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袁崇焕?

在人间观四海

袁崇焕,有人认为他是岳飞第二;有人认为他死有余辜;有人认为他是国之依仗;有人认为他误国误民;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认为他言过其实……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使得真正的袁崇焕被我们看到的无数他的影子遮蔽了起来,现在的我们只能寻着历史的蛛丝马迹去探寻那个真实的袁崇焕。



为人慷慨负胆略,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

首先我们看到了一个性格豪爽的袁崇焕。在那个其他官员像躲瘟神一般躲辽东的时候,袁崇焕却毫不避讳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有边才。更令人佩服其胆略的是袁督师自己找着去辽东前线的。以此看来质疑袁崇焕忠诚问题的可以打消疑虑了,毕竟谁闲着没事找着上前线去投敌?

崇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

一介文官,赤胆忠心,夜行虎豹荆棘中抵达前线。不仅将士壮其胆,现在的我们只是读读这寥寥数字就能感受到他那慷慨胆气。无外乎‘将士乐为尽力’。



在晋深倚重之,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不尽遵其令。

这就有点情商不够了,上司倚重你,你却连阳奉阴违都不愿意。你可以说他正直,也可以说他目中无人,或者是他只愿意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想想他督师蓟辽后,清军入侵,恩师孙承宗写信告诉他让他把清军挡在离京城远一点的地方,可他就是不听,非得凭坚城,用大炮,最后搞的民不聊生,官不聊生(京官的土地财产都京城之外清军劫掠同样令他们损失惨重)。最后不明不白的搞了个勾结敌寇的罪名。

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承宗怒曰‘监军可专杀耶?’,崇焕顿首谢。

看来私斩毛帅这事早有前科。这里我们也看到了袁崇焕跋扈的一面和容易头脑发热,做事不考虑后果。试想军中有军规,朝中有《大明律》。即使发现有不法事,不经过任何人就能立斩,专杀;那这军队是大明的军队还是你自己家的,如此行事置朝廷于何地?

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

应该说袁崇焕确实是少有的‘边才’。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了辽东局势,击退了努尔哈赤的进攻。正如后来抗战时期的平型关一样,这种成功的意义要远比消灭多少敌人大的多,因为他给了人们希望。

崇焕既解围,志渐骄,与桂不协。

志骄,这是袁崇焕最大的缺点。不遵法度,不团结同僚。在他的眼里要不就服从他做他的属下,要不就哪远去哪。

兵不利野战,只有凭坚城,用大炮一策。

应该说袁崇焕对当时的形势看的很清楚,萨尔浒集兵十二万,王化贞集兵十六万,袁应泰集兵十三万,最后丧师失地关外只余袁崇焕在宁远坚守。他清醒的认识到要凭当时的卫所兵跟战力强盛的后金军交战是没有胜算的,只能凭借堡垒层层推进。(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

看到这每一个影子,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袁崇焕。

他死的一点也不冤,不经朝廷,擅杀大将已是死罪。更不用说崇祯将其下狱后,祖大寿领军哗变,皇帝、高官轮流劝说都不管用,见到狱中袁督师的一纸书信就哭着回去了。有此两点就注定了袁崇焕不得善终。(这都忍了,那这天下是姓朱还是姓袁?)

他想把辽东变成他的私人领地,想把关宁军变成袁家军。在这里只有对他的绝对服从,任何阻碍他的因素都会被他清除掉。在这里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只服从自己认为正确的命令。虽然这有他吸取熊廷弼,袁应泰教训的因素;虽然这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比较有利于对抗后金,但这却造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军阀化、藩镇化。这是当时的明中央朝廷和官员们所不能容忍的。(当为了复辽,崇祯就忍了,你可以说他政治幼稚也可以说他政治成熟)

先不去考虑他到底能不能完成五年复辽的鸿愿。有一点我们要清楚,那就是整个关宁军敬佩他,服从他。因为在他的感染下,关宁军也将忠义刻在自己的心里;在他的带领下,关宁军能看到希望,胜利的希望。七尺男儿,谁愿苟且偷生,谁愿在敌人的皮鞭下当牛做马?袁崇焕的作用就在于,他在整个关宁军才是一个整体,只有他才能将他们凝聚起来如臂指使。而这样的将领也是后来的明军面对清军所最为缺乏的。也就是说有他辽东问题不可能立即解决,但没他问题只能越来越糟。

写到这里我明白了,他所做的一切都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平辽。为了这个目标他做事不计后果,不管以后朝廷如何对他,只管是对是错、有效与否。他胆大包天,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眼里不揉沙子,不是他的属下就是他的敌人。他不得善终虽是意外(被卷入党争),但却又是必然。

最后就用这首诗作为结尾吧!我认为这就是真实的袁崇焕: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战歌仰望星空

袁崇焕前期三件大事,宁远之战,丁卯之役,宁锦之役。

宁远之战,天启六年一月,总共三天,后金一看宁远防守严密就没硬来,试了一下,第三天屠杀了旁边的觉华岛后勤基地数万人撤了。

后金损失不大,档案记载五百人,两员低级军官。明军斩获两百七十,是满桂抗命乘敌军撤退时追击获得的,也就是城市防御战时后金损失只有二百多。对一个只有五六万男丁的部落来说,几百就是大数字了,所以他们退了。

觉华岛的防御是袁崇焕命令的,就地防守不准撤退,天气冷海面结冰,袁崇焕没有料到。

努尔哈赤受伤是胡扯了,之后半年多,东征西讨都是亲自出马,没养过一天伤,毕竟六十七岁了,撑不住,他的子孙除了乾隆都没超过六十九,还都是当皇帝过好日子的。

总的来说,宁远之战的表现还行,他出名了,被提拔辽东巡抚,负责山海关外的所有军政。

丁卯之役,天启七年一月至四月。战前,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派人吊唁努尔哈赤,他称议和用间。皇太极进攻毛文龙和朝鲜,袁崇焕乘机抢修大小凌河,锦州等前线要塞。他违抗朝庭的命令,既不攻击后金牵制,也不对毛文龙和朝鲜提供任何支援。他的战略部署是“逐步而前,更迭进取。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步步活掉,处处坚牢。守关与复地不得分作两截功夫”,这些堡垒基本构筑抢修完成。

丁卯之战结束紧接就是宁锦之战,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回过头,借口袁崇焕不守信,在越境筑堡垒,发动宁锦之战。关宁军二十座要塞立刻丢了十七座,只剩下宁远锦州大幅堡三个。后金抢割了明军数千倾军屯粮食,把二万多关宁军抓回去做了包衣(

大凌河一城就有四千关宁军不战而降)。

皇太极围困锦州,朝庭要袁崇焕派兵救援,袁崇焕东拉西扯拿不出办法,一会儿说“募死士二百人,令其直冲夷营,如杨素用寡法”,一会儿又说“募川浙死卒带铳炮夜警其营”,再一会儿又说派“师东出而抄其后”,或是又要遣蒙古部落“从北入援,无所不用其力”。最后实在没办法就要挟朝庭,要领蓟州兵与关宁军一起去赴死,并对朝庭明说,现在只能守,锦州没救了守不住。没想到赵率教守住了,这就很尴尬。

在这次战争中,负责关内的辽东经略王之臣派满桂领一万精锐支援负责关外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出力很多。后金撤退时,满桂抗命出击后金的收粮队得到两百级就是明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全部斩获,满桂甚至领两千兵去支援锦州(留八千给袁崇焕守宁远),结果功劳都被袁崇焕剥夺了,两人战后因这两百级斩获彻底翻脸。

宁锦之战造成袁崇焕的总体战略破产,他的“逐步而前,更迭进取,战则一城援城,守则一节顶一节,步步活掉,处处坚牢,守关与复地不得分作两截工夫”成了空话,援也援不了,顶也顶不住。加上不救朝鲜,不救东江镇,不救锦州,于是战后被免职。

天启七年八月,天启皇帝驾崩,崇祯即位。

崇祯元年七月,著名的平台问对,袁崇焕获得蓟辽督师。他到辽东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获得东江镇的粮饷支配权,断东江镇后勤饿死无数,同时与皇太极再次议和。

崇祯二年三月顶着朝庭卖军粮给后金属下喀喇沁诸部落。该部崇祯元年与后金结盟打察哈尔部,崇祯二年初又被后金正式收编,定国制和军制,后金入关就驻扎喀喇沁喀喇城。那些粮食顺道成了后金军粮,所以资助强盗,指资助后金。特别指出喀喇沁联合后金和察哈尔作战,已经被满桂和张凤翼获悉,也就是朝庭知道喀喇沁投靠后金,所以下旨来问。袁崇焕先是说哈刺惧三十六家未与奴通。后又答复“也给他们打了招呼,不许和奴通”就是一句警告,根本没用。崇祯许其赈济,也就是按人数救济定时定量卖,禁止公开市买。袁崇焕不听,一直卖到自己仓库空了。

崇祯二年六月,杀毛文龙。袁崇焕与后金私下议和,为此杀毛文龙。即使是为袁崇焕洗白的满清明史,也承认这一点。袁崇焕与后金的议和朝庭和皇帝不知道,他私下写信给两个大臣探口风,对方不敢答应,没他的胆子,事后也第一时间把他卖了,洗干净自己。毛文龙难民军队战斗力不强,但仇恨深死缠烂打,但对敌人有很强的牵制作用。努尔哈赤曾曰:“文龙在,吾不得劳师远征,恐家中妇孺不宁。”满金大臣认为“毛文龙之患当速灭耳!文龙一日不灭,则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宁。最好的是双方还有血仇,后金杀光了毛文龙全族,毛文龙挖了努尔哈赤祖坟,双方绝不可能停战。

崇祯二年十一月,皇太极绕蒙古入关。刘策在蓟门堵住了后金,结果被袁崇焕调回密云,尤世威被从通州调到昌平。关宁军援军两万多,其中核心骑兵九千,袁崇焕分散关宁军步兵到各地,只留骑兵在蓟州城内。玉田蔡裕及龚彰部关宁军步兵3千,丰润参将邹宗武部关宁军步兵

2千,永平关宁军步兵参将杨春部3千并游击钟宇部(数量不详),迁安游击满库部关宁军步兵2千,建昌刘镇华关宁军步兵2千。其他当地援军,总督刘策部回密云,尤世威回昌平,三河侯世禄。几乎处处分散,结果造成关键要道蓟门和蓟州城本身兵力空虚,连出城都不敢,对手大摇大摆过去了。后面的通州也没军队,这条最重要的防线废了。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三日,袁崇焕躲城里看着敌人经过,然后没有追击,而是绕了个大V字路线,路程翻一倍,避开后金行进路线提前三天到北京。袁崇焕到了北京坚请入城,明朝土木堡之变,救国英雄于谦规定,所有援兵必须背靠城门驻防,即容易内外支援补充,又激发军队战斗意志。袁崇焕一路上逛来逛去一仗未打,肯定不能进城。同时满桂一路和后金纠缠打到北京,军队基本都打残了,崇祯破例让他进翁城扎营过一晚。

袁崇焕潜携用来和后金谈判沟通的喇嘛,并且在朝庭上吓唬皇帝和大臣逼朝庭议和。

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广渠门之战,对手是一千后金白甲加两千蒙古人,他是关宁军加京营两万人,结果关宁军左路将领逃跑引起崩溃,被几路击穿到城壕,差点完蛋。同一时间,皇太极领主力在德胜门打满桂,满桂战败向关宁军靠拢,被误伤。之后,关宁军再也没有打过,移营左安门,避开敌人再也不打了,皇帝几次催促都没用。所谓左安门大捷,没有任何记载。

崇祯二年十二月一日,袁崇焕下狱。审讯八个月。

崇祯二年八月被处死。

他的罪名“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明明白白,没有什么虚假的。

袁崇焕的这一系列事情过于离谱,死刑是没什么意外的,放到今天也一样。例如美帝通过朝鲜半岛入侵,某将领下军令状获前线军队总指挥权,然后却与美帝私下议和,为此杀自家将领示诚意,还卖军需给美帝的打手韩国,对方入境后不阻拦不战斗,调开防守关键要道的军队,自己带军队绕路回首都,最后美帝军队到首都门口了。一句话死定了,什么理由都没用。

创建于2018.5.24

中国历史探索者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袁崇焕在抗金守边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宁远大捷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和勇气,更是值得后人敬仰。

但是,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便身死,古今忠馁有谁知?”袁崇焕在被崇祯处死之前,他个人的不少举动,也确实有通清叛国之嫌疑。这些也都是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袁崇焕居然私斩大将毛文龙!要知道毛部驻守皮岛,能够干扰满清的后方,就如同明朝架在满清脖子上的一把尖刀,时刻牵制着八旗军。而毛文龙的死,无疑为满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好处;其次,他利用崇祯对自己的信任,到任后开始排斥异己,独揽辽东军政;最后,袁崇焕坐镇辽东期间,与满清之间的书信来往次数也有所增多。

而所有这些举措,事实上与之前他在崇祯面前,口口声声承诺的五年平辽计划,是大相径庭的。关键是到最后,辽事未平,倒是让八旗再一次打到了京师城下。如此巨大的反差,换作谁当这个皇帝,都难免会对袁崇焕起杀心。

更何况在明朝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袁崇焕当年居然还敢给皇帝开空头支票,这点所产生的可怕后果,他为官多年应该不会不知道把!其实,等到他所承诺的五年大限一到,袁崇焕横竖都是一死。因此,在我个人看来,袁崇焕事实上完全有叛明降清的可能!

而且,从他被处死后,京城百姓分食其肉这点看来,至少当时京中的百姓也是普遍认为,就是他带清兵进抵京师的。

然而,不管如何猜测都好,袁崇焕死之前都还没有真的叛敌,这点也是事实!

不过,从后来满清对袁崇焕之忠义大书特书这一点上来看,其实也颇有可疑之处。在个人看来,满清塑造袁崇焕的崇高形象,很可能是政治宣传罢了。一来,能突显自身对汉族英雄的敬佩,做个敬重忠良的样子给汉人看;二来,又可以借此来贬低崇祯,突显他昏庸、自毁长城,进而达到抹黑和丑化明朝的目的;同时,也正好能说明明朝的灭亡,是不值得同情的,给自己政权的合法性造势!


这些历史要读

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为了大明江山奋勇抗敌,让清军不敢踏入大明国土一步。但为了功名问题上袁崇焕还是有点偏执,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就辞官回家了,有点谁爱干就干的味道,有点邪乎。总之,在我看来,袁崇焕绝对是忠臣,是他上大明皇朝离亡国推迟了几年,也没有为了金银珠宝投敌叛国,只是无奈被奸臣按上了投敌叛国的名声,而导致处以凌迟处死的结果。



袁崇焕生活于明熹宗朱由校统治阶级里,从小就喜欢听别人讲论领兵打仗之事,对这事非常感兴趣,这也为后来成为抗清名将提供了基础。由于自己的努力,在朝廷得到了一份工作,还由于自己的大胆要了一份重要差事,镇守山海关。别说,还弄的非常好,招兵买马为自己增加了大量人手。渐渐的在朝廷有了威望,自然有人嫉妒,随之而来的就是伤害。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间,由九千岁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明熹宗任由他摆布,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对于奸臣魏忠贤对立面就是像袁崇焕这样的忠臣。在外与清军拼的你死我活的袁崇焕,自然玩不过天天对皇上阿谀奉承的魏忠贤,这让巨大功劳的袁崇焕,没有升一官半职,生气的辞官回乡。



明熹宗朱由校死后,明思宗朱由检即位,还算明智的朱由检看不惯宦官魏忠贤成天指手画脚,设计除掉了魏忠贤等一大批奸臣。在朝中大臣的建议下,袁崇焕得以重新被启用。袁崇焕不想再一次被奸人所害,让皇上赐予蟒衣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袁崇焕觉得无后顾之忧之后,又再一次踏上与皇太极的战斗之中,皇太极这一次领着精兵十万,再一次攻打明朝。一路障碍都被皇太极扫除,各个明朝阵地都被瓦解,直逼京城。袁崇焕马上率领大批人马与清兵针锋相对,清兵的耐力慢慢退去,袁崇焕鼓足士兵士气一举击退清兵,保住了大明王朝的领土。满怀希望的袁崇焕开开心心回倒朝廷,谁知却被朱由检治罪,罪名“通敌叛国罪”,为什么?因为明思宗朱由检认为袁崇焕为什么不在第一道防线击退清兵,偏偏等清兵直逼自己的所在地京城再击退清兵。你说这样的理由,你能接受吗?最后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史之前后

袁崇焕在明天启六年(1626)宁远之战中,面对后金军的强大攻势,拒绝诱降,刺血为书,激励士卒,孤军作战,在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采用以坚固守的防御战术,巧妙地利用红衣大炮等火器,大量地杀伤了后金兵,炮火所过之处,后金骑兵和步兵被炸得死伤无数,并且还伤及了努尔哈赤的黄龙幕帐,致使其攻打宁远兵败。之后,努尔哈赤百思不解,身心俱伤,最后郁闷患病疽发身亡。

明朝宁远之战的胜利,严重地挫伤了后金的锐气,证明了以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为代表的主战派坚决主张——“保辽西,捍京师”策略的正确性,有效地遏制了后金的进攻势头。袁崇焕也因宁远之战的胜利,被明廷擢升为辽东总兵官。随后,袁崇焕又以锦州为重点,环绕锦州左右,开始修复大凌河、小凌河、右屯诸边城,并派驻军队把守,使之成为锦州、宁远两城的前卫,以控扼住山海关,作为阻挡后金军入关的屏障。

明朝辽东经略熊廷弼画像

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1627)三月,后金用兵朝鲜的兵马从朝鲜凯旋,皇太极在沈阳设宴庆功。来自关内的探马向皇太极报告说,辽东总兵袁崇焕正在修筑大凌河、小凌河等城堡,派兵驻守,屯种自给,选将练兵备战工作进行得卓有成效。天聪汗皇太极马上意识到,袁崇焕辽西修城练兵,志在收复辽沈的军事失地,这直接构成了对后金的威胁。辽西前哨的军事要地一旦修复完成,将给后金下一步进军征明造成巨大障碍。为了报父汗宁远前战失败之仇,扫清入关障碍,皇太极决定在大军休整后,立即乘征服朝鲜胜利之势,抢在明朝城池尚未完工之前,向宁远城再次发起进攻。天聪汗皇太极决定亲自率领八旗大军出征,向明朝宁远进军,从而揭开了明清辽西拉锯战的序幕。


懒得呼吸34316776

袁崇焕是一个悲剧英雄,但是也算死得其所,对于明朝来说,他是一个不称职的大功臣,更是最后的希望,袁崇焕死了,明朝的希望也就没了。

政治人物你很难从政治角度评价对错,就像东条英机对于中国和来说是战犯和屠夫,但是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他是英雄。袁崇焕也是如此,在当时他是明朝的罪人,崇祯杀他的时候是凌迟处死,老百姓用银子买他的肉在嘴里嚼,大骂他是汉奸。对于明朝来说,袁崇焕是那个没有完成任务和使命的罪人。事实也是如此,做的越多,错的也就越多,袁崇焕手持督师大权,错杀毛文龙去敌所忌,又防守失误导致清兵入关(虽然不是他的防区)袭扰中原百姓,又有人举报他勾结皇太极议和里通外国,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袁崇焕当然有罪。谣言总是比真相跑的快!

但是到了后期,经过历史学家的抽丝剥茧逐渐还原,人们才发现,袁崇焕是明朝的功臣。他不但连战连捷把满清铁骑阻挡在山海关之外,还成功的重伤努尔哈赤令其不治。在当时满目疮痍,民变四起,国力凋零,崇祯刚刚即位朝廷上下不稳动荡不安的时候,面对强大的满清,袁崇焕已经做的简直不能在好了。小过不毁大功,袁崇焕是明朝的功臣无疑,明朝错杀了袁崇焕,也就自毁长城在无力回天。

至于说民族英雄这个观点,倒是未必,如果是对抗日本鬼子,八国联军维护中国民族主权这一类的可以说说。袁崇焕忠于的是明朝皇帝不是中华民族,不过传统的儒家思想,谈不上什么民族大义。再说今日的满族已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民族大同,过去的事不提也罢。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袁崇焕改变不来大局面,只能成为那个被时代车轮碾压的蝼蚁。可悲而无奈。


三水煮茶

细分析袁的各种做法实在诡异,几乎没有增强明朝实力的作为、反而是削弱明朝的行动一环扣一环,别以为修各种大小凌堡是在增强明军实力,我确认为是在耗费明朝经济实力并把本就不足的精兵分散到前出的各堡是在削弱明军整体实力、至使各地均兵力不足、后金军只要派游骑盯住各堡就能饿死各堡兵士、根本不敢出堡战斗、修这些堡有什么用呢,直至斩杀后金大患毛文龙、致使后金再无后顾之忧终于可以放心远征了,我对袁崇焕的身份使终好奇和怀疑,努而哈赤长子岁数比其他几子大的多,传说因权力之争被处死,可必竞是传说,而袁崇焕的岁数确与其相差不大,身份清白也并不可信,科技发达的现代身份都可造假更别说在那个年代了,加上袁上任后的所做所为明确证实了其削弱明朝暗助后金的多次事实行为,可以怀疑这绝不是一个汉人对朝廷不满能做出来的,包括范文程之流如果做到了袁崇焕的地位也一定会反而以击败后金向明朝邀功为目的而不是继续出卖明朝、因为后金实在太弱了根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总之袁崇焕的行为绝不是一个汉人能做出来的,对明朝对崇祯不满或者有仇,做个一两件卖国之事也就出完气了,可袁做的太彻底了、太不留余地了、太义无反顾了、所以反而使其身份可疑了。


荒原72332176

他家里是经商的,本来生活得很安稳,但袁生來是一个热心的人,所以就努力读书考科举,希望以此出仕,为国効力,尤其他读书这段时间,辽東局势一直恶化,使他生了到关外効力的念头。后來他终于到了关外,还立下了奇功,使明朝对后金的态势,显现出一线曙光,当时的明朝廷由太监把持,政治情况黑暗,今天很多评论的人,却懵然不知,以为魏太监真是救星,真正愚不可及,袁被阉党排挤去职,本來也有点运气,他留在家乡,比去北京好万倍,可是天启却早死,無脑的崇祯继位,立马召回袁崇焕,这就注定了袁的下場悲惨。崇祯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不分軽重,残忍嗜杀,袁把责任全揽上身,就为了帮这个不良少年,最后却死于他手上,实在冤枉,今天的袁黑和喷子们,既無知识,更無人格,胡乱侮辱先贤,真正是不知所谓的一群垃圾。


战塲YOK1942419

满清入关的真正功臣不是吴三桂!正是他们日后平反的袁崇焕!袁崇焕自天启年间就在辽东养患邀宠!努尔哈赤就是在他的豢养里坐大!是魏忠贤查觉了隐患才使他下野!

崇祯继位后作错的最大事件就是被东林党妖惑除掉魏忠贤起用袁崇焕!内阁制的明朝皇权捍卫者一直由宦官承担!东林党正是在宦官的制约下不会旁至皇权!

文官集团组成的东林党是社会特权介层的代言人!以官群富豪为组成!对社会的盘剥压榨越演越甚!以嘉靖朝为例!国家的岁收仅他们就占去大半!国库空虚!士绅爆富!民众凄惨!

崇祯年间的社会茅盾发展到了极致!加上天灾人祸以示民不聊生!而东林党人则不顾国计民生鼓惑朝廷课以重税!百姓被逼得四处造反!原本有制约的社会体制因宦官集团的消失而崩溃!袁崇焕之流从来都不会真正忧国忧民!他们关心的是权争和夺利!杀毛文龙就是因毛不合他流!老给他添麻烦!袁崇焕与后金交往甚密!甚至拿朝廷的军需做交易!杀掉后金痛恨的毛文龙也是交易的筹码!说袁崇焕爱国的大概都是满清的后裔!他真的很爱后金!

说吴三桂是汉奸虽不冤!但他是被逼出来的!而袁崇焕则是这一切的罪魁!


peter1955

其实袁就像现在绝大多数的喷子一样,自以为自己能力很强,自以为自己是儒将,自以为自己是力换狂澜的民族英雄。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能力到顶也就是一个文臣,干干行政方面的事,非要去干超越自己能力的事。就如同赵括,顶多也就是一个参谋,非要把赵国的希望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由此全军覆没。袁就是这么一个人,就算从清朝修的明史,也看不到他的军事才能有什么出奇,也没打过一次胜仗,没斩杀过一位将领,没收复过一寸领土。要知道他指挥的可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可是一年耗费一半以上的军费。同样的阵容如果是李定国,会是怎样的情况?那些说杀袁是自毁长城的人,想想如果当时主持辽东的是后来的李定国,情况会怎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