蔡京的迫害,高俅也站出来给苏东坡的家人提供了帮助。由此可见,高俅是很非常仗义的人。

至于水浒传中写的,高俅跟他的儿子一起迫害林冲更是不存在了,因为林冲本身就个虚构的人物。

对水泊梁山进行镇压的人也不是高俅,而是当时的名将名将张叔夜。

当然了,这么说并不是要表达高俅是个好官,史书上也记载了他贪污被人揭发过。他管理禁军期间,军纪涣散,战斗力底下,跟他的领导都是有直接关系的。

但是高俅跟奸臣这个群体还是相差很远,总体来说并不算个坏人。因为水浒传的缘故,导致高俅的名声彻底臭了,他还真是冤的很啊!



漂浮菌

我曾经误解最大的一位历史人物是鲁迅先生。

首先,无论是从课本上接触到的,还是从老师嘴里听说的,总感觉鲁迅总是一脸严肃,从来不笑,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其实真实的鲁迅不是这样的,他不仅经常笑,还经常开玩笑,还经常给别人起外号,是一个很顽皮的人。唐弢在他的《鲁迅的故事》里回忆说:“鲁迅先生说话的时候,不但内容生动,而且姿态也很活泼自然,往往一面做手势,一面学样子,给人极深刻的印象。比如他讲一个故事:一个读书人,因为鞋袜破旧,向邻居的女人借到一套新的,穿着去赴宴。不料他丈夫不答应,赶来当场索回。读书人没办法,只好伪称肚子疼,伏矮身子,让长衫盖着光着的两脚,勉强遮掩过去。鲁迅讲到这里,忍不住站起身来,学着读书人的样子,双手按着肚子,微微蹲下身子,用绍兴话叫道:‘我肚皮痛煞哉,我肚皮痛煞哉!’听的人无不大笑。

其次,也是从课本上的介绍得知,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便在内心牢牢地确立了一个认知——鲁迅先生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然而,后来才知道,事实上,鲁迅并未加入共产党。以他的“立人”的思想,他是不会加入任何党派的。换句话说,他加入任何党派,也不会受欢迎的。因为他是批判的,是独立的,是刺猬,是匕首和投枪。

最后,书本中把先生宣传的那么伟大,一点瑕疵也没有,便隐约感觉先生是一个“正人君子”,无可挑剔的。谁知,他竟然扔下有了夫妻之实的朱安不顾,娶了比自己小将近20岁的学生许广平。当我突然一天知道了他在老家还有一个女人叫朱安的时候,我的确惊讶了,这还是我印象中的先生吗?然而,这就是鲁迅。

当然,这些并不能影响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也更不能动摇先生在中华民族文学和思想领域的地位,他始终是我们的“民族魂”!


龙驹带你看水浒

以自己浅薄的历史知识及众多历史学者依据古籍史书记载及民间口口相传,对历史人物皆有定论,我是谈不上对历史人物有什么误解的,然承蒙上弦君邀答,勉就对近代国民党及蒋介石先生在抗日战争中的多年误解做一纠偏,祈望这一段历史能不偏不倚公正全面地展示给观众。在中国的抗日正面战场上,无疑是国民党军队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军队进行着生死决绝惨烈悲壮的绝杀,淞滬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无一不是国民军队在奋力拼杀,然由于历史的种种偏差误导,以我自己而言,一直以为国民党躲在峨嵋山上等着摘桃子,以致到今天我们才对薛越将军以及罗卓英王耀武李宗仁等众多抗日英雄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及对这场大搏杀的总指挥蒋介石有了一个观念上的转变,蒋是历史上的悲剧人物,也是禦外保国的英雄,在关乎民族生存中华危亡的关键时期是当之无愧的,而且他一生都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也希望我们严谨的历史学家们能客观完整的记载这一段历史,让海岸对面的同胞认同,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