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孩子缺乏安全感的5個表現,新手爸媽要注意!

「育儿」孩子缺乏安全感的5个表现,新手爸妈要注意!

專家名片

「育儿」孩子缺乏安全感的5个表现,新手爸妈要注意!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1

咬指甲、吃手

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會吸吮小手。但如果孩子已經會說話走路,還在吃手、咬指甲,說明孩子缺乏安全感,通過吃手、咬指甲來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

2

抱著玩偶和被子才能睡覺、或者要摸著媽媽的身體睡覺。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無法給自己充足的安全感,要從其它方面來獲取,睡覺時蜷縮的姿勢,好像是在媽媽腹中一樣,或抱著毛毛熊等玩偶、被子等柔軟物體類似媽媽的擁抱,或者喜歡摸著媽媽的身體入睡,確認媽媽的存在才感到安全。

3

情緒不穩,易哭鬧,不能批評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較敏感,對外界戒備,不自信,害怕被拋棄,一點點批評都易激發強烈的焦慮、恐懼情緒,而表現得情緒不穩定,哭鬧不休。

4

難於與媽媽分離

去幼兒園的時候,哭鬧著不肯離開媽媽。或者媽媽不在身邊時聽話,很乖,甚至默不作聲,媽媽一回來,就調皮搗蛋,異常活潑。

5

害羞,膽小,被動

在陌生的情景下,不敢表現自己,總躲在媽媽的身後。在兒童遊樂場所不敢主動去玩,需要媽媽陪著玩。

近年來,各種各樣的育兒理論層出不窮,這些眼花繚亂的育兒經,令新手媽媽不知如何選擇,焦慮不安,生怕一個不小心給孩子童年留下陰影,今天就給您一些建議,讓您避免一些錯誤的方法,同時也緩解一下自己的焦慮。

養育孩子到底在養育什麼?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3歲之前,養育孩子的主要目的在於養育孩子的安全感,具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才能夠在之後的人生中快樂自信、獨立自主,能夠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耐受挫折。所以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

反過來,如果孩子安全感遭到破壞,孩子將變得敏感內向,自卑、封閉、孤僻,不敢與同學交往,長大後容易人際關係緊張,耐受挫折能力差,情緒控制能力差,容易罹患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等,給孩子今後的發展帶來嚴重困擾。

建立安全感,記住這6點

1有一個固定的撫養人,切忌不斷更換撫養人

孩子出生後會對固定的撫養人產生安全依戀,看到撫養人時會笑,撫養人離開會感到恐懼,會哭鬧。所以,固定一個撫養人,會讓孩子長期感覺到安全依戀,孩子的安全感就慢慢建立了。如果經常更換撫養人,意味著孩子與撫養人稍微建立了安全依戀感,撫養人就離開他了,會讓孩子經常處於分離的焦慮恐懼當中,無法形成安全依戀,導致孩子安全感的破壞。

2身體的接觸很重要

研究發現,與餵食相比,身體的接觸對形成安全依戀更加重要,養育過程中,撫養人要經常撫摸孩子的身體,保持肌膚的接觸,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臉、胸、背等,讓孩子體味“接觸帶來的安慰感”。在與孩子肌膚接觸的同時,也要配合慈愛的眼神接觸,輕鬆愉快的表情及言語等,在這種快樂溫暖的環境下,孩子較容易建立起安全感。

3對孩子發出的信號要敏感

哭泣是前語言期孩子的“語言”,在孩子還不會語言之前,孩子的哭鬧,意味著向父母發出求助信號。父母要對這些信號及時反饋,看看孩子啼哭是否因為飢餓、尿布溼了、身體疼痛不適等,及時化解孩子的痛苦,使孩子感受到安全,如果任由孩子痛苦而不及時化解,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4要離開孩子時不要偷偷“玩消失”,要有告別儀式

很多父母離開時,怕孩子哭鬧,就選擇偷偷離開,而不與孩子告別。這樣的確省心,但對孩子來說,卻是很恐懼的,1-2歲的孩子心裡,不見了就意味著消失,就意味著再也沒有了,因為他對事物還沒有恆定感,所以孩子突然發現父母不見了會非常恐懼,會以為父母再也見不到了。

當父母要離開幾天時,一定要和孩子有個告別儀式,告訴孩子自己要離開幾天,什麼時候回來,即使孩子聽不懂,他會從你的表情知道些什麼,如果要離開的時間比較久,一定要經常和孩子視頻見面、聊天,讓他確定你的存在。

5和諧溫暖的家庭氣氛

孩子並不能夠理解成人的世界,父母因為感情不和而出現爭吵,導致家庭氣氛緊張,孩子都會認為自己將會拋棄,會感到緊張、焦慮、恐懼,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所以,父母的事情自己協商,切忌在孩子面前吵架。

6不要恐嚇、嚇唬孩子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快速安靜下來,或者為了讓孩子聽話,喜歡恐嚇、嚇唬孩子,如:“不聽話就不要你!” “你給我閉嘴 !快睡覺,再不睡大灰狼來吃小朋友了 !”……1-2歲的孩子,心理發育處於低級階段,沒有實踐檢驗能力,父母說的話,都會當真,他會感覺外在世界很恐懼、很危險,很容易沒有安全感。

所以,新手爸媽們,養育孩子不是一件省心的事情!不過在3歲之前不省心,是為了孩子以後成長能夠省心,加油!

供稿:廣東省佛山市婦幼保健院

「育儿」孩子缺乏安全感的5个表现,新手爸妈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