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身边:张家界高花灯,中国舞蹈史的活化石

非遗在身边:张家界高花灯,中国舞蹈史的活化石

"财源滚滚天上掉,美满生活步步高"。每逢春节,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图个好兆头,喻示着这一年的好福气。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高花灯非遗传承人李世牡,领着一支12人的高花灯队伍,挨家挨户送福送吉祥。

非遗在身边:张家界高花灯,中国舞蹈史的活化石

张家界高花灯亦称高皇灯,是流行于永定沅古坪一带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相传起源于东汉章帝初年,当时"中蛮"覃儿健在澧水中下游举义反汉,与汉军"战于洪下"(相传为今大庸红土坪,待考),洪下"蛮人"举火把跳舞为义军呐喊助威,终因汉军势众,覃儿健与义军全部战死(至今留下悬鼓坪、御甲垭、扎营山、烽火台等古战场遗址)。以后当地蛮人每年必在过后年(从正月初二至元宵节),举火把集会跳舞栽跟头,表示对"洪下之战"的纪念。久而久之,火把进化灯笼和扎人物故事。灯代表着光明和幸福,12个灯表示12个月,月月平安无事。表演时,12人或24人组成灯队,在灯笼里点上木油蜡烛,一人举一个灯笼。顶扎一木偶像,用五色纸剪成故事如"八仙"、"瓦岗寨"、"梁山英雄"之类。

非遗在身边:张家界高花灯,中国舞蹈史的活化石

由头伞引路,锣鼓伴奏。和着"啊荷"声狂舞,同时组成"太极图"、"单八字"、"双八字"、"二龙戏珠"、"荷花岀水"、"狗寻骨头"等几十种队形。只见灯火如流星般穿插舞蹈,旁边配以龙灯互舞(配龙玩灯,是高花灯的主要特点之一),那激起的锣鼓声、吆喝声、口哨声,掀起有节奏的声浪,热烈而欢快。黑夜望去,流光溢彩,尤如银河戏舞,使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非遗在身边:张家界高花灯,中国舞蹈史的活化石

张家界高花灯不但为本乡本土的观众所喜爱,而且受到海内外朋友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以其悠久的舞蹈历史和多元文化特征,被舞蹈界认为是"中国舞蹈史的活化史",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已列入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