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見畢加索是包裝營銷嗎?還原他們古堡會晤的實情

如果拿齊白石和張大千走的藝術形象包裝道路相比,齊白石是政府塑造的國家性大師,而張大千則將自己打造成世界性的大師。

張大千見畢加索是包裝營銷嗎?還原他們古堡會晤的實情

在塑造世界性大師形象的方面,他最為出名的新聞,是在巴黎和畢加索見面。雖然只是短短一下午,但在媒體的筆下卻成了東西方大師的偉大會晤,那張合影也成為了象徵東西方藝術相遇的歷史性一刻。

張大千見畢加索是包裝營銷嗎?還原他們古堡會晤的實情

1956年7月29日的中午11點30分,這幢別墅的大門為張大千敞開了。 傳說中在家裡從不穿上衣的畢加索很破例地穿了件條子襯衫,還穿上了很正式的長褲和皮鞋。

張大千與畢加索的這場會面十分友善而熱絡,但過程中這兩位大師細膩的互動與對話仍有許多讓人思考之處。會面時正巧一位畫商拿了五張畢卡索的畫作來請畢加索鑑定真偽,畢加索竟當場轉請張大千代為鑑定,按常理一位來自完全不同文化的東方傳統國畫大師不太可能熟悉西方繪畫,更別說要鑑定眼前這位西方頂尖大師的作品真偽,張大千知道這是畢加索存心想掂掂他的斤兩,誰知道張大千隨即挑出兩張說是假的,畢卡索表示同意且非常高興,畫商在一旁則瞠目結舌。

張大千見畢加索是包裝營銷嗎?還原他們古堡會晤的實情

畢加索接著拿出上百張自學中國繪畫的習作並請求指正(大家沒聽錯...畢加索已身為西方繪畫的王者不夠竟還暗自將學習觸角伸到中國...畢卡索能心高氣傲憑的還是不停止學習的真本事啊!),張大千看畢加索這些習作出明顯是在模仿齊白石的花鳥魚蟲但有些不倫不類,便委婉地說道:「你畫的很好,但工具不對,畫水墨畫應該用中國的毛筆,依靠含水的多少來控制乾溼濃淡而能“墨分五色”,且中國水墨畫素有詩、書、畫融合的特色……」並當場寫下「張大千」三個大字以示範筆力的蒼勁雄厚以及墨色深淺運用。

張大千見畢加索是包裝營銷嗎?還原他們古堡會晤的實情

畢加索感到歎為觀止後說:「我真不明白,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到巴黎來學藝術?」張大千聽了以為翻譯有誤,沒想到畢加索繼續說:「不要說法國沒有藝術,整個西方,白種人都沒有藝術!」張大千只好謙虛回答:「您太客氣了!」結果畢加索更加激動的說:「這個世界上有資格談論藝術的,第一是你們中國人,第二是日本人,但日本人的藝術也來源中國。第三就是非洲黑人。除此之外,白種人有什麼藝術?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和東方人非要跑到巴黎學藝術不可呢?」這些話從西方繪畫最具代表性的畫家畢加索嘴裡講出還真有些驚世駭俗,但我們或許可以這麼看:1.畢加索是已經精通當時西方數種不同的主流繪畫派別並能優遊自如的大師,畢加索自認為已是王者地位所以對於西方繪畫自然早已看不上眼,反倒是他不熟悉中國與非洲等地的藝術會更讓他感到興趣,而這次與張大千的交流也可能已經讓畢加索快速理解到,中國繪畫是一個已經有深遠文化底蘊和門檻的龐大體系;2.畢加索這席話的另一個潛臺詞,會不會也是在暗指那些崇拜西方而來學習繪畫的中國畫家們到底有沒有先搞懂自家的文化與藝術呢?從這兩個角度來看,我們不得不佩服畢卡索的眼界格局與繪畫態度,而這兩位繪畫大師真摯的對話與互動也就顯得特別讓人省思。

張大千見畢加索是包裝營銷嗎?還原他們古堡會晤的實情

張大千見畢加索是包裝營銷嗎?還原他們古堡會晤的實情

當時,認識畢加索的中國人畫家趙無極與潘玉良,為什麼就擦不出東西方藝術碰撞的火花呢?認識誰都好,自己本身沒有本事,一切就是浮雲。如果自己不夠優秀,人脈是不值錢的,它不是追求來的,而是吸引來的。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雖然聽起來很冷,但這是事實。畢加索與張大千見面,高手相逢,幾個互動,也就清楚了彼此的水平。關於張大千的藝術成就,徐悲鴻曾稱讚道:五百年來一大千。這可謂是對張大千的最高讚譽。張大千不僅是五百年來所出的一個奇才,而且更是一個全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