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为何不称“楚”而称“鄂”?

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为何不称“楚”而称“鄂”?

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为何不称“楚”而称“鄂”?

省份简称,乃一省之文化名片。故而,各省通常都会选取最能体现其历史文化底蕴的字,为其简称。提起湖北省,人们通常会想起其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与“楚”相比,“鄂”就相形见绌了。那为何湖北省不选取“楚”为其简称,反而选取了“鄂”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湖北省虽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但当时的楚国势力发展范围过大,楚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以及河南、山东的一部分。至战国后期,楚国频频遭受秦国的侵凌,楚人的一小部分选择南迁,而其主体则选择向东迁徙。至秦末楚汉之际,楚人的主体民族已迁至江淮之间,而与当地的淮人相融合,此即为淮楚。而荆楚故地,却已为秦之移民所据。

故而,项羽欲徙楚怀王(义帝)於长沙郴县(临近楚国故都郢),楚怀王不愿意迁徙,就是因为那里楚人已经稀少的缘故。而楚怀王初都於盱台(今江苏盱眙),后徙至彭城(徐州)。

楚汉相争是,项羽之西楚;汉初,刘交之楚国;亦皆以彭城为都城。韩信被徙为楚王时,都於下邳,皆位於江淮之间。朱元璋起於淮西,而建大明,以应天府(南京)为都,时人作诗道:“马上短衣皆楚客,城中高髻尽淮人。”

而湖南省亦深受楚文化的影响,而被称为湘楚。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今湖南省全境的马殷,亦是以“楚”为国名,史称“马楚”。坐落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赫赫闻名的岳麓书院,有幅对联,即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显然亦是以“楚”自居。

所以,湖北省虽垂青於“楚”,却很难独享“楚”。而“鄂”虽知名度远不及“楚”,但更具有地方性。商周之际有鄂国(原在山西省境内),据传为黄帝之后裔。至西周初期,鄂国为晋国所侵占,鄂国遗民举族南迁,几经周转,迁至今湖北省鄂州市境内,仍称鄂国。公元前879年,楚熊渠灭鄂,封其次子熊挚红为鄂王,并筑鄂王城。

春秋时期,鄂为楚之别都。战国时期,为鄂邑。秦并天下,置鄂县。三国时,孙权在此称帝,取“以武而昌”之意,而改鄂县为武昌(在今鄂州境内),并定都於此。至唐代以前,武昌之名皆为今鄂州之地。“鄂”毗邻武汉,对武汉有极深的影响力,而武汉的地位在湖北省可以说举足轻重一枝独大。故而,湖北省便舍“楚”而以“鄂”为其简称。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