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比亞迪江鈴等企業難受,寧德時代偷樂,動力電池問題解決啦!

網絡搜索發現,關於“新能源電池汙染”的相關搜索高達1580萬條,還不包括各大網友的熱心討論。不可否認,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過程中,電池問題似乎是懸在整車生產企業、電池研製企業與用戶心頭的一根刺。簡單說,動力電池的汙染問題似乎與新能源提倡的環保背道 而馳。現在好了,工信部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今年8月1日起,將對動力蓄電池生產、銷售、使用、報廢、回收、利用等全過程進行信息採集,對各環節主體履行回收利用責任情況實施監測,並明確,汽車生產、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及綜合利用企業應在溯源管理平臺上傳溯源信息。

北汽比亞迪江鈴等企業難受,寧德時代偷樂,動力電池問題解決啦!

一句話,電池的汙染問題再也不用讓網友們擔心啦!

那麼,當規定明確責任主體之後,新能源汽車與電池生產企業還沒有小心思?恐怕未必。

能量越大,責任越大,北汽比亞迪等生產企業有點難受!

如果說在電池處理還在粗放經營,甚至找不到責任主體的時代,企業的銷量往是企業吹捧的資本。

北汽比亞迪江鈴等企業難受,寧德時代偷樂,動力電池問題解決啦!

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5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27.5萬臺,同比增長159.1%;其中,5月純電動乘用車共銷售73072臺,同比增長130%。

在純電市場,從總體銷量上來看,北汽EC系列一馬當先,成為5月唯一銷量過萬的純電動車型,同時在1-5月累計銷量上,也以近4萬輛的成績遠遠將競爭對手甩在身後。而江鈴、比亞迪、知豆、奇瑞等企業的累計銷量也超過一萬多臺。

北汽比亞迪江鈴等企業難受,寧德時代偷樂,動力電池問題解決啦!

從數據來看,這些企業無異乎要承當最多的責任。至於,這些回收中產生的成本,是否要消費者來承擔,還未可知,如果成本轉嫁,那麼用戶選擇新能源車的概率就小得多。

整車生產企業難受了,電池生產企業日子就好過了麼?

別想撇清關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別高興太早!

說到這,我們先不談電池汙染問題,先談電池競爭格局問題。

在新能源車的催生之下,電池生產企業已經越來越多。

目前,動力電池行業龍頭效應已經凸顯。寧德時代、比亞迪處於第一梯隊,佔據50%的市場份額;國軒高科、孚能科技、比克、力神電池位於第二梯隊,佔據近25%的市場份額,其他25%市場份額由其他電池廠商爭奪。

北汽比亞迪江鈴等企業難受,寧德時代偷樂,動力電池問題解決啦!

有意思的問題就來了,對於寧德時代與比亞迪而言,不是選擇的問題,還是願不願意的問題,正如某企業領導所言,“動力電池劇透寡頭壟斷的格局,使其對上游材料供應商和下游整車廠獲得很強的話語權。”

話語權是個好東西,至少,目前從電池的處置上,我們已經看到了這個端倪。

那麼,電池企業就能高興起來麼?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動力電池配套企業已經從2015年的大約150家降到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

一方面是洗牌,另一方面則是技術的升級。

事實上動力電池是一個高技術新興產業,這個領域的創新發展涉及到諸多交叉學科和產業的協同與合作。在下一代技術的競爭中,“在鋰電池領域,日本企業已被中國企業趕超,在固態電池項目中,日本將舉全國之力推進研發,力爭奪回電池產業的霸權。”顯然,這對中國的電池企業是一個督促。

北汽比亞迪江鈴等企業難受,寧德時代偷樂,動力電池問題解決啦!

不管是整車生產企業,還是動力電池生產企業,雖說有了規定,但還是得加強對環保的支持力度,別讓電池汙染成為“彎道超車”的一個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