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之君王谥号

读春秋史抑或古典小说《东周列国志》,满眼皆是君王谥号,比如“齐桓公兵定孤竹”中的齐桓公,“擒傅瑕厉公复国”中的郑厉公,以及“晋献公娶于贾,无子”中的晋献公等。周朝诸侯国君王名字第一字是国名,第三字是爵位(春秋时期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中间那个字,便是谥号。

读史札记之君王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乃至其他具有很高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评定之后,给出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谥号通常是在人死后,由后人给予的,当然,活着就给自己弄个谥号,或求到谥号的也有,极少。谥号通常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为多,当然也有二十余字的,比如乾隆皇帝的谥号读起来就相当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数一数看,二十五个字。这个自许为十全老人的帝王大概希望驾崩之后,所有好寓意的汉字都能往身上贴,以此彰显英明一世的天子龙威。

读史札记之君王谥号

乾隆皇帝像

据说谥号制度形成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

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的谥号为孝献皇帝,“献”为平谥,意为“聪明睿智”,由此也可以看出曹魏政权其实还是很认可汉献帝刘协的。

我们读国学经典,对谥号应该有一定了解,至少要知道天子、诸侯或者大臣们的谥号,到底是美谥、平谥还是恶谥,并从给出的谥号中,管窥得谥者一生大致的盖棺定论。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和“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源于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周厉王因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残暴举动而被谥为“厉”,而后开始有了“恶谥”。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所以为死者尊,中国古人还是比较反感这事情的,所以恶谥也就使用“厉、灵、炀”等不多的几个字。褒扬赞美式的美谥就比较多,“庄、文、武、宣、襄、明、睿、康、景、懿”等。美谥的每个字意涵还是比较丰富的,比如“文”字,根据《逸周书·谥法解》,“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等等。

读史札记之君王谥号

平谥怜惜性的,比如“怀、悼、哀、闵、思、殇”等,都具有那么一点同情悲悯的意思。

另外还有种“私谥”,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兴盛于汉朝,非官方钦定,私下相授,故曰私谥。

说起来,谥号有一点像年度汉字,只不过谥号的选择有一本“菜单”,年度汉字的选择没有具体的“菜单”,但它也有自己的法则,它是要通过择一个汉字来代表一年的世态百相与悲欢离合,在深受中华文明浸染的东亚、东南亚地区,选择年度汉字已经成了普遍景观。年度汉字既反映了现实,又寄托着希望,比如,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7”推出的2017年的年度汉字是——享。主办方给出的诠释是:共享单车的普及,共享经济的发展,带给人看得见的实惠,阐释了共同富裕的含义。

读史札记之君王谥号

日本曾经的年度汉字——税

如果说年度汉字是年度的标签,那么无鬼个人认为,在我们读史过程中,谥号就是历史人物的个人品牌,它是一个瞭望孔,好让你把眼睛凑上去,看见历史人物早已荡然无存,却有时隐时现的昔时生活的光影,谥号就是照亮历史黑色夜空的那把手电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