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棣称“祖”不称“宗”?有什么历史典故?

092309



朱棣的庙号原是明太宗。

一直使用了一百多年,直到明世宗嘉靖帝时期才改为“成祖”庙号。

也就是说朱棣是称过宗的。那么也繁衍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朱棣庙号为什么是太宗。二是嘉靖帝为什么要改他的庙号了。

下面宋安之来为大家说说。

一、明太宗朱棣

太宗庙号可以说是宗里面最好的庙号了。

一般情况之下,开国皇帝是太祖或者高祖。而第二代皇帝做的不错了就是太宗庙号,做的不好了就没有庙号,只有谥号比如说汉惠帝刘盈。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第二代皇帝没有作为,下一个皇帝不是按照正常顺序继位的,依旧是开国皇帝的儿子,而且干的相当不错,也可以称之为太宗的。

比如汉朝第二位皇帝是汉惠帝刘盈,没有庙号只有谥号。刘盈死后经过吕后临朝称制以后,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刘盈的弟弟代王刘恒被大臣推上皇位,是为汉文帝,颇有一番作为,所以庙号为太宗。

朱棣虽然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但他是实际上的第二代皇帝。一是他的前任朱允炆是他的侄子,以皇太孙身份继位的,而且干了勉强四年就被他赶下皇位了,没什么成就。二是朱棣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

朱棣登基以后也是颇有一番作为,打下明朝最巅峰的疆域,对外又有郑和下西洋的大规模远航活动。所以朱棣死后的庙号自然是太宗了。


明朝海禁清朝闭关锁国,可以说明清的整体形态意识是越来越自我封闭。而朱棣在位期间并没有封闭,反而是通过朝贡体系,还有郑和下西洋这些活动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因此被一些史学家称之为“最后一位世界性大帝”。大帝不大帝肯定有争议,但朱棣的这番作为还是当得起太宗庙号的。

二、太宗进化为成祖。

朱棣在顶着太宗庙号入土为安一百多年以后。到了明世宗嘉靖帝时代,这位皇帝开始折腾起来了。

嘉靖帝是以小宗入大宗的幸运皇帝,和他的祖先朱棣一样,都是藩王最后逆袭成为的皇帝。(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但朱棣是起靖难之役造反成功的,而嘉靖帝是因为他的前任皇帝明武宗英年早逝并且无后,所以他这个堂弟就幸运的成为新皇帝。

古代是特别讲究名分的,也就是说对于遮羞布研究的很透彻。比如朱棣造反时天下人都知道他要造反,他也还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以证明自己师出有名。而嘉靖帝身为一个藩王突然之间成为皇帝,自然也需要为自己争口气。

于是嘉靖帝就以孝顺为借口,与朝臣大打口水仗,发生了“大礼议”之争。不合礼制的追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帝。之后又变本加厉的上庙号“睿宗”。

嘉靖帝为自己父亲上了庙号以后,还想将其祭祀在太庙里面。按当时规矩太庙已满,必须要移出一位来普通祭祀。明太祖朱元璋身为开国皇帝是万世不祧的,按血缘亲疏来说朱棣距离嘉靖帝最远,应该将朱棣移出太庙。

可是嘉靖帝不敢这样做,因为朱棣功劳太大了,将自己这一系通过造反成为帝系,又迁都北京。还有一番大作为。嘉靖帝对于朱棣也是很佩服。所以干脆升级朱棣为祖的庙号,这样也可以万世不祧了。因为开国皇帝的庙号一般是太祖或者高祖,朱棣是不能用的,所以就升级为成祖了。


宋安之


其实朱棣本来的庙号确实是“太宗”,直到百年后出个了不走寻常路的子孙—嘉靖皇帝朱厚熜,才将朱棣法统上的地位来了一次大提升。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风建社会的宗庙制度

宗庙就是人死之后将神主放入庙堂继续供奉,根据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王莽时期又增“祖庙五”﹑“亲庙四”是为“九庙”。

神主的摆放顺序是“始祖居中,左昭右穆”

一般的封建社会只有开国皇帝或者断代史的开创者才能称“祖”,比如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而后继之君只能称“宗”,不过也有特例,比如满清的前四位皇帝就是“三祖一宗”,这个我们将来在细说。

嘉靖为什么改朱棣庙号

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死前无子,就以其堂兄朱厚熜入继大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当了皇帝的嘉靖不满足,还要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皇帝,于是和朝中大臣爆发了“大礼仪之争”

在这场争论中嘉靖是得寸进尺,不仅追封了自己的父亲为皇帝,还要想方设法将其弄进太庙,庙号“睿宗”。

嘉靖之前大明已经有了十个皇帝,由于特殊原因,建文帝和景泰帝的并没有庙号,所以神主也就没有入太庙,实际上“九庙制”,太庙还有一个位置。

后来的皇帝死后附庙,根据“亲尽则祧”的原则,就应该将除去“祖”以外的亲缘关系最远的皇帝的神主移入“祧庙”。

这正是嘉靖面临最棘手的问题,“睿宗”附庙后,太庙的名额就满了,将来自己死后附庙就要挤走一人,而这个人就是“明太宗”朱棣。

本来朱棣正常被“祧”无可厚非,可是因为自己非得把老爹弄进来占了一个位置,导致自己将来死后就会出现,“世宗”附庙,“太宗”出祧。嘉靖这么做虽然对老爹兴献王尽孝了,却又对不起老祖宗朱棣。

前思后想嘉靖决定为“太宗”的法统升级为“成祖”,这样一来自己将来附庙后,朱棣和朱元璋同为“祖”万世不祧,而被迫出祧的就应该是

“仁宗”朱高炽了,这就让嘉靖的压力小了很多。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最终朱棣的庙号由“太宗”变“成祖”。

其实按照朱棣的功绩,就算称“祖”也并无不可,相比后来满清的“三祖一宗”也显得低调了不少。

个人见解,或许有偏差还望高人指点。


一点点历史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不但关系到明朝历史还关系到中国古代皇帝的庙号制。了解一下相关内容,肯定涨姿势。

庙号,是古代皇帝被供奉于庙中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来商朝。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到了唐以后,除了一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或“宗”。这是为何?《孔子家语·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唐刘知几《史通·称谓》:"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两 汉 。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何谓功?《周礼·司勋》:“国功曰功”。《说文》则曰:“功,以劳定国也”。功即开创之功、立国之功。因此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如唐高祖,明太祖等。

何谓德?“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即要求继任者要有德。因此开国皇帝以后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真宗等。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文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按照一般规矩,朱棣庙号应称“宗”,那怎么成了“祖”了呢?这就关系到明代历史了。

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朱允炆对藩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决定削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

朱棣称帝后,五次远征蒙古,巩固了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形成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

朱棣的第一个庙号之所以是太宗,是因为登基后,朱棣废除了建文帝的年号,认为自己继承的是朱元璋的帝位,因此驾崩后庙号为“太宗”。

百年后,明世宗朱厚熜感其不世之功,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为“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供奉于太庙正中。

事实上,历史上还有一些对做出巨大贡献的皇帝,其庙号也称为“祖”而不是“宗”。如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庙号是清世祖,康熙的庙号是“清圣祖”。元朝则更特殊,其开国之君是元世祖忽必烈,但他却尊其爷爷铁木真庙号为“太祖”。


夏后殷鉴


大家都知道,历来的开国帝王一般称祖(比如汉高祖、唐高祖、明太祖这些),而第二位帝王一般称为宗(例如唐太宗、宋太宗诸如此类的)



朱棣的庙号有点特殊,特殊在哪里呢?宗、祖都不太合适。首先朱棣不是正统名义上的明朝第二位继承者,都知道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把皇位传给了皇长孙朱允炆,朱允炆庙号是明惠宗,朱棣是通过造反当上的皇帝,在名义上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毕竟成王败寇的自然法则是没错的。



就这样,朱棣死后庙号为明太宗。最后变成明成祖是咋回事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和明朝的嘉靖皇帝。

根据最为权威的礼法《礼器》记载:“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但明朝创造性的开创了九排制,也就是说明朝皇帝太庙正殿里只能供奉九张排位。随着明武宗不幸驾崩还没有子嗣继承,所以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堂弟,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做了皇帝后的嘉靖皇帝总想着让一家人都能沾沾光,同时彰显自己政治地位的正当性。就想到了把自己那苦命的老爹兴献王扶进太庙沾沾光,不多不少就九个排位,自己和老爹都想进太庙,只能祧出别的皇帝的排位。除了太祖朱元璋排位不能动外,凭朱棣的丰功伟绩他也不敢动,无奈之下只能把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祧出了太庙,同时把明太宗庙号改为明成祖,享受万事不祧的待遇。


纳兰轩若


皇帝称“祖”或“宗”都是一种庙号。简单讲,就是给皇帝请到太庙去和列祖列宗一起受后人膜拜,根据其功过起的名字。

祖有功而宗有德,一般只有开国之功的称祖,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清朝三位皇帝都称祖,努尔哈赤建国了,称祖。福临入关了,称祖(心疼皇太极)。玄烨平了三潘,称祖。

而朱元璋这个“祖”其实是从“宗”改来的,这还得感谢嘉靖。


嘉靖是他哥死了之后捡的皇位,所以他老爹只是个王爷。

结果嘉靖即位后,问题就来了,嘉靖想认自己的老爹做皇考,不认宗法上的老爹,杨廷和这些人不愿意,就有了所谓的大礼仪只争。

嘉靖这孩子硬气,追尊了自己生父为献皇帝。朝臣一看那封就封了吧,到此结束。

可嘉靖这人孝顺,想把老爹请到太庙。啥意思呢,太庙不是所有皇帝都能进的,汉朝之前只能有功德的皇帝进,之后不严格了,但是啥亡国的皇帝都不能进。而嘉靖的父亲只是个王爷,凭着自己儿子才追尊的皇帝,现在还要进太庙。

进太庙是要受后人敬仰的,不能以后有孩子问这献皇帝啥时候在位的,我学历史咋不记得他。然后旁边人就说了,这皇帝是站他旁边的那个嘉靖给抬进来的。

而古代一般“祖”是祭天的,“宗”是祭上帝的。当然这个上帝指的是昊天上帝,略低于上天的存在。

本来祭上帝的该是朱元璋,结果嘉靖想强行在九位里硬塞一个,那只能踢出去一个。谁?朱元璋,老祖你“委屈委屈”,别和你子孙混在一块了,单独去祭天吧。

所以嘉靖先尊朱元璋“祖”,又尊生父“宗”,给请进了太庙里。


魔术掘史猫


朱棣不是没有称过“宗”,在他去世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庙号都是“太宗”。直到嘉靖继位以后,才把“太宗”改成了“成祖”。

《明史-世宗本纪》里对这件事,记叙的非常简单,但是却是字字重千斤:“(嘉靖十七年九月)辛巳,上太宗庙号成祖,献皇帝庙号睿宗。遂奉睿宗神主祔太庙,跻武宗上。

所谓的献皇帝,就是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王,为了把他抬成皇帝、能进太庙啃死猪肉,他已经跟朝臣们干了十几年的架了,也就是明朝中期著名的“大礼议”事件。此时的兴献王已经被尊为“献皇帝”了,但是还是不行,因为有了帝号和谥号,还缺一个庙号,没有庙号过几代老爷子就得从太庙撤出去。

嘉靖想来想去,觉得要把自己的爹身份抬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老祖宗朱棣的身份也抬高。两者虽然隔了一百多年,但有一个性质是相同的,就是都是小宗入继大宗,也就是旁支承继大统。

在把朱棣从“太宗”抬到“成祖”以后,嘉靖也就心安理得地给自己的老爹上了“睿宗”的庙号,并且还要放在武宗之上,表示自己是承继自己爹的帝位。

其实说到底,真的挺无聊的。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青言论史


朱棣称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功绩的确是很显赫,文治武功都打得到称祖的地步,第二主要是嘉靖打的小算盘,想让自己的老爹进太庙。

后人对朱棣有这样的评价:“他文武双全,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 ”

纵观朱棣的功绩,“成祖”之庙号名副其实,尤为重要的是,他曾命人修纂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这些都算是硬性条件,当然朱棣能称祖,最主要还是嘉靖在后面运作。

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朱棣死后,本来的庙号是明太宗,明成祖是被嘉靖改的。 嘉靖的继位是由于正德没有儿子,他的生父仅仅是藩王,而他不但想让自己没当过皇帝的亲爹当皇帝,还想让他进太庙过过瘾

但是按周礼,天子九庙,到嘉靖继位的时候名额已经满了,除非亲尽则祧,从正殿祧一个出来,才能把嘉靖那个叫“睿宗”的爹塞进去

嘉靖要想不祧朱棣,就得改太宗庙号为成祖,结果就使其和太祖朱元璋一起并列“万世不祧”之君。然后祧了朱棣下面和嘉靖亲缘关系最远的仁宗朱高炽,后来隆庆继位,又将“睿宗”挪了出来,但是朱棣的庙号却没有再改了。

历史上也就仅此一例,但历史也总是让人长叹一声,当年的议大礼事件,死了那么多人,争论的是旷日持久不可开交,可当时是嘉靖赢了,但后来的皇帝又给改回来了,真是让人一声叹息呀!


昭烈名臣


朱棣为什么称祖不称宗?

朱棣称过宗,朱棣驾崩后溢号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1538年改庙号为成祖,与明太祖合称明朝二祖。

这里当然有文章可做,大凡在封建王朝最为不耻的就是谋反,也因建文帝末允炆太书生气,朱棣可是马上王爷,多次参于北方的军事活动,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又有黑衣宰相姚广孝支持,轻松的从他侄子手上抢来皇位,而这个朱棣还是能干,开疆拓土,郑和下西洋,至新疆哈密等很多地方归略了国土版本,迁都北京,还是办了不少正经事。

当然嘉靖接位后要把朱棣的做作拨正,任何不到之处要理顺,因那是要载入史册的,他的后代也能名正言顺,与朱元璋在一齐合称明朝二祖何等荣耀,谋反也就被隐盖,而变得顺理成章了,免得后代说他祖上是犯上作乱,做秀的事哪个朝代都难免!



9紫气東来


朱棣去世后,上的庙号本来就是明太宗。一百多年后,嘉靖皇帝即位后,想把自己的父亲抬进太庙,和群臣发生了大礼仪之争。嘉靖先把自己的生父由兴献王升为献皇帝,又想让父亲进入太庙。

在中国历代王朝,在宗法制度上皆依据周礼。礼制规定,天子七庙。也就是说太庙正殿中只能供奉七位皇帝,一般来说,开国皇帝是不能动的,万世不挑。剩余六个位置由与在任皇帝的亲缘关系来排。若出了三昭三穆关系后,即移入偏殿供奉。明朝的太庙有所不同,共供奉九位皇帝。

嘉靖皇帝为了让父亲进入太庙,必须从原来的九位皇帝中移出一位进入偏殿。太祖皇帝自是不能动的,按亲缘关系远近轮到朱棣了。可朱棣的文治武功太盛,嘉靖觉得永乐大帝功在万世,不宜轻动。于是把明太宗改为明成祖,和明太祖一起享受万世不祧的地位。按照礼法,那接下来就要移除朱棣的儿子仁宗了。嘉靖终于如愿以偿的把自己的父亲抬进了太庙。


无为读史


朱棣称“祖”不称“宗”指的是朱棣的庙号明成祖。汉到宋元之间开国皇帝一般用高祖,而宋元以后多称太祖,这里只是指规模大小当然也有例外,所以祖一般指开国皇帝,宗是守成皇帝。

朱棣为了稳定北疆,先后五次远征蒙古。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但是明世宗嘉靖改朱棣庙号为明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简称文皇帝。因为庙号是皇帝死后新皇帝和臣子对老皇帝的评价,所以可能有的就有些拍马屁的嫌疑或者因为政治因素把老皇帝庙号称祖,朱棣就是被后世隔代改为祖的,清朝更厉害太祖世祖圣祖都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