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對樓市痛下殺手,棚改貨幣化正式收縮

高層對樓市痛下殺手,棚改貨幣化正式收縮

昨天晚上的一則消息,就註定了中國房地產市場今後將“不太平”。

根據財聯社的快訊顯示,國開行總行回收了棚改項目審批權限,此前在分支行可以簽訂的,現在必須總行審批。但並未暫停所有棚改項目,目前仍在進行中的項目依然繼續執行。

此外,過去曾經貨幣安置為主的補償方式,將改為以實物安置為主。

眾所周知,棚改貨幣專項資金主要由國開行提供,各地方政府在進行棚改安置時,由旗下的省級融資平臺統借統還。

顯而易見,這一次的棚改新政,足以證明高層對房地產行業已經磨刀霍霍了。

高層對樓市痛下殺手,棚改貨幣化正式收縮

高層對樓市痛下殺手,棚改貨幣化正式收縮

之所以這麼斷言,是因為解局君認為這一次棚改新政有兩點是值得我們值得注意的。

一是棚改審批權的回收

國開行總行權力的收緊,勢必意味著中國後續的棚改節奏將換緩,雖然說棚改短時間內不會被取消,但查看中國各省的棚改目標,基本上都要在2020年畫上休止符,這就意味著未來棚改只剩下三年的紅利期了。

往深處來看,中國樓市的這一輪紅利週期也已經開始倒計時了。

從1998年住房改革開始算起,房地產行業已經在風風雨雨中走過了20年,這20年裡樓市發展邏輯顯然很具中國特色——“讓一部分人先通過買房來致富”。

以10年為一界限,1998年—2008年,這是野蠻無序的十年,這十年的樓市的主力軍是富人、精英階層,在這個階段國家鼓勵你加槓桿來買房,換而言之,在這個階段只要你買房你就能發財致富;

2008年—2018年,這十年的樓市主力軍是城市裡的土著,即我們常說的拆遷戶;儘管前十年的野蠻導致了樓市發展過熱,國家收緊了槓桿,但是卻暗中給這批人留下了機會。就是通過調整裡資金的流向,以棚改的方式,或以房換房、或以房換錢,給你錢讓你去買房,在這個階段買房還是能幫助一批人致富。

換而言之,在每一個樓市紅利週期裡,國家都是用崛起的新利益者打壓既得利益者;第一個十年裡崛起通過買房致富的富人、精英階層在第二週期裡被城市裡土著所打壓。

而隨著棚改新政的出臺,可以預見的是,這批人在樓市肆無忌憚的好日子也該結束了。

高層對樓市痛下殺手,棚改貨幣化正式收縮

高層對樓市痛下殺手,棚改貨幣化正式收縮

二是強調貨幣化棚改置換為實物棚改

這既充分考慮到來地方政府債務壓城下的財政壓力,符合去庫存的總體方向,又悄然間改變了棚改甚至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運行邏輯。

我們都知道,貨幣化棚改是這一輪三四五線城市去庫存的主要手段。

其方式是,央行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為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低息、長期貸款,然後國開行貸款給各地政府,用來購買棚戶區破舊的住房,換取其下面的土地。棚戶區隨後被拆除,拿到貨幣補償的棚戶區居民去購買庫存的商品房。

簡單來說,就是政府請客、財政買單、國開行操辦、央行給錢來支持政府搞拆遷,哦不對,是城市建設。

國家的本意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改善居民住房,然後實現樓市去庫存。但是政策一到地方就變了樣,早期的棚改大部分還是以實物棚改為主,即以安置房的形式補償拆遷戶,但是這兩年為了樓市去庫存,貨幣化安置比率越來越高了,一二線城市雖然只有20%,但是在三四五線城市已經達到了80%,有些地區甚至達到了100%。

不同於實物棚改,貨幣化棚改對地方官員而言,意味著國家以一種長期低息的資金貸款方式來支持自己城鎮化建設。換而言之,只要瘋狂劃地搞拆遷,就能從國開行裡拿到足夠的低息貸款,把這筆錢下發給拆遷戶之後,他們只能去購買庫存的商品房。

拿著鉅額資金的拆遷補償戶,去樓市掃蕩一圈,很容易引發開發商坐地起價,開發商也知道它們有錢,所以會繼續拿地漲價賣房,而政府則利用遷拆騰出來的地,繼續賣錢。

換而言之,就這麼一來二去,地方政府完全可以空手套白狼,讓國開行的資金來溜達一圈,自己既完成了國家要求地方城鎮化的政績,又通過賣地賺足了GDP,名利雙收。

如此這般,地方政府、開放商、拆遷戶實現了三贏,但它們也都間接成為了高房價的幫兇。

而隨著國家這一次出手,政策風向大變的同時,也釋放出了一個很明確的信號:過去的好日子已經快到頭了,整治房地產亂象的大刀,已經開始滑落。

事實上,從領導人提出“房住不炒”,到各地密集的樓市調控,再到各類樓市整治措施,諸如不動產信息登記平臺聯網、禁止企業、事業機構買房,高層對房地產的調整腳步已經明顯加快。

若干年後再回首中國樓市,或許我們就會明白,大的歷史進程其實是隱藏在這些細節之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