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把媽媽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隱形媽媽」會有這些心理問題!

我們常常看到“孩子心理健康發展”主題的文章,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了當今最熱的育兒課題。然而我們卻忘了,有一群人,她們在手機上收藏了無數關於孩子心理健康的文章,卻很少受到過心理學和普羅大眾的關注。

研究顯示,約有三分之一的媽媽們都曾在當媽媽後受到過心理問題的困擾。其中以焦慮及抑鬱最為常見。在18歲到44歲的母親中,有十分之一曾有過嚴重的抑鬱。媽媽們的心理健康已經岌岌可危。

總把媽媽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隱形媽媽”會有這些心理問題!

圖自Pexels

為什麼媽媽們容易受到心理問題的困擾?

這是因為媽媽們的付出總是被看做“理所應當”

在普通家庭中,媽媽的工作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類:生活管理、瞭解家庭成員需求並和家庭成員進行深度互動。生活管理指的是日常做飯、洗碗等家務,瞭解成員需求指的是做飯時要考慮每個家庭成員的口味和偏好,給家人買衣服時也要考慮家人的尺寸等,除此之外,媽媽還充當著家裡的“心靈導師”,需要和家庭成員進行深度互動,例如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幫孩子解決煩惱,開導孩子心事,和丈夫協商家庭事務等。

明明需要做如此多的工作,媽媽們的付出卻常常被忽視,被當成理所應當的……

“為了給孩子準備便當,我需要早起,買好原料;為了放學接孩子,我需要一早和公司請假,開車到孩子學校……可孩子從沒有因為這些感謝過我。孩子注意到的,從來都是我的疏忽大意。”

以上這段敘述,是很多媽媽的心聲。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它們發生在每個家庭,每分每秒。

媽媽在一個家庭中的付出,似乎總是“隱形”的。她們很少從家人口中聽到過讚美,反而經常聽到挑剔或埋怨。當媽媽們的付出和努力被家庭成員長期忽視,而自己的疏忽和過錯被家庭成員挑剔和放大時,她們的自我價值得不到肯定,這很容易讓她們陷入自我懷疑。這種自我懷疑會漸漸地侵蝕媽媽們的內心,從而使媽媽們產生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

此外,由於媽媽們傾向於把精力都放在孩子和丈夫上,她們通常會忽視自己的心理問題。甚至,由於“媽媽”被認為應該是“時刻完美的”、“永遠積極正面的”,她們也不敢把自己的困擾表現出來,這也可能會限制她們尋求必要的幫助,以至於讓自己長時間陷在情緒與心理問題的困擾之中。

但,為什麼媽媽們的付出總會容易被忽視呢?

曾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原始的生存本能讓人對偶發的事件更為敏感,而不太容易注意到那些始終在發生的、不變的情況。媽媽們的付出和努力,往往就是“始終在發生的、不變的情況”。

一旦母親的付出在這個家中已經成了習以為常,其他成員們就不太會注意到。反而一旦媽媽的付出“減少”了,或者“缺失”了,家庭成員就會感到警惕和不滿。

除此之外,在有的家庭中,媽媽不是家裡的核心成員。爸爸掌握著家庭的決策權和最高權威,而媽媽則是後面默默輔助的那個隱形“英雄”。其次,媽媽的生活中心有很大一部分被孩子佔據,因為媽媽對孩子的照顧和關心,也容易使孩子自己感到自己是中心,因此忽視了媽媽的付出。這種永遠在為他人服務的角色,使得媽媽們的努力總是不被看到。

總把媽媽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隱形媽媽”會有這些心理問題!

圖自Pexels

如果你是上述所說的,那個一直被忽視的“隱形”媽媽,你該怎麼做,才能遠離心理疾病呢?

  • 明白對感謝和讚美的渴望是正常的,不是羞恥的。

很多媽媽們因為自己渴望得到家人的讚美和感謝而感到自責,認為這是不單純、自私的想法。然而你要明白,你的付出值得被肯定,這種想法是正常且健康的,你不需為它感到內疚。

  • 表達你的需求。

當你的家人表達對你的付出的肯定時,請謝謝他,並告訴他他給予你的讚美和感謝讓你感到很開心。這樣的溝通方式可以間接地讓你的家人明白你的情感需求。

如果你很難找到這樣的機會,不妨大膽告訴你的家人,你希望從他們那獲得肯定。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有八歲或以上,也可以告訴他,媽媽也是有需求的,媽媽也想從他那裡得到小紅花。

  • 多自我表揚。

在內心真誠地肯定自己的付出,告訴你自己,你已經做得很棒了。回憶一下自己為孩子和伴侶所默默付出的一切,你也許也會感慨母愛和愛情的偉大。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媽媽,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使你離完美越來越近。

  • 去和其他的母親交流,獲取相互的支持。

如果你覺得自己缺乏一個傾聽者,可以和其他孩子的母親多交流。你所感到的被忽視和沮喪,其他的媽媽都會理解。你們之間相互的支持可以給雙方帶來巨大的力量。

如果你過去也忽視了你妻子作為媽媽的付出,以後要怎麼做呢?

  • 多參與家庭生活,和孩子互動

照顧家不是夫妻一方的單獨責任,你也需要努力,幫另一半多分擔一些壓力。你可以嘗試著多做一些家務,或提出和另一半一起做家務,多和孩子進行互動,在另一半扮演“萬能媽媽”的時候,你也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萬能爸爸”。

  • 傾聽伴侶,和伴侶溝通,滿足伴侶的需求

傾聽伴侶的情感需求,明白她也需要讚美和感謝。當伴侶向你表達不滿或沮喪時,耐心地與伴侶溝通,並且嘗試通過言語或行動表達對伴侶的感激。如果伴侶已經受到心理問題的困擾,要表達理解,並第一時間帶她尋求專業的諮詢與幫助。

媽媽們的心理健康,好似是一個十分陌生的話題。它不常被提起,被一波波育兒、婚姻和睦的話題熱浪覆蓋過去。但是,它需要被重視。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辛苦和努力付之東流,即便媽媽們從來都不是為了那句“謝謝”,可這不代表那句“謝謝”不用說、不該說。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媽媽,做一個能給媽媽帶去幸福的人。

總把媽媽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隱形媽媽”會有這些心理問題!

圖自Pexels

謝謝大家對知我家庭諮詢的關注,這次我們決定給所有關注我們的粉絲獻上『免費心理學習精選資料包』,想領取的小夥伴們,歡迎私信我們領取。

歡迎關注頭條號“知我家庭諮詢”——全網超過400萬用戶信賴,你身邊的家庭心理諮詢師,陪伴你守護幸福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