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帝師募兵11萬修建45座堡壘,卻遭魏忠賢的陷害,76歲仍寧死不降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不斷,特別是關外的清軍,更是虎視眈眈,其中在抗擊清軍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名將。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位抗清名將,此人便是孫承宗,坦白來說,後世對孫承宗的爭議很大。有人認為孫承宗能夠力挽狂瀾,並且率軍鎮守遼東時,導致清軍始終無法攻破山海關。然而也有人認為他在鎮守遼東的時候,勞民傷財,導致大明國庫空虛,最終使得崇禎帝被迫自殺,明朝正式滅亡。據史料記載,孫承宗出生於河北高陽,原本是一個老師,後來在邊關的時候,經常和軍隊中的士兵談論戰爭。在長時間的積累後,孫承宗最終得以知悉邊關敵我態勢,公元1604年,孫承宗考中進士,成為了翰林院編修。一直到公元1620年,孫承宗擔任太子老師,為太子朱常洛講授治國理政的知識,然而可惜的是,朱常洛卻是一個短命皇帝。不久之後他的兒子朱由校繼位,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明熹宗。

一帝師募兵11萬修建45座堡壘,卻遭魏忠賢的陷害,76歲仍寧死不降

孫承宗再次擔任朱由校的老師,也就是帝師,因為他才華橫溢,深受朱由校的重視,公元1621年,清軍開始入侵遼東地帶。孫承宗因為軍事才華突出,朝臣們希望皇帝派孫承宗前往遼東抗擊清軍,朱由校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正式任命孫承宗為兵部尚書。此時孫承宗希望朱由校能夠安撫遼東百姓,同時嚴懲熊廷弼等將領,不久之後,孫承宗因為和其他人意見不和,開始獨攬軍權,大量招兵買馬,帝師孫承宗募兵11萬修建45座堡壘。與此同時,為了長治久安,他還鼓勵發展農業,最終還能夠每年收到15萬的收入。努爾哈赤知曉後,立即撤軍700裡,可以這樣說,孫承宗在鎮守遼東的時候,保境安民,使得清軍不敢妄動。在這之後的20多年裡,清軍始終未能攻破遼東防線,此時魏忠賢認為孫承宗戰功赫赫,也在拼命拉攏孫承宗。

一帝師募兵11萬修建45座堡壘,卻遭魏忠賢的陷害,76歲仍寧死不降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孫承宗根本就不吃這一套,正因為如此,魏忠賢對孫承宗恨之入骨,孫承宗在得知魏忠賢殘害忠良後。便親自進京打算面奏朱由校,進而彈劾魏忠賢,然而魏忠賢卻提前知道了朱由校的計劃,因此他故意跑到朱由校的面前,大肆哭泣。此時朱由校實在是昏庸至極,居然給孫承宗下旨,沒有自己的旨意,孫承宗不許離開駐地。孫承宗接到這個聖旨後,感到十分的無可奈何,公元1625年孫承宗遭魏忠賢的陷害,只得辭官回鄉,後來崇禎帝繼位後,卻中了反間計,殺害了袁崇煥。隨後為了穩住軍心,再次啟用孫承宗,公元1638年,清軍進攻高陽,已經76歲的孫承宗率領全城軍民抵抗清軍的入侵。然而雙方兵力懸殊十分大,最終高陽城被攻破,而孫承宗也被活捉,多爾袞多次親自勸降他,然而他76歲仍寧死不降,最終多爾袞讓人用白綾勒死了他。

一帝師募兵11萬修建45座堡壘,卻遭魏忠賢的陷害,76歲仍寧死不降

筆者認為,無論後世對他如何評論,至少有一點,他是一個忠君愛國的人,雖然飽受太監魏忠賢等人的陷害,但還是在以一己之力為國效命,最終誓死不降,壯烈殉國。正是因為如此,連對手多爾袞都深為敬重,大家要知道的是,明朝末年,許多明朝大臣都主動投靠清軍,但孫承宗卻能夠忠於明朝,實屬難得。除此之外,不得不說,明末名將輩出,如盧象升、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然而終因為氣數已盡,再加上崇禎帝過於猜忌和多疑。導致許多名將要麼無辜戰死,要麼得不到重用,要麼被冤殺,讓人不免感到唏噓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