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升級巡航導彈,中國實力如何

此前,美國發射數十枚“戰斧”巡航導彈空襲敘利亞,事後,華盛頓稱所有導彈“全中”,俄羅斯卻直言絕大部分被攔截,並出示“證據”。

美媒隨後曝光,美軍方考慮棄用已經落伍的“戰斧”導彈,發展新一代反艦、對地巡航導彈。無獨有偶,俄羅斯同樣高調宣佈,已在各個戰略方向組建巡航導彈部隊。

敘利亞成為俄新型導彈“靶場”

半個多月前,俄總統普京在軍事工作會議中表示,“口徑”巡航導彈將在地中海長期戰鬥執勤,原因是敘利亞受到國際恐怖分子襲擊的威脅仍然存在。

從2015年軍事介入敘利亞局勢開始,俄羅斯發射了數十枚“口徑”系列巡航導彈、Kh-101巡航導彈。

“口徑”-HK導彈是俄海軍裝備的新一代巡航導彈,外形與美軍“戰斧”巡航導彈相似,因此被稱為俄版“戰斧”。“口徑”採用不輸“戰斧”的複合制導方式,同樣可以達到很高的命中精度。俄官員的說法是,其精度在10米以內。同時,它還具備超過“戰斧”的射程,達到2600公里(“戰斧”射程約1500公里)。

美俄升級巡航導彈,中國實力如何

由於定位為海基導彈,“口徑”被裝備在俄羅斯各型水面艦艇和潛艇之上。2015年10月7日,俄海軍從軍艦上發射了26枚“口徑”巡航導彈,精確打擊了敘境內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據點和彈藥庫。該導彈的首次實戰引發外界極大關注,有數據顯示,此後俄羅斯一共發射了近百枚該型導彈。

和海基新型導彈一樣,俄空天軍換裝的新型隱身巡航導彈Kh-101同樣在敘利亞戰場一戰成名。2015年11月17日,Kh-101由圖-95MS轟炸機發射,完成了在敘戰場的“首秀”。

美俄升級巡航導彈,中國實力如何

Kh-101是俄羅斯最新研製的空射巡航導彈,導彈採用隱身設計和通用化設計,最大飛行速度接近聲速,射程3000公里。 從公開的照片來看,該導彈彈體選用“倒船”形截面彈體,這種設計有利於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還具有良好的氣動升阻特性。據悉,Kh-101還採用了包括雷達吸波塗層和吸波材料,提高了導彈的突防能力。

美俄競賽讓《中導條約》名存實亡

俄版“戰斧”剛剛部署到地中海,美國“戰斧”卻將“退役”。

美國媒體透露,美國國防部有可能棄用“戰斧”巡航導彈,理由是其不符合2019年財年美國海軍預算草案的現代需求。文中透露,美國將發展新一代巡航導彈。不過,文中也坦言,“戰斧”的繼任者可能還需要近十年才能服役。

細心的讀者或許發現,前文介紹俄換裝新型導彈,政知君沒提其陸基巡航導彈的升級計劃。這個事情,還得從冷戰時美俄簽署的《中導條約》說起。

美俄升級巡航導彈,中國實力如何

《中導條約》的全稱是《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由前蘇聯和美國在1987年時聯合簽署。條約規定,兩國均不得生產、測試和部署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陸基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由於該條約被視為反對軍備競賽的和平之舉,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條約中的義務。

在美國人眼中,俄羅斯近期升級的新型陸基巡航導彈,成了其違反《中導條約》的“罪證”。

2017年起,美國軍方就多次公開指責俄羅斯秘密部署的SSC-8陸基巡航導彈(“伊斯坎德爾”-K)違反了該條約。對此,俄羅斯官員回應稱,SSC-8巡航導彈射程未超過500公里,沒有違反條約。然而,美國認為,該型導彈的射程超過1000公里,命中精度10米。

中美俄“三足鼎立”

此前,政知君已經介紹過各國的彈道導彈,這次也說說巡航導彈。

實際上,巡航導彈的歷史更加“悠久”。相比彈道導彈類似人造衛星的“出大氣層”“再入大氣層”的飛行方式,巡航導彈的航跡要平直很多,全程都在大氣層內飛行。

由於不同的飛行和動力提供方式,彈道導彈的特點是射程更遠、末段速度更高,但精度相比而言較低,適合用作遠程的戰略打擊武器,其攻擊目標多為大型設施或城市。巡航導彈的精度則高很多,往往可以達到米級精度。但缺點是飛行速度低,突防能力較差,更容易被攔截,多用於攻擊戰場上的重點小型目標,即所謂“斬首”。

反觀中國,宋忠平透露,我們的巡航導彈發展歷史也已經有幾十年。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發展了若干型號。目前,以長劍系列為代表,我軍實現了中程巡航導彈的核常兼備能力、多位一體(陸基、海基、天基、潛基)的發射方式,以及對固定、移動目標的打擊方式。“美俄的巡航導彈最大的優勢在於經歷過實戰,並且在實戰檢驗中不斷改進升級。相比而言,我們具備後發優勢,從技術先進性而言,我們和美俄已經形成了該領域三足鼎立的態勢,但我們的缺點在於缺乏實戰的檢驗和磨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