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不再「保本保息」,你的錢放哪兒安全?

“以後再也買不到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啦。”最近很多朋友都在這麼說。


起因是:上週五,央行、銀保監會、證券會、外管局聯合發佈了《規範資管業務的指導意見》,其中就有“禁止資管保本息”的相關規定。

這還只是新規的一小部分,新規涉及的內容非常寬泛,你絕大多數的理財投資都會受其影響。

我從中整理出3個與你有關的重點,咱們詳細聊聊:新規下,怎樣才能更好地理財投資。

一、先來聊聊這份資管新規

“資管新規”在去年11月就和大家見過面,當時還在“徵求意見”,上週五(4月27日)正式發佈。

1 . 涉及的範圍有多大?

你熟悉的公募基金、銀行理財、保險理財、券商理財,還有高淨值朋友接觸的信託、私募基金等等這些產品,都受新規約束。

2 . 新規前後會有什麼不同?

總的來說:

新規後,資管機構正在從“包辦的大家長”,轉變為“專業的第三方服務者”。

什麼意思呢?

過去很多銀行在“自產、自銷、自保”理財產品。為了維護聲譽,即便有產品違約,也不得不自己去填補窟窿。

但這樣的方式會不斷積累風險,一旦集中爆發,可能銀行這樣的大型金融機構也自身難保。顯然,“兜底保本”是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的。

新規後,資管業務需要從銀行等機構分離出來單獨設立資管公司;暫不具備條件的也要單獨建立資產管理部門。

不保本、不兜底、要走專業的投資機構路線,這是未來資管行業的大勢所趨。

當然,不符合新規的產品不是立刻就要下架。新規實行“新老劃斷”的方法:新產品都要合規,老產品有個過渡期,到2020年底要全部合規。

遊戲規則變了,對我們來說挑產品的邏輯也會發生改變。清楚了這些,再來看我整理的這3點變化,就更容易理解啦。

二、 資產新規中,3個與你有關的重點

1 . 打破剛性兌付,風險需要咱們投資者自行承擔

剛性兌付,意思是理財產品到期後必須實現兌付,如果出現問題發行機構也會兜底處理。

不僅是銀行理財,過去很多資管產品都有這樣“兜底”的潛規則。

比如在2012年,中誠信託有30億的信託產品出現兌付危機。但在到期前,最終還是有機構進行兜底,投資人本金安全保住了。

但以後這種“兜底”的兌付方式,都會被禁止。

雖然這對我們來說意味著沒有了“剛兌”的保護,需要自己來面對風險;但長期來看,為了避免踩到雷影響聲譽,未來銀行、基金公司等資管機構必須高度重視投資調研的能力。

也許未來會出現實力更強的專業資管公司,這未嘗不是一個好消息。

2 . 以淨值形式展示損益,更真實

過去,你買銀行理財,一般會告訴你預期收益是多少;但中間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我們幾乎不知情,一般是等到期結束才能看到。

理財不再「保本保息」,你的錢放哪兒安全?

*某銀行理財預期收益截圖

現在,新規要求按產品淨值或真實收益來展示,就像你投資的公募基金一樣:

可能初始淨值為1,3個月後漲到了1.1,說明你賺了10%;如果降到了0.9,說明你虧了10%。

理財不再「保本保息」,你的錢放哪兒安全?

*某基金收益走勢截圖

以淨值形式來展示,是賺是虧你都能直觀看到,更真實。

3 . 短期理財產品的數量可能會變少

過去,有些資產機構作為“大家長”,不僅藏住了風險,也可能藏住了項目的投資期限。

比如,對於期限較長的項目,有些機構會以長拆短:

企業借款2年,但機構可以拆成1年期、6個月、3個月,甚至更短期限的項目賣給我們。

這樣1個長期項目,可以發行很多次的短期理財,專業的說法叫“期限錯配”,但這背後隱藏的風險你也可想而知。

新規後,這種方式就行不通了,要“實事求是”,債券到期日不能晚於項目完結的時間。(如果投資在公開市場交易的標準化債券則不受影響:比如開放交易的國債、金融債、企業債等等)

所以,受新規約束,未來理財產品的數量和收益,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三、新規後如何理財?送你3個投資小貼士

看完新規,很多小夥伴也在問:“以後想做低風險的投資只能買銀行存款了嗎?”

其實,你也不用太擔心。目前新規是綱領性的指引,更多與你投資有關的細節,還有待再確認公佈。

從目前來看:貨幣基金、結構性銀行存款、以及銀行大額存單,在“取消保本”的時代下,可能會更受低風險偏好的朋友們關注。

未來,我也會專門介紹下這方面的投資品,和你分享。

其實,無論遊戲規則怎麼變。只要你掌握一套以不變應萬變的投資思路,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我送你3個投資小貼士:

1 . 優選實力更強的資管機構

在未來“不保本”的時代,一個優秀的資管機構,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投資收益和財富安全感。所以,公司的投研能力,是我們挑選產品時,重點關注的要素之一。

比如,你可以重點關注公司的管理規模、過往業績、有無“踩雷汙點”等等基本信息。

2 . 注意看產品說明書

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有非常多和投資有關的具體信息;不同產品說明書大體類似,看懂一個,就能一通百通。

你不妨找到自己正在投資的產品,下載說明書重點來看看這樣幾項:

-發行機構是誰?

-背後的投資方向是什麼?

-產品的風險等級如何?

-有哪些交易費用?

等等。

通常來說,像貨幣基金、短期理財,仍然是較低風險的投資品;主要投資股票類的權益類產品,仍然風險較高;這些底層資產的風險判斷,並不會因為新規而發生改變。

3 . 注意分散投資

如果你擔心項目會出現風險,不妨把資金拆成幾份,分別投資到不同的產品中去。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一個“百試不爽”的分散風險的好方法。

更多理財知識乾貨,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簡七讀財(ID:jane7du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