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传统制作工艺‘油纸伞’的故事

 在贵州赤水丙安古镇,有一家传统的油纸伞铺,店内有个老艺人和年轻的人们在现场制作油纸伞,四周的墙面上摆满已经制作好的油纸伞供展示和销售,来参观的游客可以亲身感受油纸伞的制作过程。伞面精美的图案各异,古香古色、恬淡高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的民间工艺特色。

贵州赤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传统制作工艺‘油纸伞’的故事

油纸伞,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油纸伞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传统日用雨具,是一项传统、普遍的手工业。从前的油伞作坊就像裁缝铺、铁匠铺一样,遍地开花,寻常可见。只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受工业文明的猛烈冲击,油纸伞退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国内仅余有十家左右的工厂还在生产。

贵州赤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传统制作工艺‘油纸伞’的故事

 据了解,红军油纸伞起源于唐朝年间,是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其传统制作工艺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在全国旅游商品博览会获得“马踏飞燕”奖。产品畅销法国、英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用户和旅游者喜爱。

红军油纸伞在红军四渡赤水曾作为红一军团的军伞,参加过血雨腥风的战斗,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此伞多道手工制作,完成一把伞需要100多道工序。它以其精美绘画和独特制作工艺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贵州赤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传统制作工艺‘油纸伞’的故事

 油纸伞那竹木的伞柄,那密密的伞骨,那红色的、黄色、绿色……的油纸伞面,是那么的古老,又是那么的质朴,仿佛是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的一部分----油纸伞与服饰中的旗袍、长衫一起,能让人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油纸伞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把油纸伞集合了濒临失传的手工艺、文人墨客之书画和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典雅造型,古朴怀旧,精致唯美,是一件高雅的艺术品。油纸伞收着是一种思念,展开挂在墙上或挂于屋顶能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让整个空间充满艺术感,格调高雅。当您拥有一把油纸伞,您可以用她为您遮风挡雨,让您在风雨之中依然优雅动人,气质倾城;您也可在闲暇之时,将其作为照相的道具,增添几分怀旧的情结。

贵州赤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传统制作工艺‘油纸伞’的故事

 油纸伞内涵丰富,伞文化主要表现在:

代表多子、多福--油纸谐音“有子”。

寓意节节高升--伞骨为竹,竹报平安,寓意节节高升。

寓意美满、团圆、平安--伞形为圆。

代表恩爱百年--自古油纸伞下演绎了多少经典爱情:《白蛇传》中,许仙与白蛇在西湖断桥以红伞为媒,同伞风雨,结下千古奇缘的佳话,戴望舒《雨巷》,描绘了“古镇+雨巷+油纸伞+美女”美好浪漫的景象,油纸伞早已成为浪漫古典爱情的符号。

消灾辟邪、平安吉祥--在中国民间,传说桐油可以消灾、辟邪、驱鬼,有桐油纸伞放在家中,保平安吉祥。

祭祀祖辈先灵--

在很多地方,有用油纸伞祭祀祖辈先灵的习俗。习俗来源于中国古代皇帝打着黄盖伞,表示至尊无上。用油纸伞祭祀祖辈或亡灵,显示其在是阴间地位显赫,不受苦受难,可早日投胎转世。

预祝金榜题名--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习俗,就是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背上包袱里除书本外,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伞”,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现在,很多地方亲朋好友送考生油纸伞,寓意其高考成功。

喜庆--红色油纸伞代表着喜庆,我国家很多地方,做寿、结婚、生子、乔迁、高升等依然保持送红色油纸伞的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