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故事之五,投資保險的三個小故事

終於寫到家庭理財中投保險的內容了。這裡主要講的是人身保險。據統計,2017年全國保險業保險收入3.658萬億元,賠付支出1.118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16.75萬億元。2017年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比2016年增長20.04%。其實保險特別是人身險,是對個人,對家庭非常重要的投資,但中國家庭對保險還不夠重視!這個有人身險公司發展早期,在保險銷售上的不良事蹟的影響,也有人們觀念上不夠重視的原因。以下也講三個小故事。

家庭理財故事之五,投資保險的三個小故事

重慶商人郭家富曾是中國的足浴大王,他的“家富富僑”足浴曾在全國有500餘家門店。郭家富也積累了上億的身家財富。但是後期由於經營規模擴張太快,資金斷裂而陷入困境。又是禍不單行,生意失敗後郭家富本人又因患上肝癌,沒有錢來治療,只好在網上發起“輕鬆籌”籌集治療費用。

家庭理財故事之五,投資保險的三個小故事

我一位朋友夫妻倆,年齡都在37歲,去年女方被查出患了乳腺癌,治療費用也要近40萬元。好在他們有投了重疾險,保險賠付的錢基本都夠墊付治療費用了。算是平穩渡過了這一難關。

家庭理財故事之五,投資保險的三個小故事

還要講一個事例,就是投人身險要注重保單的保障能力。但是不少保險的銷售人員為了促進保單銷售,往往誇大了保單的附加功能。比如這有一陣子常宣傳人身險保單具有避債、避稅的功能。主要就是說把錢投了人身險,萬一生意失敗債主上門,保單的價值是不能被執行償債的。

具體我舉兩個例子來說。第一個例子:A向B借了50萬,到期了A沒能歸還。這時A的父親C死亡,留了一份人身保單保額50萬元,受益人是A。那麼B是可以要求A把這筆賠償金用於還債的。只是B不能要求保險公司把這50萬賠償金直接轉給B,而只能等保險公司把賠償金轉給A之後才去要錢。如果A拖延不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那麼有可能會拖延5年時間,因為保險理賠時間是自知道保險事故之日起5年內。

第二個例子:A向B借了50萬,到期了A沒能歸還。這時A死亡,留下一份人身保單保額50萬,受益人是A的孩子C。這裡要注意的是,債權人B是不能要求用這50萬賠償金來償債的!人身險的理賠金是不屬於遺產的範疇的。所以C是可以得到這筆理賠金而不被追償。而C繼承其父親A的其他遺產,是需要先行償債的。保險理賠金不屬於遺產,不被債務追償,這是保險“避債”的一個重要意義。當然,如果債權人B能夠舉證A是為了避債而惡意投保,但這個估計是很難的。

家庭理財故事之五,投資保險的三個小故事

我認為人身險是對個人、家庭投資的最底層的保障。人的際遇有千種萬種,但是唯有兩種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一就是都會生病,病大病小而已。二就是都會死亡。富僑足浴的老闆如果在發達的時候能給自己投份重疾險,也就不必去搞網絡籌款來治病了。而普通家庭萬一遇到疾病,一份保單可以幫助家庭經濟不至於因病返貧。你都捨得給車子這個鐵奴才投份保險,怎麼就不捨得給自己投份保險呢?所以,年輕人剛工作要以沒車沒房,但一定要先給自己投一份保單。剛做父母的人也應該馬上給小孩投一份保單。越年輕投保成本越低越合算。懂得投資保險才是對自己、對家庭負責任的做法。

人身險的品種有人壽保險、意外保險、健康保險。又可以細分為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兩全保險、年金保險、疾病保險、失能保險、醫療保險、護理保險等等。這個其實向保險代理人諮詢都能問得很明白。投保也要儘量選大保險公司的產品,實力強,銷售也規範。投資保險要多考察保單的保障範圍與功能。投保也不便宜,也要根據財力量力而行。剛工作錢少可以保額低一些,以後資金積累多了還可以再投。

還有一些分紅型理財類的保險,這個一般來說可投可不投。保險公司其實就是一家把銷售保單籌集起來的錢去作投資的公司。而保險公司的經營性質就要求他們的投資必須是較低風險的。所以保險公司的理財型保單的紅利一般不會太好。

投保是對個人,對家庭對抗未來可能風險的一種保障。應該做為人生投資理財的第一項投資。也就是說你可以暫時沒車沒房沒股票沒理財沒黃金,但你應該先有一份保單。

家庭理財類的文章很容易寫出一堆財經術語來。我努力就寫大白話。歡迎大家關注。

家庭理財故事之五,投資保險的三個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