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应该广交众友还是深交知己?

有人说,结交朋友,只要寻得一二知己,心有灵犀,对酒当歌,此生足矣。又有人说,知己实难得,子期伯牙尚且不能长伴,反而留下深刻的伤害,倒不如广结志士,在更多人的陪伴下前行,不也美乎?那么交朋友应该广交众友还是深交知己呢?

正方:

交朋友应该广交众友

交朋友应该广交众友还是深交知己?

人不可以没有朋友,否则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在精神上就会感到非常孤独、寂寞。《礼记·学记》中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些民间谚语更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朋友的重要性,比如“人生无友,恰似生命无太阳。”“喜欢社会中一小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基本原则。”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越来越被提到不可等闲视之的地位的社会。信息的被重视,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增加了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交往,出现了各种相互影响的沟通手段和方式,正在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代青年要迎接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学会广交朋友,增大交际范围,尽可能快而且多地获取信息,广交朋友是获取信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广交朋友可以使人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从社会上学到许多课本中所没有的知识,从而扩大知识面,使思路敏捷清晰,对社会和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广交朋友可以帮助自己增长办事才干和处理复杂棘手问题的经验,交的朋友中,有的人办事干练利索,有的人见多识广,足智多谋。同这样的人交朋友,近朱者赤,可以学到丰富的经验和应变能力、组织等才干,锻炼和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分析社会现象以及矛盾事物的能力。

此外,广交朋友还可以获的各种信息,了解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某一个时期的思想情绪,以及对某一社会事件、政策法令的不同反应,通过对各种不同的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加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作出明确自己的行为方式及努力方向。

广交朋友在过去一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表现,这个观念现在应该彻底地改一改,只要不是酒肉朋友,不是“狐朋狗友”,不是不讲原则的哥们儿义气,就是完全正确的,无可非议的,当代青年应带头打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性生活模式,广泛的接触社会,广泛的结交良朋益友。

反方:

交朋友应该深交知己

交朋友应该广交众友还是深交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交友,一定要交知己。

人在社会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最是推心置腹、可以生死相托的知心朋友。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没有一个能掏心窝子、倾诉心里话、欢乐同享、忧戚分担的真朋友,他的生活一定十分糟糕,一定会很空虚,很寂寞,很孤独。

古人将朋友划为四大类:以道理相互砥砺,有过失相互劝戒,为畏友;不时相互关照,危难之时全力相助,生死关头可托持依靠,为挚友;甜言蜜语相奉承,吃喝玩乐相往来,相聊相嬉、玩乐亲呢,为昵友;有利相争夺,有福可同享,有患不同当,为贼友。昵友、贼友根本算不上朋友,姑且称之为朋党、朋奸。只有畏友、挚友才是真朋友,可深交。每个人都有个弱点,喜爱听奉承恭维的话,心里舒坦熨贴,但往往自认为对自己最忠诚的朋友,关键时刻每每会靠不住。相反,自认为平时爱直言顶撞、对自己不太尊重的朋友,却是急难之时敢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真朋友。

昵友、贼友容易交,吃一顿饭、喝几杯酒就成了朋友;畏友、挚友就不是那么容易觅得的了,需在生活中经长期的相处、了解、磨合、交融,方能逐渐融为一体。

人的一生,有一个真正的知己,足矣。

总结陈词: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与消沉的人厮混,自己不可能进取;经常与浮夸的人为伴,自己不可能踏实;而自己的朋友是积极向上的人,那么自己也会成为积极向上的人。因此,朋友要交对自己有益的人,即正直、诚信、见识广博的人。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直的朋友是一面镜子,朋友作为旁观者会看到你的不足,但只有正直的朋友会不讳非议的给你指出来;诚实是一条“红线”,只有待人真诚的朋友,自己才能感受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现实感;见多识广是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所必须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见多识广的朋友带来的不仅是资讯,更是别开生面的思维,能够帮自己去粗取精,剔除糟粕。

因此,交朋友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能交到正直、诚实、见识广博的人,同时也要时刻反省自己是否具有这些美德。

作者/青艳

来源/青春与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