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用重型越野汽車的研製歷程

軍用重型越野汽車雖然只是一種運載工具,但在各國武器裝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大量用於牽引重型火炮,是炮兵的重要裝備:另一方面它還是導彈、雷達等武器和作戰器材的主要運輸工具。此外各國還利用軍用重型越野汽車的底盤開發了大量的輪式裝甲車輛。如今,軍用重型越野汽車已成為各國兵器家族中的重要成員。

中國軍用重型越野汽車的研製歷程

1966年以前,在中國的汽車產品中,重型軍用越野汽車還是空白。當時,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重型火炮的牽引車有兩種:一種是當時比較落後的60式履帶牽引車;另一種是進口的輪式越野汽車,如貝利埃公司的GBC(6×6)越野車。使用履帶車牽引輪式炮既無法發揮履帶式車輛的越野優勢,在公路上行駛時速度又趕不上汽車,而且對路面的破壞也很嚴重;進口車輛價格昂貴,國內又缺乏零配件,不能適應戰備的需要。

中國軍用重型越野汽車的研製歷程

1966年,洛陽第一拖拉機制造廠以法國GBC越野汽車底盤、捷克斯洛伐克太脫拉風冷發動機為基礎,借鑑和吸收國內外其它車型的成功經驗,於8月16日試製成功了我國第一輛軍用重型越野汽車,命名為東方紅LT665。1967年月10月該車投入小批量生產,1970年正式投入批量生產,並實現了小批量出口。

中國軍用重型越野汽車的研製歷程

1964年,根據與法國貝利埃汽車公司簽訂的關於引進貝利埃公司GBU(6×6)重型越野汽車技術與部分關鍵生產設備的協議,並考慮到利用重慶地區重工業企業相對集中的優勢,我國開始在重慶雙橋建設四川汽車製造廠,生產國產8噸級重型越野汽車。

自1966年起,四川汽車製造廠的建設完全由國內承擔,同時對引進的車型也進行了部分改進。1974年該廠開始生產紅巖CQ260重型越野汽車。隨後,CQ260被CQ261所取代。

中國軍用重型越野汽車的研製歷程

1968年,根據三線建設總體安排,由北京汽車製造廠和北京汽車齒輪廠組建的陝汽成為中國又一個重型越野汽車生產基地。1975年,我國自行研製的載重量5噸的延安牌(後陝汽牌)SX250(6×6)軍用越野汽車在此投產。

70年代未至80年代初,中國從原聯邦德國戴姆勒·奔馳公司引進了奔馳2026(6×6)8噸級越野車裝備部隊用於牽引重型火炮。由於該車的載重牽引能力和行駛速度等性能比部隊原先使用的國產和進口重型越野車有顯著提高,使用單位反映良好。為滿足部隊和國內石油鑽探等民用部門的需要,根據原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全國汽車工業調整改組方針”試行通知的精神,自80年代初開始,以重慶西南車輛製造廠為主的四川省11家有關企業以奔馳2026為基礎,結合中國國情,開始研製中國新一代重型越野車“鐵馬”。

中國軍用重型越野汽車的研製歷程

1982年底,鐵馬XC2200(也稱TM-SC2030)(6×6)7.5噸載重越野車樣車研製成功,並一次試驗成功。

中國軍用重型越野汽車的研製歷程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重型車輛的性能水平,1985年,經國家批准又從原聯邦德國引進了具有8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ZF機械變速箱及KHD413系列風冷發動機技術,隨後這些技術被用於XC2200。1986年,XC2200設計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

中國軍用重型越野汽車的研製歷程

TAS5380是90年代初由山東泰安特種車輛製造廠研製並投產的我國新一代8×8重型越野車。它採用了功率的風冷柴油發動機。越野爬坡能力強(爬坡度達35%);車速高(公路行駛速度達70公里/小時以上)。滿足了部隊對大載重量、高速運輸車輛的需要,成為我國WM-80式新型273毫米遠程火箭和地地戰術導彈運載發射車的底盤車,其中地地導彈發射車曾參加1996年南京軍區組織的聯合軍事演習。

中國軍用重型越野汽車的研製歷程

近幾年,是我國卡車技術高速發展的一段時期,逐步跟上了發達國家技術的步伐。重型汽車在車輛輕量化、車載電子應用等方面進步很快;汽車電子廣泛應用到發動機、變速器、駕駛室、車身控制和車橋ABS等多個方面。

中國軍用重型越野汽車的研製歷程

30年多年來,我國的軍用重型越野汽車從無到有,從仿製、引進技術到自行研製,已發展了兩代、若干車型,在提高部隊的機動性和戰鬥力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