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鹤峰:山区教师“乐业” 外流教师“回巢”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汪正玺)近日,海拔1800米的湖北省鹤峰县中营镇高原小学,入夏的天气不见丝毫炎热,微风拂来,浑身凉爽。“现在在学校一天蛮舒服的,哪个愿意离开哟?”该校校长伍家涛谈到乡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时说。

伍家涛晒出了幸福账:现在把各种津贴加起来每月收入近8000元,住的是两室一卫的教师安居房,而且山里人淳朴,学校孩子懂事,工作非常顺心。

“自2014年开始,全县教职工年终奖励纳入财政预算,所有政策性福利待遇足额兑现。仅2017年就为1700余名教职工发放资金近1.7亿元。”鹤峰县教育经费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一个财政收入不足5亿元的国家级贫困县,动辄上亿元的资金用于兑现教师待遇,底气何来?

2014年前,鹤峰每年大量教师外流,甚至招聘教师无人报名应考,究其原因在于鹤峰太过偏远,是无铁路、无高速、无水运交通的“三无”县,教师待遇又不高,“留不住人”成必然趋势。“没有人才,何谈鹤峰的发展?再穷不能穷教育。”2014年,鹤峰县委书记王小平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掷地有声。

随后,该县不断加大投入,创新教师激励机制,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一系列政策“红利”来袭,不仅留住了教师,而且外流教师纷纷回巢。

该县首先瞄准的是配足配强教师队伍,教师编制实行“退一补一”,实施“公开招考一批、定向补充一批、直接选聘一批、引进录聘一批”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3年来,该县共招录教师252名,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196名,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实行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制度,每年安排30万元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3年累计培训教师4000余人次,培训覆盖率达100%。

此外,该县还大力实施教师幸福工程,不断优化山区学校出行环境。建设教师周转房及安居房500套,对到乡村及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发放乡村补贴和生活补助,在职称评审等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

同时,鹤峰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基本实现“村村通、村组通、户户通”,宣鹤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长期制约鹤峰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了解决。

“同样是教书,在家乡待遇还高些,加之交通越来越便利,何必远离家乡?”鹤峰县实验小学教师宋娇坦言。宋娇是鹤峰人,2011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入职教师,不到一年便辞职到州城一所民办学校任教。2016年,花开二度,她再次入职鹤峰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03日第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