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民居,我们在行动——走进临贺故城孟家大院

古建筑、古民居作为中国乡土文化的凝结,具有典型民族风格、时代特色、地域文化特征,是历史积淀的见证,是薪火相传的文化根脉。

保护古民居,我们在行动——走进临贺故城孟家大院

近年来,八步区高度重视乡村古建筑、古民居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使群众对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保护行动逐渐深入。

行走在临贺故城,古城墙、宗祠寺庙、民居大院、文笔塔、桂花井、老码头等等这些都是故城千年的历史见证。近年来,八步区高度重视做好乡村古建筑、古民居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如今的临贺故城正逐渐恢复当年的风采,而孟家大院则是故城最具北方特色的一座深宅大院。

保护古民居,我们在行动——走进临贺故城孟家大院

在孟家大院记者看到,虽屡经战乱,饱经风雨,大院依然气势恢宏。青砖、瓦檐、石门墩、砖拱门、屏风木雕、壁画,齐整严谨,清新独特。院院相连、上下相接、曲径通幽。据了解,这是临贺故城目前保存下来唯一保持有北方传统五进制四合院布局的明清时期建筑,别有一番韵味。一旁的修复施工人员,正在细致地对大院内破损的墙体以及瓦面进行修复。据孟氏族人介绍,近十多年来,族人各自忙碌工作和生活,加上对古民居修缮意识不强,使得大院没有得到良好的修缮保护。近几年,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乡村古建筑、古民居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保护乡村古建筑、古民居的重要意义。从2016年起临贺故城孟氏家族成员开始商讨自发筹集资金修缮孟家大院,2017年一期工程筹集资金17万元,按照文物保护修旧如旧原则,对大院破损的砖墙、木头、瓦面进行了修补。2018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把贺街镇列为第一批广西特色小镇培育为宗祠文脉小镇,更增添了大家努力传承历史文脉的信心。目前孟氏族人正在积极筹集第二期资金对大院内部格局、门窗雕花装饰等按原样进行修复。

保护古民居,我们在行动——走进临贺故城孟家大院

保护古民居,我们在行动——走进临贺故城孟家大院

据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贺县志》记载孟家在故城城东,上河东街),是亚圣孟子后裔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孟氏族人从山东来贺县做官落户,明朝万历年间在临贺建院落,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大院占地面积近20亩,临贺江而建,房屋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按照北方四合院建筑结构设计建设。

保护古民居,我们在行动——走进临贺故城孟家大院

保护古民居,我们在行动——走进临贺故城孟家大院

据《贺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清实录》以及孟氏族谱记载。孟氏族人,忠孝节义、高风淑德。元明清时期广西贺县出过孟鼎、孟才、孟欣然、孟元善、孟绩铭、孟洋等多位有史书记载的封官授职人物,同时记载有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据《贺县志》(卷三政治部)记载,对亚圣孟子以及先贤孟孙氏在临贺故城文庙皆配尚食祭祀。

解放前,临贺故城孟氏族人发扬革命传统,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其中孟志谷同志在贺县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为解放贺县做出了贡献,1957年12月9日得到国防部表彰,1985年8月1日得到贺县人民政府表彰。

这一处处古建筑是一道道美丽的景观,更是通楚古道、潇贺古道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沧桑的历史见证。保护古民居,我们在行动,对前人的文明创造负责,就是对后人真正的文化传承负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