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被孔雀吞下肚子,拜其爲佛母,因爲懼怕她嗎?原來與佛教有關

如來佛祖被孔雀吞下肚子,便拜其為佛母,是因為懼怕她嗎?

如來被孔雀吞下肚子,拜其為佛母,因為懼怕她嗎?原來與佛教有關

有時候我們退讓別人,不是因為我們軟弱,而是因為退一步而顧全大局並能謀求更好的發展。因此有能力的人並不是處處逞強,相反常常示弱而求全。

如來佛祖一貫的處世方式即是如此,當年他在雪山頂上正修成丈六金身時,就被剛出世的孔雀一口吞入肚子。在七十七回,原文如下:

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她便門而出,恐汙真身,是我剖開她脊背,跨上靈山。欲傷她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她在靈山會上,封她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許多人看了上面這段,認為如來打不過孔雀,懼怕她,所以拜其為佛母。這樣理解是不完全正確的。以如來的法力,在三界之內也是屈指可數的,被孔雀吞下肚子並不代表打不過她;就如擁有金剛不壞之軀的孫悟空時常讓或被對方吃進肚子,而最終制服對方。當如來被她吞下肚子後,“欲從她便門而出,恐汙真身,是我剖開她脊背,跨上靈山。”如來既能剖開她脊背,並“跨上靈山”,就說明孔雀已經敗給如來了。認為如來打不過她,可能是對“跨上靈山”理解有誤,正確的理解是:把孔雀抓上了靈山。因此如來的實力比孔雀強。

“欲傷她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她在靈山會上,封她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其實如來經過思考已有意封她做佛母,只是不好意思直接說出口,於是用“欲傷她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來做託詞。

如來被孔雀吞下肚子,拜其為佛母,因為懼怕她嗎?原來與佛教有關

要知道孔雀乃神古鳳凰的孩子,而神古鳳凰是天地初分之時,妖族中實力最強的。原著裡經由如來表述如下:

自那混沌分時,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

神古鳳凰這麼厲害,她的孩子自然不差。孔雀剛出世,便能一口把四十五里內的人吸入肚子裡。如來面對此等高手,能招入靈山壯大佛門比直接滅了她更勝一籌。如來安撫好了孔雀,那麼對其整個妖族的招安也不在話下了。因此如來佛祖選擇示弱並自降身份尊孔雀為佛母,是為了弘揚佛法,壯大佛門,而不是因為懼怕她。

如來被孔雀吞下肚子,拜其為佛母,因為懼怕她嗎?原來與佛教有關

強者示弱,並不代表軟弱無能,恰恰說明其更強。就如如來佛祖親自降服金翅大鵬雕時,告訴悟空去把他引出來,並許敗不許勝,結果金翅大鵬雕被如來降住了。再如孫悟空在小雷音寺碰上了黃眉怪,難於制勝他,而後遇上彌勒佛正是為此事而來;彌勒佛亦是教悟空佯裝打不過他,把他引到自己面前,結果把他降服了。如來和彌勒佛都是法力通天之人,面對強敵,敢於退讓,欲擒故縱,就是為了更好地制服敵人。

​因此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必處處表現強硬,有時恰當地示弱一下,得到的結果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