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历五朝十帝屹立不倒,堪比冯道 冯道被人唾骂,他被正史称道!

城池俱坏,英雄安在?云龙几度相交代!

想兴衰,苦为怀。

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

疾,也是天地差!

迟,也是天地差!

以上一阙《山坡羊.咸阳怀古》是《射雕英雄传》中一灯大师的二弟子樵夫登场时所念诵。这位樵夫原是朝中大将军,因一灯大师出家,他也跟来保护旧主。

大理国中是否真有一位将军做了樵夫,小说家言,难以深究。五代时分倒真有一位樵夫,做了位极人臣的大将军。

他历五朝十帝屹立不倒,堪比冯道 冯道被人唾骂,他被正史称道!

他一生侍奉十位帝王,分别为后晋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祐、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堪比“长乐老”冯道。

他叫武行德,榆次(山西晋中)人氏,自幼家贫,年纪渐长只能到山中樵采,卖柴度日。

后唐末帝年间,石敬瑭担任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一天到郊外狩猎,武行德正好挑着一担柴走在路边。石敬瑭见武行德身材魁梧,挑的那担柴也奇大无比,似有千斤之重,就叫住他问话。属下士兵去试挑柴担,无人能撼动半分。石敬瑭即刻将武行德收入麾下。

石敬瑭进入洛阳,覆亡后唐时,武行德已积功升为奉国营都头(略相当于连长)。此后,因屡立战功,为人敦厚深得石敬瑭信任,被提拔为控鹤营(近卫军中的近卫,专掌宿卫宫廷)指挥使。出帝石重贵当政,武行德升迁为宁国军都虞候(宁国战区军纪总监)。

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底,后晋北面行营二十万大军投降辽太宗耶律德光,辽兵杀入汴梁,后晋灭亡。后晋几乎所有文武官员都被辽太宗依原职留用。

他历五朝十帝屹立不倒,堪比冯道 冯道被人唾骂,他被正史称道!

虽然辽太宗为拉近同汉人的距离,脱下毡帽皮裘改穿汉族衣冠,但内心始终以征服者自居。他放纵辽兵四出剽掠打草谷,还派出几十位括钱使到各州郡搜刮民间财富。不久多地民变,辽太宗只得在四面楚歌中匆匆逃出汴梁(可参见前文《 》)。

尽管契丹名为“镔铁”,实际上冶炼技术落后,一直缺铁。所以辽太宗撤离时将后晋的武器铠甲全部装船,准备通过汴河运回国内。辽兵进入汴梁后,都成了老爷兵,这种粗苯的活他们肯定不会干。于是,便由几名契丹人担任监军,监视武行德率一千多名汉军押运。

船行至河阴(河南荥阳),武行德召集众汉军将士说:“我辈如今不幸受制于契丹,与其背井离乡,远投边塞,死后不得归葬祖茔,成为异域之鬼;不如诸君协力,驱逐鞑虏!等契丹大乱敉平,我辈再一同投奔天命所归的圣人,建功立业,共取富贵如何?”

士兵们平素就服膺武行德的勇武和仁厚,听他一说,都齐声回答:“弟兄们都听您的,没人贪生怕死,甘愿做异族的奴婢!”

他历五朝十帝屹立不倒,堪比冯道 冯道被人唾骂,他被正史称道!

武行德立即取出船中的武器铠甲,武装全军,杀掉了契丹监军,随后由汜水关(虎牢关)赶赴河阳(河南孟州)。

辽太宗任命的河阳节度使崔廷勋(因在封禅寺监押后晋少帝石重贵有功而升任)带兵前来抵抗,武行德率众大呼,从早上一直殊死拼杀到中午,崔廷勋大败,弃城而逃。武行德军顺利占据了河阳,他打开府库,将其中财物均分给将士,将士们推举他为知州。

当时辽兵还没完全撤出中原,汴州(河南开封)、恒州(河北正定)、定州(河北定州)等处都有重兵屯扎。武行德不敢怠慢,每天激励士卒,修整城防,以防辽兵来攻。他在河阳干得有声有色,周遭倍受契丹欺侮的军民纷纷来投。

不久,他得到后汉高祖刘知远从太原东下太行,进军汴梁的消息,就派弟弟武行友抄捷径去见刘知远,呈上拥戴刘知远早日入京登极的表章。刘知远龙颜大悦,当即加封武行德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刘知远抵达洛阳后,武行德率兵迎接,并以所部士兵护送刘知远到汴梁,以壮其行色。

汉隐帝即位后,武行德被加封为同平章事(荣誉宰相),正式成为“使相”(带宰相衔的节度使,名副其实的出将入相,十分荣耀)的一员。

他历五朝十帝屹立不倒,堪比冯道 冯道被人唾骂,他被正史称道!

郭威建立后周,他又改任忠武军节度使,加侍中(门下省长官,正式宰相)衔,还被委以西京留守(洛阳行政长官兼卫戍司令)重任。

其时国库空虚、财政拮据,有关部门制定了严苛的食盐专卖政策。严禁携带私盐入城,违者处以死刑,拿获私盐贩子能得到重赏。

那天,洛阳城郊一位贫苦老妇人清早进城卖菜。半道上,有个胖大和尚说要替寺里僧众买一些,他在老妇人的菜筐里挑了半天,最后嫌老妇人的菜卖得贵,扬长而去。

老妇人挑着菜走到城门,守城小吏循例检查,一下在她菜筐里搜出一大包私盐,立刻把她五花大绑,送到洛阳府衙听候长官发落。

老妇人连声叫屈,武行德也觉得奇怪,他仔细验看了装盐的布袋,上面有万字花纹,似乎不是种菜老妇人的东西。在他仔细盘问下,问明半路曾有和尚选菜。武行德遂命衙役四处捉拿老妇人描述的那位和尚。

中午时分,和尚被捕,一经审讯,果然是他捣的鬼,他同守门小吏串通,希求得到官府的重赏。

他历五朝十帝屹立不倒,堪比冯道 冯道被人唾骂,他被正史称道!

武行德当堂释放了老妇人,把那个和尚和通同作案的小吏一起斩首。此事不胫而走,为他赢得了极佳的声誉。

周世宗柴荣入继大统,他被晋封为谯国公。柴荣亲征淮南时,他率本部将士疏浚了南下的河道,随后,在濠州(安徽凤阳)击败了两千多南唐士兵。恭帝登极,他被改封为食邑更多的宋国公。

北宋建国后,为避国号,他由宋国公改为韩国公。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太祖赵匡胤念他是先朝老臣,年高德劭,将他调入朝中,尊他为太子太傅。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武行德才去世,享年72岁,死后被追赠为太师。

历仕四朝十帝的文臣冯道被人指斥为毫无节操、见风使舵;同样辗转经历了五朝十位帝王,樵夫出身的武行德在“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的五代乱世中,始终身居高位,屹立不倒。因他举兵反辽、大节不亏;锄奸伸冤,善体民意反为《宋史》所称道,褒奖他为明辨是非,民众钦服,远在同僚之上的超卓人物(辨究欺罔,民用畏服,顾不优于诸人耶)!

参考书目:脱脱等《宋史.武行德列传》 王称《东都事略》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