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後一個藩屬國,跟中國生死相隨,至今關係非常好

當年朱元璋幫助朝鮮確定名稱的時候,也不會想到,這個國家會跟明朝產生那麼多的聯繫。畢竟當年明朝有許多的藩屬國。在永樂皇帝時期,明朝一共有一百多個藩屬國。當時跟明朝關係好的,也不只朝鮮,越南跟中國關係也很好。越南人的服飾,都是直接從明朝那裡搬走照抄的。

明朝最後一個藩屬國,跟中國生死相隨,至今關係非常好

但是,老話說得好,患難見真情。朱元璋、朱棣時期,那時候明朝國力強盛,想要來交朋友的國家,排成了一個大長龍。

可是,等到明朝晚期,實力衰落的時候,繼續跟明朝保持友好關係的,可謂是寥寥無幾。至於崇禎自縊,清軍佔領北京後,大部分過去的藩屬國,要麼投奔清朝,要麼就是當騎牆派,看著哪一邊更有機會獲勝,就投奔哪一邊。最典型的就是當時的琉球。琉球使臣到中國的時候,帶了一份沒有寫字,但是蓋有印章的國書,讓使臣帶出來。遇到哪一邊勝利,就在國書上寫相應的內容。

明朝最後一個藩屬國,跟中國生死相隨,至今關係非常好

可朝鮮是個例外。明朝初年的時候,雖然朝鮮跟明朝之間開始往來,中國也鼓勵朝鮮學習漢語文化,派遣留學生到中國,在朝鮮傳播中華文化。但是,因為朝鮮內部原因,以及北邊蒙古的干擾,雙方的關係,曾多次發生變動。直到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後,雙方通過一系列的變動,互派使節的舉動,讓雙方關係迅速升溫。

當時朝鮮為了表示自己地位不超過明朝,甚至在國內主動廢除了公爵、伯爵、侯爵的稱號。而朝鮮跟明朝之間,也正式確立了冊封的關係。明朝跟朝鮮,也一直保持著這樣的關係。

明朝最後一個藩屬國,跟中國生死相隨,至今關係非常好

這種關係雖然很好,但還不算真正有質量的改變。雙方仍然有一定的利益計算的因素存在。比如在靖難之役的時候,朝鮮雖然答應出售馬匹支援建文帝,但仍在數量、價格上多次變動,不願壓上全部。雙方關係有了實質突破的,還是在萬曆時期。當時日本的豐臣秀吉在統一本土後,開始想要掠奪更多的土地。於是,他們把朝鮮當作進攻的對象。

明朝最後一個藩屬國,跟中國生死相隨,至今關係非常好

朝鮮因為地理因素,長期居於半島,也沒什麼外患,所以,根本就來不及反應,軍隊也沒什麼戰鬥力。在日本進攻下,節節敗退,平壤也丟給了日本人。日本人在戰場上的接連勝利,導致後來他們對於朝鮮軍隊,根本就不放在眼裡。朝鮮迫於生存危機,只能嚮明朝求援。最後是明朝出兵,幫助朝鮮擊敗了日本,重新奪回家園。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明朝的援助,朝鮮多半就要消失了。所以說,這一戰以後,朝鮮對於明朝,就有了貨真價實的感情,而不是簡單的宗藩關係。

明朝最後一個藩屬國,跟中國生死相隨,至今關係非常好

後來明朝快要不行的時候,朝鮮依然站在它身邊。甚至到了後來,清朝佔領了江山,明朝滅亡,朝鮮依然選擇堅持站在明朝一邊。他們祭祀明朝的皇帝,使用明朝的禮節,私下裡使用“崇禎”這個年號。

明朝最後一個藩屬國,跟中國生死相隨,至今關係非常好

就連去清朝宮廷,他們的使臣也是穿著明朝的服飾。朝鮮對於明朝,可謂是生死相隨。在他們看來,明朝依然代表中國。所以,它依然把自己當成明朝的藩屬國,即便是最後一個。這種關係一直持續到近代日本再次佔領朝鮮時,朝鮮才被迫放棄了跟明朝的關聯。

其實,從朝鮮跟明朝之間的關係,我們不難看出,一段足夠真誠關係的建立,意味著你要付出同等價值的投入。無論是對於大國,或者普通人,都是相同的。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