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哭!再哭就打你!——粑粑麻麻,這樣教育真是神邏輯!

家裡有娃之後

生活的酸甜苦辣才真正來了

當寶寶還在肚子裡的時候

大家都期待著它出生那一天

出生後又期待著他長大

等他會爬會走能說幾個詞的時候

開始懊惱

小孩怎麼變得不聽話了?

越長大越麻煩?

不許哭!再哭就打你!——粑粑麻麻,這樣教育真是神邏輯!

當孩子不停地哭鬧,怎樣哄也哄不停的時候,身為父母的你是否也會失去耐性,很大聲地向孩子吼叫,以“不要他了”等之類的話,制止、威怯他不要再哭泣了呢?

當父母甩出這樣的話來的時候,通常就可能意味著父母已經到了極點,用盡了所有方法都不能使孩子停止哭鬧,不知道怎樣辦才好,最後才用威怯這個殺手鐧。但是,這樣做真的有意義嗎?“易燃易炸”的父母們是不是也該反省反省......

一個小小孩,如果他乾乾淨淨

衣帽整齊,如果他規規矩矩

這可並非一件多好的事

如果他一開口

便是叔叔好阿姨好再見再見你好

如果他四歲就能讓梨

這又有什麼意義

一個小小孩,應該是滿地亂滾

滿街瘋跑,臉和小手都髒兮兮的

還應該有點壞,有點不聽話

他應該長時間玩著毫無目的的遊戲

他是一隻自私、可愛又殘酷的小動物

他來到世上,是為了教育我們

讓我們得以再一次生長

而不是朽壞下去

——海桑詩集《我是你流浪過的一個地方》

孩子們來到世上不僅僅是長大成人,更重要的是對家長們來說,是一次重生,是一場自我修煉。

不許哭!再哭就打你!——粑粑麻麻,這樣教育真是神邏輯!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運動能力的發展

寶寶的身體活動能力逐漸成熟,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的獨立活動空間,因此不斷地去獨立嘗試做新的事情。這時,很多媽媽對寶寶的行為會加以阻攔和限制,使寶寶產生不滿情緒,自然就跟媽媽對著幹了,所以“不聽話”。

自我意識發展

寶寶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所提高,加上他開始意識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麼事都想參與,但這種表現往往與你的規範相牴觸。如果你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他身上,他就會反抗,進而產生挫折感,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寶寶好奇心強,對什麼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這種好奇的探索心理,認為寶寶是在胡鬧、調皮而限制他的行動,甚至訓斥、打罵他,很容易引起寶寶不滿,“不聽話”就由此而生了。

不許哭!再哭就打你!——粑粑麻麻,這樣教育真是神邏輯!

孩子真的需要你去罵嗎?

其實,很多時候你的焦慮往往比孩子的問題本身更可怕。

比如一個孩子剛剛學說話,口齒不清,一著急就結巴。我想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種情況。有的孩子有時候急著跟我說一件事的時候,就會急得說不清,我會聽著,告訴他慢慢來,一句話允許他說幾遍。慢慢地,他不再說話打結,表達越來越流暢。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說不清話,心裡很著急:這個孩子今後讀書怎麼辦?會不會變成一個結巴子?那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被焦慮控制之後,爸爸媽媽就會嚴厲而急切地關注這個問題,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導,第二遍如果還老樣子,直接就劈頭蓋臉地罵過去,結果就是孩子越說越結巴。

本身一個不嚴重的問題,被父母焦慮的情緒影響著,變成了真正的問題。

不許哭!再哭就打你!——粑粑麻麻,這樣教育真是神邏輯!

‍不吼不叫做有修養的父母

① 耐心傾聽

家長經常責罵孩子,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更加不聽話。這時,家長應該冷靜下來,問清楚孩子犯錯的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也許事情並不是想的那麼糟糕!

② 放下身段

家長如果一直採用上下級的方式命令孩子,非但不能讓孩子聽話,反而會激化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不防試著放下身段,多用商量的語氣來和孩子交流,少些命令,孩子會更容易接受家長的建議。

③ 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後果

有的孩子,家長怎麼教育都聽不進去,家長在確認沒有危險的情況下,不防讓孩子去體驗一下不聽家長話的“後果”,自身的體驗,效果強過父母勸說百倍。

④ 結合實際情景教導孩子

用具體的情景去教導孩子,更容易引發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比如,可以採用講故事的方式,利用故事情節讓孩子聯想到自己的行為,從故事中明白怎樣做才是對的。

⑤ 給孩子另一種選擇

教育孩子時,採用講道理的方式,孩子聽不進去時,不如換個思路,給孩子另一種選擇。

情緒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影響力,具有極強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大發其火的話,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沒有耐心,既對父母充滿牴觸、逆反,對同齡人也不太友好。

所以說,父母的情緒穩定,對孩子非常重要。另外,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緒的狀態下,才有耐心去傾聽孩子犯錯後的解釋,才能有足夠的理智去開導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