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的历史

很多人喜欢喝酒,又不好意思直说,只好说:“兄弟就爱那杯中之物。”这“杯中之物”嘛,说的既不是水,更不是茶,而只能是酒。可见酒和杯关系之密切。

最早的时候,酒杯还不叫酒杯,名字各式各样,我们就统称为饮酒器。据史料记载,中国饮酒器的种类繁多,有觚、觯、角、爵、杯、舟。

您可能奇怪了,角、爵,这俩字是同音字,一个是爵位的爵,一个是角色的角。爵是古代的酒杯,一般是贵族使用,老百姓是不用的。爵一般用作祭祀时,饮酒也可以使用。

爵的命名很有意思,因为它的造型前面有流,好象雀喙,后面像有尾,腹下的杯柄又像鸟类的细长的足,整体而言爵就像一只雀鸟,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所以取名为爵。角跟爵最大的不同,是爵的上面有两个立柱。

可别小看这两个立柱,此爵与彼角的区别太大了。爵位的爵,那是给贵族用的,在祭祀的时候也用。爵也象征着地位,当官越大,可以用的爵就越大,爵位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角色的角呢,那是给老百姓用的。《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读至),卑者举角”。这个角,就是角色的角。

说完了与酒杯有关的词语,咱们再找找成语当中的酒杯,觥筹交错,这成语中就有一个酒器,那就是觥。觥也是一种酒器,多用动物造型制作,例如麒麟等。形象点说,觥的造型像是一只把背后挖空的狗,当人们喝酒时,就用和觥特配的小勺来喝,成语觥筹交错就是描写那种热闹的酒食场面。用这个觥喝酒的时候,还不能直接喝,得拿勺喝,好像咱们喝汤一样。说起比较有名的觥,我脑子里一下子想到了白玉觥,不是因为它造型优美,充满霸气,而是因为它和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关。

当年刘邦曾与项羽争天下。项羽兵多势众,刘邦起兵较晚,势力较弱。项羽为了防止刘邦成为心头大患,特地摆下酒宴,要借项庄舞剑除掉刘邦,这就是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宴席之一的鸿门宴。当时没有照片,不过洛阳汉墓里有幅《鸿门宴》壁画,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剑拔弩张的场面。当时刘、项两人相对而坐,刘邦身子后仰,好像随时准备逃走。。而项羽就面露杀气,手持白玉觥,身子前倾。可惜,项羽虽然有杀气,还是一时心软,放跑了刘邦,否则也不会落得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这白玉觥正是项羽命运转变的见证人。

说完了诗词,再来说说歌曲。《送别》这首歌里面有句歌词,很多人都给唱错了,他们给唱成了:一壶浊酒尽余欢。其实不对,应该是一觚浊酒尽余欢。当中这个觚,就是古代的另外一种饮酒器。觚是流行于商代至西周初的饮酒器。整个觚体分为三段,上部器口与细颈为容体,中间的腹部为实心,考古学上称之为“假”腹,下面为圈足。这样的造型设计符合力学原理,使重心降低,增强了器物的稳定性,显得精巧别致而又不失沉稳庄重。

到了唐代,酒杯形体比过去的要小得多,形状跟现在我们用的酒杯形状比较相近。唐代最为大家熟悉的杯子就是夜光杯。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中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诗大概没有人不知道的,可诗中的夜光杯,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仅仅是诗人的想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来说说关于夜光杯的一个传说。

夜光杯产自酒泉。传说西汉的时候,著名的霍去病将军在河西走廊打了一个大胜仗。捷报飞奏朝廷,汉武帝听了十分高兴,立即传旨,送去御酒十坛,奖赏有功的将士。霍去病有二十万将士,但酒却只有十坛,怎么喝呢?一个部下说:“干脆每百人派一个代表来喝。”霍去病觉得不妥,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把十坛御酒倒进一汪山泉里。山泉顿时全部变成了美酒,二十万将士在泉边开怀畅饮。后来,这个地方就改为酒泉。

自从霍去病把美酒倒入山泉以后,这山泉就带着浓浓的酒香,黄昏时酒香特别浓,五里以外都能闻到。有一天,酒香被天上出来巡视的两个神仙——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闻见了。这两个老头儿是天上有名的酒鬼,闻见浓浓的酒香,自然不会放弃,于是按低云头,落在泉边的大柳树旁。北斗星君蹲在泉边一闻,连声称赞:“好酒,好酒!”南斗星君顺手拣起块石头,吹了口气,变成两个酒杯。他们一边在泉边开怀痛饮,一边在石板上下起棋来。不觉渐渐天黑,正巧又无月光。但奇怪的是,棋盘还是看得清清楚楚。仔细一看,原来是酒杯发出的光。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取名为“酒泉”,仿二位神仙留下的酒杯琢成的酒杯就叫“夜光杯”了。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而已。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夜光杯,是在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它记载公元前七世纪周穆王当政时,西域的一个小国送礼上朝,以求得和平共处。第一年,使节带着产自新疆当地的和田玉前往朝觐。周穆王见到那玉石,龙颜大悦,对使节及其随从盛情款待。第二年,使节如法炮制,又选出上好的玉石进献。然而,周穆王的反应十分冷淡。为什么?不新鲜了呗。使节回国后,向国王讲述了周穆王的态度,并商量如何才能讨得周穆王的欢心。此时,有人提议,不妨把玉石做成酒器。因为周穆王喜欢饮酒,用上等玉石做成樽,饮用美酒,应该能让周穆王高兴。果然,第三年,当一盏盏晶莹剔透、薄如蝉翼的杯子摆在周穆王面前时,周穆王十分高兴。特别是当杯中斟满红葡萄酒时,月光下,波光粼粼,煞是好看。周穆王立即下令奖赏使节。夜光杯从此诞生,也因此而得名。所以说,最早的夜光杯其实是夜光樽,不过不管是夜光杯还是夜光樽,都早已失传,现代人虽然也制作出了夜光杯,但跟真正的夜光杯并不是一回事。

现代工艺的夜光杯是指在杯中加入磷粉等物质,当倒入酒之后就会冒出蓝色的火焰似的光芒非常漂亮,而古代的夜光杯是玉石所作,这种杯子在月光的映衬下,光彩会更加迷人,还有就是夜光杯因为和酒的某种成分发生反应,使得放入夜光杯的美酒,更加醇香。

现在也有人说,其实古代的夜光杯也不是玉石,而是琥珀,甭管怎么说,夜光杯因为王翰的一句诗而闻名天下,现代仿制的夜光杯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古诗里有杯子,现代武侠小说里也有关于杯子的描述。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第十四章《论杯》中,就提到了犀角杯:“犀角杯增酒之香”。所谓犀角杯,不是拿来洗脚的杯子,而是犀牛角做的杯子。

现在全国存于世的犀角雕刻品不足5000件,犀角杯的数量更加稀少,故犀角杯格外珍贵,说犀角杯珍贵,不仅仅因为它稀少,更是因为犀角杯的艺术价值。犀角杯是实用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能工巧匠们巧妙地利用犀角的材质,和犀角所特有的树干质感的扭曲、苍劲等特征,制作雕刻成一个个工艺精湛,玲珑精巧的杯子。故宫博物馆收藏的仙人乘槎犀角杯,是存世比较有名的犀角杯。

仙人乘槎犀角杯最大的特点就是巧妙的利用了犀角的自然特点,由于这支犀角尾部形似船首,中部色彩微暗,雕刻家就把被子设计成船形,并且在船身上刻了树干与波纹,使多节的树干缠绕在船头。又沿船边轻轻雕出波浪纹,恰当地突出了仙人的形象,乘船长须老者神情怡然,如醉如痴,表情刻划生动,手扶船楫,飘飘欲仙。此杯因材施艺,以仙人乘槎为题材,巧夺天工,惟妙惟肖,反映了明代犀雕艺术的高超水平。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犀牛角蕴含着神秘莫测的力量,民间还流传犀角有辟邪镇凶护平安的作用,这和其药用价值不无关系。东晋道家理论著作《抱朴子》中有关于犀角可解毒的记载。据说,当把有毒的液体倒进犀角杯,毒液就会像滚水一样沸腾起来,毒性就会立刻消失。也有传说称,犀角杯跟象牙筷一样,当装有毒素的液体入杯,会泛出白沫,给饮者以警示。真实情况也未必真有这么神,但犀角对人体具有清火化毒的药性是得到公认的。如果病人高烧不退,用犀角研磨成粉,水服就有很好的退烧功效。另外,犀角中含有碳酸钙等对人体有益物质,也具有保健功能。拿犀角杯喝酒,也对身体很有好处。

犀角是一味药材,犀角性寒、凉,对人有凉血、解毒、镇惊、滋补作用,所以人们就用犀角制成器皿饮白酒,因为中国古代的酒都很烈,而犀角的成分可以中和酒的烈性,所以人们开始将犀角制成各种器皿酒具,在饮酒的同时,就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这犀角杯好是好,可它好在材料珍稀,做工精美,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设计更加巧妙的酒杯,它的奇不仅仅让中国人感叹,连外国人看了也纷纷竖起大拇哥。

事情发生在1982年,日本东京举行了一次景德镇瓷器展销会,会上有一件特殊传统工艺瓷器──“九龙公道杯”,引起了日本观众的轰动。当工作人员拿出杯子徐徐将酒注入杯内,开始时杯中之酒一直保持正常。但是超过一条线之后,杯中的酒便不会再增多,相反还会减少,最后竟点滴不剩。九龙公道杯就是在立柱上有一个小孔,当酒超过界线就会流走,不超就和正常酒杯一样,公道杯就是起到公平的作用,谁也别喝多,不管是倒酒者还是喝酒者,都是一个鞭策的作用。

关于九龙公道杯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代洪武间,朱元璋偶得“九龙杯”,爱不释手。之后的一天,朱元璋宴请他的开国功臣们。席间,朱元璋就拿出只瓷质酒杯对大家说,你们和我打江山,功劳大小自己知道,就根据自己的功劳大小给自己倒酒吧,功高酒多,反之就少。说完,令明代第一大将徐达上前领赏。徐达一来好贪杯,一来日恃功高,竟让朱元璋把杯中酒斟得满溢,谁知他刚端起酒杯,这酒竟然泄漏光了。而其他人呢,没有徐达那么傲,倒的酒也不多,所以喝的很痛快。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朱元璋笑说:“这个就是景德镇御器厂奉朕之命所造的九龙公道杯。圣人说:满招损,谦受益。你们今天是知道什么叫做公道了吧?”别以为朱元璋只是拿这个杯子来捉弄一下开国功臣,没过几年,朱元璋就大开杀戒,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还不如当年宋太祖那招杯酒释兵权,官就算当不成,也至少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可以看出,酒杯自从出生那天起,就被赋予了很多超越功能之外的含义。现在也是这样。不少恋人都互相赠送酒杯作为信物,取谐音:送你一辈子。也很浪漫,是吧?

好啦,关于酒杯的历史,关于酒杯的故事,咱们说到这里就暂告一段落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