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冷沅:教师行动教育模式了解一下!

培养人就是培养

他对前途的希望。

他从业数十载

引领教育界共同思考课改的“两大落差”

他主张中西结合

扬长补短地进行教学

他所探索的专业引领下的

教师行动教育模式

被国内外教师教育领域所公认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泠沅

顾冷沅:教师行动教育模式了解一下!

顾泠沅,1944年生

江苏吴江芦墟人

1967年结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历任上海市青浦县莲盛中学教师

青浦县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

教研室主任、副校长

全国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特级教师

现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上海及全国教育科研、课程改革

教师教育等领域的多种职务

在上海青浦县主持长达十五年

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

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

组织教改实验小组。根据农村教育实际

有效地提高中学教育教学质量

撰有《改革数学教学的一项实验研究》

《教学经验的筛选方法》等文

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198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顾冷沅:教师行动教育模式了解一下!

顾冷沅:教师行动教育模式了解一下!

顾泠沅有很多改变人生轨迹的选择

他在八十年代就曾被推选为

青浦县人大副主任,可他婉拒了

和他一同参与早期青浦实验的五位同事

在项目取得巨大成功后

纷纷走上领导岗位

唯有顾泠沅一人

坚守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第一线

在第101本教育笔记的扉页

顾泠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正体验着古代禅师青原

惟信所说的人生旅途的三个拐弯:

首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而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最后见山依旧是山,见水依旧是水。”

顾冷沅:教师行动教育模式了解一下!

顾泠沅认为,美国的30个孩子,虽然只有10人学会了游泳,但这10人一定很优秀,而它付出了淹死20个孩子的代价;而中国的30个孩子都学会了游泳,但付出了一部分孩子本来可以通过挣扎自己学会游泳的代价。

两国的这两种教育模式,一种是接受式,一种是活动式,各有利弊,要善于合理安排、取长补短,寻找“中间地带”。

顾泠沅认为,也许中美双方的教育都到了一个需要认真反思的转折点,审视双方的教育优劣,以本国的传统优势为基点,结合双方优点,进而消除两者的缺点是“中间地带”的内涵。

经验筛选

在青浦实验阶段,为了大面积地提升教学质量,顾泠沅顶风冒雨走遍每一所学校,听课达几千节。在此基础上,由一线教师与研究人员结成一体,在积累大量零星的原型经验的同时,通过符合一定程序的行动和思辨,提炼出有效的经验系统。第二阶段,顾泠沅在上海普陀区通过听课100节进行课堂观察技术的研究,他通过录像带比较,归纳出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然后形成系统分析与归类。

顾泠沅发现,教师进行课程改革遇到的最大困惑就是面对“两个落差”,即从课程的指导思想到教材编制和教学设计、从教材编制和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的落差。经过这两个落差的“筛滤”,课改的先进理念进入课堂后往往就所剩无几了。

以教师培训的形式解决“两个落差”问题,目前国际上有两种做法:一是同事互助指导,即同事间的相互听课。这种做法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互相的切磋与教学研究。但顾泠沅认为,它只利用了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纵向引领,而先进的理念如果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就会囿于同水平反复。

顾冷沅:教师行动教育模式了解一下!

二是案例研究。这种做法在医生、律师、工商管理等行业中收效甚大。“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与医生、律师、工商管理者相比,后者技术含量高,前者工艺性特别讲究;后者的学习与培训可以采用书面个案讨论的方式,而前者还需在反复讨论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跟进。”

在经过反复实践论证,特别是研究了中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之后,顾泠沅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的。

它带来的启示是,保持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还须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还需包含行为自省的全过程反思。

顾冷沅:教师行动教育模式了解一下!

教师行动教育

于是,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之外,顾泠沅提出了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行动教育。

顾泠沅将“行动教育”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支撑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承接这三个阶段的,是专业引领下的两轮合作反思:一是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二是反思理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

“行动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又由三个要素组成:课例,它是行动的载体;合作平台,研究者与教师的合作主要有课例讨论、情境设计、行为反省;运作过程,整个流程包含了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三个阶段,其间有两轮反思与调整。这样经过流程的多次往复,达到螺旋式的上升。

顾冷沅:教师行动教育模式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