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郭松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太阳没有泪


郭松龄是奉系军阀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一生最出名的事儿,就是倒戈反奉,跟原来的领导张作霖直接干上了。

郭松龄是沈阳人。1905年,22岁的郭松龄就读于奉天陆军小学堂,后派到北洋陆军第二镇随军见习。1910年加入同盟会,任连长、营长等职。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次年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

1917年,孙中山组建护法军政府,郭松龄投奔了孙中山,被委任为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等职。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返回奉天。受孙中山的影响,他萌发了“欲谋(东)三省之改造,非推倒军阀不可”的想法。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响,张学良任第三军军长兼第四师师长,郭松龄升任副军长兼第六师师长。在奉军入关攻打九门口的战役中,郭松龄所部作战勇猛,大败直系军阀,使奉军长驱直入河北,打过黄河。张学良被任命为京榆驻军司令部司令,郭松龄为副司令。

第二次直奉大战之后,郭松龄和张作霖开始渐行渐远,最终走向决裂的道路,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张作霖对郭松龄没有论功行赏,导致他的不满;二是张作霖有入主关内的野心,而郭松龄愿意走和平道路,把东北治理好是他的理想;三是张作霖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来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召开军事会议,宣布班师回奉、倡导和平,同时发出三个通电。第一个通电,让张作霖即日下野,拥护张学良继承东北大任:第二个通电,让杨宇霆下台:第三个通电,奉系和冯玉祥两军停战。郭松龄改部队番号为东北国民军, 自任总司令。而张作霖也下了讨郭命令,悬赏80万元捉拿郭松龄活口。

在郭松龄和张作霖双方的战斗中,郭松龄的部队最终溃败,他和妻子化妆成农民逃亡,躲在农家菜窖内,被奉军搜到。张作霖得知消息后,电令将他解押奉天,随后又怕中途有变,临时改下命令,将郭松龄夫妇从就地枪决,暴尸三


麻辣一加一


郭松龄是机敏狡诈且城府颇深,深受革命思想影响,有卓越军事才能,且有政治野心的人。

1、受革命思想影响

在那个年代,接受新式教育的基本都会受到影响。在辛亥革命前,驻扎在四川的郭松龄已经加入同盟会。

在四川因同情革命而被罢免,在奉天因谋划革命险些被杀。

(郭松龄)

到了护法运动期间,和卫立煌一样,不远千里南下广东参与护法。

不一样的是,事情不利就回到了奉天

2、卓越的军事才能

毕业于陆军大学,四川、广东作战,都没法证明其军事才能。好风须借力,遇上了少帅。

自然迅速进入东北军重要圈子,得以获得优秀的装备、兵源,以及想象不到的制度保障。效果也是显著的。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率三八两个旅在东线作战,在山海关作战,表现优异,阻击了直军出关。

在吉林剿匪作战中,动静结合,取得很大战果。

(第二次直奉战争)

在奉军整军经武中,让奉军脱胎换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下九门口,直破直军精锐,取得重大胜利。

但在战后分配督军问题上,郭松龄什么都没得到

3、野心与抱负

郭松龄不满足做汉卿的影子,也不满足大功无赏,还不满足同僚姜登选都能成督军。

在张冯翻脸后,郭松龄在天津负责筹备第三方面军,全军七万余人,装备、兵源、训练都是最好的。

(郭松龄反奉)

郭松龄的陆大派(陆军大学同学)开始反张,率兵杀回东北,连下山海关、锦州。一开始要拥护汉卿,在12月13日,宣布自己治奉方针

在巨流河决战中,吴俊升骑兵的侧击,整个战局逐步逆转,郭松龄兵败被杀。

总结

郭松龄的军事能力确实是同辈人的佼佼者,其每次失败都会回奉天,最后一次想成功的回奉天但失败在路上。他的心眼不大,杀同僚姜登选就是明证;他的野心不小,拥兵反张就是步骤;他的战略一般,能和某合作。

参考文献:

杨雪. 1925年郭松龄事变与日本的援张政策再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3.

季鹏.日本币原对华外交与郭松龄事件[J].民国档案,2006(04):59-63.

杨善玲. 郭松龄反奉起因及失败结局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

丘权政.郭松龄联合冯玉祥倒戈反奉及其失败[J].军事历史研究,1989(02):118-131.

尹德文.关于郭松龄之死[J].近代史研究,1986(01):301-303.

毛履平,王关兴.论郭松龄事变的性质及其失败的原因[J].学术月刊,1982(05):70-76.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郭松龄作为奉军中的中流砥柱,其军事才能自然不用多说,但是郭松龄最后为何会反张作霖?这其实就是郭松龄在政治问题上看的不透彻,郭松龄反张作霖一是为了民主,二是认为张作霖同日本勾结。郭松龄决意同张作霖分道扬镳,但是却又同张学良讲义气,打出了反父不反子的旗号,这实在是令人佩服,但是又显得郭松龄的天真。


1920年到1925年间,这是奉军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这时的郭松龄可以说是除了张作霖、张学良外,奉军中最有威望的人。当时郭松龄手里有7万大军归其指挥,而且还是东北军中的精锐。郭松龄在1925年反奉,深刻的影响了当时的局势,若是不出意外,东北军当时的实力可以一鼓作气荡平北方。郭松龄的叛乱,使得张作霖不得不依赖日本人的力量来应对。

郭松龄叛乱的初衷是反对张作霖,支持孙中山提出的民主共和,郭松龄青年时期接受过进步思想,他认为只有民主才能解救国人。所以虽然为军阀的幕僚,但是郭松龄一直是爱国爱民,只是当时革命军实力不强。郭松龄反叛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忍心看张作霖出卖国家利益,但这是郭松龄从军人角度出发的。



在1925年郭松龄打进沈阳之后,他还是顾及同张学良的义气和情谊,这是非常天真的一个想法。郭松龄称的上是一个具有东方古典侠士情怀的人,也算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若是郭松龄政治上成熟的话,就应该先把张作霖同日本交易的事情先曝光,再联络其他军阀,一起讨伐张作霖。如此就算张作霖寻求日本人的帮助,也避免不了下野的结局。


小司马迁论史


历史上真实的郭松龄是个很复杂的人物。

郭松龄出身农家,清末进入奉天 陆军速成学堂读书,后 考入陆军大学,在奉军中属于有学识、有思想的少壮派军人。与郭松龄关系甚笃的齐世英在其回忆录中这样评价郭松龄:

郭先生体格修长而健壮,经常着军服,好读书,生活严肃,思想前进,治军甚严,恒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近烟酒,不贪污,不受馈赠,亦不治生产。与夫人韩淑秀女士伉俪情笃,其夫人虽无所出,亦不纳妾、不嫖,家庭生活极为朴素,毫无当时东北高官之奢靡情形,诚为后来东北新军之楷模。

郭松龄曾加入同盟会,陆军大学毕业后,辗转至广东到孙中山手下任职,后回家乡任东北讲武堂教官。当时张学良正在讲武堂学习,所以两人有师生之谊,私交甚好。张学良毕业后升任奉军卫队旅旅长,邀郭松龄到其手下任团长,郭从此进入军界,直接带兵打仗。后来奉军整编,张学良出任第二旅旅长,郭松龄出任第六旅旅长。张学良是太子式的军人,一切事物均委托郭松龄处理,这两个旅实际上是郭松龄一个人说了算。郭松龄生性严肃,不含糊,凡事能行则行,故有人背后称之为“郭鬼子”(意即日本式作风)。

奉军属于家族式军队,最讲关系,奉军将领大部分是奉天人,与张作霖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中国的军阀政治》一书中将军阀之间的关系由强到弱分为3类12级,大体情况如下:

第一类:父子、兄弟。

第二类:师生、亲属、结义兄弟。

第三类:上下级、同乡、同僚和同学。

郭松龄是陆军大学出身,奉军高层中同学不多,但他是辽宁当地人,与张作霖和不少高级将领都属于同乡关系,并且她当过东北讲武堂教官,奉军中许多基层军官都是他的学生,所以郭松龄在军队特别是新军中有一定人脉。郭松龄与张学良关系最近,既是师生,又是同事和同乡,事实上他们是关系最好的朋友。

郭松龄对张作霖逐鹿中原、穷兵黩武的政策不满,常持批评态度。他认为东北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富可敌国,并且周围日俄虎视眈眈,所以应该休养生息,建设好东北,以抵御外侮为重。至于整个国事,各方应坐下商量,以政治解决为主,最好不要诉诸武力。郭松龄这番思想常对齐世英提起,齐世英对此印象颇深,他在回忆录中说:“我只知道郭有实力,有抱负,对东北现状不满,我从没想到他心里会另有什么打算!”

1925年11月,带兵在关内作战的郭松龄在滦州通电起兵。郭松龄致电张作霖,要他息战下野,将政权交给张学良,并表示要班师出关,更改省政,收毁滥钞,免除苛捐杂税,实行文治以抵御外侮,永远不要参与内战,优待劳工,振兴教育,开发宝藏以臻东北于富强。

郭松龄的这份通电背后有没有什么其他私人考虑不得而知,但他的观点今天看来无疑是正确的。起兵后,与郭松龄有私人恩怨的奉军大将姜登选途径滦州时被郭扣押,随即枪杀。姜留日出身,曾加入同盟会,与黄兴等人有旧,为人诚实,为官清廉,不唯荣利,治军严明,平易近人,在奉军中口碑很好。郭松龄杀姜是个大大的失策,就连郭的亲信人物也认为没必要置姜于死地——由此可见郭松龄为人狡诈且心胸不够宽广的另一面。

郭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巨流河畔。12月23日,郭军与奉军在巨流河鏖战,由于内部人员有人暗中投降张学良,加上日本关东军帮助奉军,郭军失利,郭松龄携夫人于24日凌晨突然出走,郭军遂作鸟兽散。

24日,郭松龄夫妇被奉军捕获,在押往奉天途中被就地枪决,尸首运回奉天小河沿体育场,暴尸三日,境况甚惨。

被张作霖暴尸的郭氏夫妇

至此,那曾经感动山河的郭军回师壮举,犹如过眼烟云,一切都吹了,散了,郭松龄本人也由此走进了历史,任凭后人评说。


民国年间那些事


郭松龄,1910年加入同盟会,奉军著名将领

曾为张学良之教官。郭松龄历任张作霖麾下第二团团长、第八旅旅长、第三军副军长、津榆驻军司令部副司令,在与段祺瑞、曹锟、吴佩孚作战中取得军功,并与张学良要好。民国十四年,郭松龄在冯玉祥支持下起兵反张作霖,后兵败被俘处决。

郭松龄是奉系历史上唯一大规模武装反对张作霖的人,郭松龄是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他反奉失败这件事上得知一二。

首先,郭松龄是有将才而无帅才,能将兵而不能将将。他虽然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立志铲除军阀,实现民主政治。但没有认真分析孙中山领导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也不会利用当时全国反奉这一有利的政治形势,深入宣传反奉的意义,建立联合统一战线和政治组织,全靠部属关系、同学和师生关系维系内部团结,基础很不牢固。另外,也没有提出比较激进的许诺,广大官兵不明确打倒军阀之后建立什么样的政权,“民治”主张仅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并无具体方案。特别是官兵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没有纳入政治纲领,不能把反奉行动与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做事不果断不坚决。考虑与张学良的友谊,郭松龄打出的旗号是由张学良代替张作霖,“反父不反子”,这样也影响其攻张的坚定性,一些军官的犹豫性也影响士气。没有提出、也不敢提出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主张,尤其对张作霖勾结日本的行为,为了不给日本制造干涉借口,仅仅使用了一些闪烁隐晦之词,没有把张作霖的反动面目彻底暴露出来。


国家人文历史


郭松龄是一个历史非常复人物,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渔樵村人,和那个时代有先进思想的青年人一样,身逢乱世,立志报国从军拯救国家和民族命运。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1913年入中国陆军大学学习,在这里学习三年,郭松龄系统地研究了德日近现代军事科学,掌握了当代最新军事知识和理论,获得了许多新知识和新思想,从同辈人中脱颖而出,加入过同盟会,追隨过孙中山先生的国民革命,个人经历丰富,时代热血青年。1919年2月,进入东北讲武堂认战术教官,在东北讲武堂结识了少帅张学良,两个人结下深厚的师生之谊。在张学良举荐下开始平步青云,任奉军混成旅旅长。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东北军全线溃退,唯有张学良和郭松龄领导的东线郭队顶住了吴佩孚的进攻,粉粉其直捣关东计划。郭松龄声誉在东北军中声名鹊起。在东北军中以张作霖,孙烈臣,汤二虎为首的是老派人物,以讲武堂为派为新派人物。其中毕业于曰本军校的形成洋派,以杨宇霆为精神袖,另一派以中国陆大和保定军校毕业的军官为土派,,以郭松龄为代表,土洋两派巨互相倾压势同水火。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出力不少,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土洋矛盾加深。1925年10月郭松龄作为奉军代表去日本考察军事,得知张作霖从日本购买军火,准备同国民军作战遂联络冯玉祥联糸,共同反奉,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起义率四军,七万军队攻占山海关,占领锦州向沈阳进攻。在新民新开河附近,后路被吴俊升的黑龙江军截断,军火库被炸,日关东军袭击,郭部溃散,郭本人被捕后被枪毙。作为各人品质,郭生活严肃,治军严格,不近烟烟酒,不贪污,不受赂,不纳佞,生活朴素,在当时军官中实属风毛麟角。臼其也有弱点,心胸狭窄,意气用韦无容人之量,杀同盟会员,战友姜登选就是个例子。个人政治野心太大,有为将之才,无统帅之谋,不懂权变,以下反上,妄图以一己之力占领东北,实现割据的野心,不逢天时,地利,也无人和,失败是必然的事情,暴尸三日,可见老张的心情有多愤怒了。



关东侠客


对于历史人物没有谁能看的全面,放翁只能说说自己对郭松龄的看法。郭松龄是一个有大才的革命将领,不要小看这句评价,这一句评价其实已经包括了郭松龄很多方面,不信请听放翁细细道来。


其一,郭松龄之才。郭松龄的才能是当时奉军将领甚至是当时中国将领里面都是比较厉害的。他毕业于陆军大学,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曾经两次拜访过孙中山先生并且做过孙中山的警卫团团长。他治军严格,对士兵训练要求很高,当时人家都称之为“郭鬼子”。但是奉军在他手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张学良就说过“奉军也只有茂宸在的时候有点战斗力”。两次直奉战争郭松龄的部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其二,郭松龄之志。他是立志要做革新中国的人,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他和张学良关系莫逆,就是在于他将张学良看成毕生理想的托付,他曾经不止一次说“今天的中国,一伙强人在胡闹,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全然没有国家民族利益”,所以他想改变中国。直奉第二次战争结束之后,他看到张作霖,杨宇霆之流鱼肉百姓,使国家破财,百姓流离失所,那时他就起了反叛的意识,这也是源于自己的志向。


其三,郭松龄爱国。这一条是我单独列出来的,为什么我会列出来?因为郭松龄之爱国让他付出了血的代价。 郭军反奉的时候,本来是可以成功的,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就在于郭松龄爱国。当时日本人找到郭松龄希望他能维护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却被郭松龄严词拒绝“这是中国内政,外国无权干涉”。而张作霖却主动找日本人,满足日本人的要求,最终日本人选择了张作霖。所有很多人都说郭松龄失败其实败给了日本人。

不知道大家对郭松龄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一树梅花一放翁


提起民国必然提北洋军阀,提起北洋军阀军阀就必然要提奉系军阀,郭松龄作为奉军中的将领,在奉系军阀的发展中脱颖而出。作为张学良的老师,张作霖的部下,张氏父子给郭松龄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奉军七万精锐尽归其掌管。

然而,1925底,正是奉系如日中天,气势如虹准备统一全国的时候,郭松龄反奉,致使奉系元气大伤,随着在后来的国民革命军北伐中被挫败。郭松龄的反叛对东北政治军事局势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今天纵横就来讲讲郭松龄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奉系中的中流砥柱

据说郭松龄祖上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但是郭松龄这辈已经时纯粹的农民了,郭松龄先是进入奉天陆军小学堂学习,毕业后担任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获朱庆澜赏识,后来加入同盟会,并且随朱庆澜入四川驻防,四川保路运动后,郭松龄在四川也待不下去了。

回奉天之后参加起义,但是被清政府逮捕,后来经后来的妻子韩淑秀冒死相救才得以释放,1913年郭松龄考入中国陆军大学,前往广州投奔孙中山,在那几年,孙中山也不好过,在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又回到了奉天。

可以说,郭松龄在乱世之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舞台,后来多亏张作霖不介意他的同盟会身份,让他担任东北讲武堂战术教官,在此期间结识张学良,才一飞冲天。

纵横在这个部分打了一个小标题是奉军中的中流砥柱,实际是扯淡,郭松龄有没有能耐,肯定是有,但是能够得到上天,完全是拜张学良所赐。

针对郭松龄和张学良的关系,张作霖评价说,穿一条裤子都嫌肥!张学良也是逢人便说,我即茂宸,茂宸即我。

带的都是最好的士兵,拿的都是最好的装备,只要差不多的就不会打败仗,既是这样,郭松龄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依然违背作战纪律,不听指挥,要不是张学良拦着,估计也没他好果子吃。

充满革命理想,却又野心勃勃

郭松龄这个人习惯很好,不抽烟不赌博不好色,不喜欢阿谀奉承(其实他对张学良的那种应该算是迎合,只不过他仗着张学良这层关系,看不上其他的领导)。

这样的人,他说自己充满革命理想,实际则是目中无人,野心勃勃,早年曾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几天就感觉自己是革命人士了。

说到底就是野心勃勃。在冯玉祥的煽风点火下,郭松龄也就不讲什么恩情,不讲什么知遇之恩,不讲什么江湖道义,率兵反攻奉天。

关于郭松龄反奉,杨宇霆说的最恰到好处,就是给惯的!

很多人都说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分赃不均是引起郭松龄反奉的重要原因,其实这就是民国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郭松龄没有按照既定行军计划,本来就应该没有功,战后反而认为自己功劳盖世。

张作霖口中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按照道理来讲,反叛就反叛,这个谁都管不了,人不要脸也就如此了,放在现在社会来讲跳槽是正常现象,反过来再给一刀也正常,但是我最看不上郭松龄的一点是,他反叛的时候还盗用张学良的名义,这把张学良弄的是里外不是人。

张学良这个人一身毛病,但是有一点很可贵,就是对朋友两肋插刀,你跟我好,就好的都不行不行的,然而,郭松龄这一下子,打的是清君侧,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后张学良派飞机撒传单,揭露了郭松龄的真面目,士兵都说吃老张家饭,不打老张家人。

再加上冯玉祥从后面倒戈,郭松龄孤立无援,最终兵败被俘,暴死三日才得以收尸。

死后,当地报纸就刊出了指郭松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词,其实,郭松龄纵然这般不是,引发了东北局势的动荡,但是有一点也表现了郭松龄的气节,就是郭松龄在进攻沈阳的行军途中,日军代表来商议,要郭松龄承认日本的在华利益,郭松龄不为所动,如果当时郭松龄与日本达成妥协,或者签订更多的卖国条约,则鹿死谁手还不知呢!

从这方面来说,郭松龄还是有点民族情怀的!


史论纵横


历史上的郭松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上的郭松龄是个有作为有军事思想的东北军军人,但却气量狭小,不能容人。他不满东北军阀张作霖对东北家族式的封建统治,于一九二五年联合关外的军阀冯玉祥、李景林发动兵变。向关内奉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成势如破竹之势。攻击太顺利使郭松林对反奉联盟产生了反悔之心,乘李景林全力与奉军作战之时,派兵从侧翼袭击了李景林部队,并一举将李景林的客军去溃。冯玉祥见此状立刻收手,率军退回原防地。(以上资料来至冯玉祥回忆录)。结果是郭松林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孤军奋战,结果被张作霜轻易击败,自己也落了个被枪毙的下场。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郭松龄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近代一个异类的将领,他虽然是为军阀而战,但是却有着爱国民主思想。而在奉军中,郭松龄大起大落的一生只能用悲剧来形容。

郭松龄和张学良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东北军,郭松龄把自己的思想不仅传给了张学良,还传给了他的手下,他反对张作霖要打的直奉战争,但他却对此无能无力,因为他和军阀有别。他早年追随过革命党,他向往的是民主。

而郭松龄还有一个缺点,尽管有才华,但是气量小,也可以理解为英雄气短,他难以忍受奉军中其他将领对他的排斥,最后发动事变,但是结果依然以失败告终,最后被张作霖所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