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庸学术研讨会暨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冯其庸学术研讨会暨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冯其庸学术研讨会暨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仲夏时节,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张家湾镇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冯其庸学术研讨会暨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于2018年6月23日上午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文化艺术博览苑举行。此次活动秉持“冯其庸先生文化自信学术报国的精神,丰富展现地方文化新景观”的宗旨,以合作共建“冯其庸研究中心”为基础,以集大成之作的《红楼梦》为内容,渐次开展冯其庸先生与张家湾有关《红楼梦》相关主题的大国学、书画、雕塑等艺术创作的研究和展览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在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张家湾镇党委书记聂玉泉分别致辞。2017年1月22日,冯其庸先生于张家湾安详离世,享年95岁,社会各界在深切悼念冯其庸先生的同时,对其终生在传统文化领域“为学求真,为艺求美”的求索精神予以缅怀和赞扬。在红学方面,冯其庸先生可谓新时期红学第一人,对培养红学队伍、繁荣红学事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纽带和推动作用,他以文献史料的发现考证与遗存实物的发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红楼梦》作者家世及思想艺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所获硕果,泽被后学;在大国学方面,冯其庸先生于耄耋之年参与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开创性地提出大国学概念,并倡导经典研读与历史考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不懈的追求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荫润当代;在书画篆刻方面,冯其庸先生转益多师,精研细磨,一花一草,俱见勃勃生机,一丘一壑,尽显大气磅礴,人格画艺,享誉寰宇;在著述方面,冯其庸先生勤奋耕耘,著作等身,其中2012年出版的《瓜饭楼丛稿》35卷册,字数达1700万。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是冯其庸先生晚年的居住地,是冯老瓜饭楼的所在地。冯其庸先生离休后一直生活在这里,这二十多年是他著述的高产期,也是他书画艺术自成一格、终成大家风范的风华宝地。冯老与张家湾结缘来自于曹雪芹,来自于曹雪芹墓石,实际上来自于冯其庸先生重视文献史料的考证与遗存实物的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走出书斋文史结合、知行合一的方法,也值得新一代学人学习发扬。中国红楼梦学会与通州区张家湾镇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后,举办了“冯其庸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四十余位红学、国学、书画家的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同时在张家湾文化艺术博览苑举办的活动还有《冯其庸与张家湾图片展》、纪峰雕塑展和谭凤嬛红楼人物画展等。

“冯其庸学术研讨会暨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先生致辞: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一是为了纪念我院终身研究员、文史大家冯其庸先生,二是为“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这两个活动互为一体,既体现了我们对冯先生逝世一周年的追怀,又体现了我们对冯先生文化自信、学术报国精神的继承。我谨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对这次活动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是冯其庸先生晚年的居住地,是冯老瓜饭楼的所在地。冯其庸先生离休后一直生活在这里,这二十多年是他著述的高产期,也是他书画艺术自成一格、终成大家风范的风华宝地。冯老与张家湾结缘来自于曹雪芹,来自于曹雪芹墓石,实际上来自于冯其庸先生重视文献史料的考证与遗存实物的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走出书斋文史结合、知行合一的方法,也值得新一代学人学习发扬。

冯其庸先生生前曾长期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领导职务。他任副院长期间,在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科研、教育、艺术创作、学术出版、国际交流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争创世界知名、国内一流而率先前行的典范。他广泛的学术交谊活动,还说明他是一个在文化创造方面的社会活动家、组织者,是学术事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者。在他带领下成立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学刊》和中国红楼梦学会,致力于伟大文学经典《红楼梦》的研究和传播,使其具有国家文化名片的效应,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样本。我院《红楼梦》的相关机构——研究所、学刊、学会三位一体,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术团队和组织,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冯其庸为学求真,为艺求美,笃学慎行,成就卓著。他精深的造诣和杰出的学术贡献,早已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不仅赢得了学界前辈的广泛认可,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尊重。今天我们举办《冯其庸与张家湾图片展》,成立“冯其庸研究中心”,正是我们发自内心、以实际行动对冯其庸先生人格风范的追怀和学术精神的继承发扬。

中国红楼梦学会与张家湾镇人民政府合作共同举办“冯其庸研究中心”,将坚持学术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发扬冯其庸先生文化自信、学术报国的精神,走与民众文化需求相结合的道路,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希望在不远的将来,结出丰硕的果实。

再次感谢与会的各位嘉宾,感谢你们的到来,感谢大家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预祝展览和研讨会圆满成功!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

2018年6月23日

“冯其庸学术研讨会暨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张庆善先生致辞:

尊敬的吕品田常务副院长

尊敬的聂玉泉书记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

大家上午好!

冯其庸先生是我国当代最负盛名的红学大家之一,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他最后的二十年是在张家湾度过的,对张家湾有着深厚的感情,也与张家湾的文化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今天在这里举办冯其庸研讨会、建立“冯其庸研究中心”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研讨会和研究中心的建立,积极推动对冯其庸先生的研究。希望大家献计献策,共同努力,把“冯其庸研究中心”建设好。

再一次对各位的光临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冯其庸学术研讨会暨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张家湾镇党委书记 聂玉泉先生致辞:

尊敬的吕院长、张会长、王主任,各位专家学者、冯老家人、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古镇张家湾,隆重举行“冯其庸学术思想研讨会”,并为张家湾“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我谨代表张家湾镇党委、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张家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与文学巨著《红楼梦》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让张家湾声名远播。在宣传推广张家湾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红学文化方面,冯其庸先生是当之无愧的领路人和文化大使。因为一部《红楼梦》,冯老与张家湾结缘。冯老之于张家湾,就好比伯乐相马,正是得益于冯老对张家湾历史文化特别是红学文化的深入研究、极力推介,才让张家湾逐步成为红学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一方重镇。可以说没有老先生所做的贡献,张家湾的历史文化就失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我想说冯其庸学术思想是张家湾最为光彩夺目的一张文化名片。

如今,距离老先生逝世已近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年半以来,张家湾镇党委、政府认真秉持冯老遗愿,积极落实有关工作。我带领镇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冯老家中拜访,并组织部分班子成员专程到冯老家乡无锡市前洲镇考察学习,就传承冯老先生学术思想、保护冯老先生遗留的文化典籍、建立冯其庸故居等事宜与冯老家人、有关人员深入交换了意见。今天,我们召开冯其庸学术思想研讨会,成立张家湾“冯其庸研究中心”,就是为保护传承冯其庸学术思想迈出的重要一步。下一步,待研究中心成立后,张家湾镇党委、政府将持续关注,大力支持研究中心开展工作,努力推动冯其庸学术思想在古镇张家湾再放光芒。

“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冯其庸学术研讨会暨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共建成立“冯其庸研究中心”签约仪式

“冯其庸学术研讨会暨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会场场景

“冯其庸学术研讨会暨冯其庸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创办于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是大型综合性文艺理论月刊。《文艺研究》以“引领学术潮流,把握学术走向,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为办刊总方针,强调现实性与学术性、前沿性与基础性、学理与批评的有机统一,提倡中国视野、中国问题、中国气派,广泛容纳文学、艺术各领域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优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变

从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剧烈媒介迭变,观察未来世界的面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