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中国农民丰收节感怀(散文)

中国农民丰收节感怀(散文)

西安 高五幸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教不兴”。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这段口头语,现在咀嚼品味起来,还是有点门道有用。当年毛泽东同志打天下提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路线,取得了解放全中国的胜利。邓小平同志也循之以农村联产到户生产责任制,拉开了国家全面改革的序幕。做为一个农民身份,二十岁出头到现在仍在“打工”的我,因了工作关系和环境,时常和农民父兄打交道,体感身受到农民生活的难辛和苦累,而农民“与天斗,与地斗”的豪情壮志,“碾好第一场,先交爱国粮”的奉献精神,还有现在为支援发展建设“舍小家,为大家”的挥泪告别故乡,一幕幕苦中作乐的情景迭现,不时地在我眼前定格,不禁感叹,“厉害了,我的国!”“到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咱农民兄弟!”

可是,积习难改的旧世俗偏见,对我们农民还是不能投以正眼。记得我在新筑公社“帮忙”时,目睹一位来自乡下的老汉到供销社买胡子刀,当时两个年轻女娃嗑着瓜籽聊天正欢,可能是床第之事窃言。老汉连叫几声,俩营业员仍无动于衷。老汉等得不耐烦了,这次声有点大,惊扰了俩娃的好事情,于是一个按捺不住地嘟囔,“乡巴佬!”虽然声音不大,但却被耳朵贼尖的老头听见了。老汉非但不生气,拿起胡子刀不看,却踮起脚尖,一个劲地朝柜台下面死盯。另一个营业员凑过来看没有什么便问,“你看啥呢!要了付款,不要闪远!”这老汉不急不燥,还是在一个劲地看,直到估摸差不多了,付钱后蔫蔫地说,“我看你的先是不是埋在这?!”

是的,在城里捉事的往上翻,不出三代五辈,哪一个不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同为农村人,祖先的根都在农村,为什么反过来会瞧不起农民。我想,主要还是经济、物质、文化方面的原因使然。过去农村女娃找对象,“一工二干三教员,没办法才嫁庄稼汉。”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头从东山背到西山”,女娃往高处走的向往没有错。关键是人进了城,不能忘根,更不能忘本。把农村人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憨厚朴实的精神带上,在你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定能开辟一处新的天地,活个充实从容。

人么,就活个体面和尊严。国家设这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对我们农民来说,无疑是个福讯!做为农民来说,也需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文化知识修养,提高技能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改变自己的“稼娃”形象,通过自身努力修为,改变世俗偏见,成为新时代的新农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