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都青睐修长城,唐朝李世民却说:有此人在,还要长城干嘛

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建筑,它东起山海关,终在嘉峪关,横跨中国北方2个自治区及5个省市,像一条巨蟒蜿蜒在无数的山脉和峡谷中。由于其延伸距离超过了6000多公里,所以号称为万里长城。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在统一了中国后,就开始了长城漫长的修筑过程,在其后的各朝皇帝也都加入这个序列中来,延续几千年。当然,这样做的目的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防止居住在长城以北领土的匈奴和少数游牧民族,对汉族控制的中原地区进行侵扰。其实我们今天看见的屹立在我们面前的长城是明朝在其统治的200多年中,历经18次的大规模修建完成的。

帝王都青睐修长城,唐朝李世民却说:有此人在,还要长城干嘛

​为什么各朝各代都青睐于修筑长城呢?并且这个传统还持续了几千年,据其根源这其实和中原文明的经济和军事的形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中原属于农耕民族,各种战斗靠的都是大规模的步兵,军队的运行速度是比较缓慢。而在北部边塞地区呢,这些都是在马背上成长起来的游牧民族,主要是通过快速行进的骑兵对边境地区进行侵袭。

所以说修筑长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侵袭的速度,此外长城还可以起到防御和震慑的作用。

帝王都青睐修长城,唐朝李世民却说:有此人在,还要长城干嘛

​虽说边境的游牧民族也偶有突破边防成功的情况,但是在长城上有一系列的烽火台,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备的通信体系,用于传递军事情报,敌人在千里之外进攻的消息,不论白天或者黑夜,都能在数小时内传递到首都,这样就方便当局采取应对措施。即便要塞地区被攻破,但援军在接到求救信号后,也会迅速的展开有序的战斗准备,其对北方边塞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长城在边境线的防御工事,应该就没有充充裕的时间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

帝王都青睐修长城,唐朝李世民却说:有此人在,还要长城干嘛

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两个极端的朝代,明朝是最痴迷于修筑长城的,如今我们看得到的几乎都是明朝所修缮的;而对修建长城最没有兴趣的是唐朝,为什么唐朝对此维护地方安全的要事不关心呢?《旧唐书·李绩传》曾记载,治并州十六年,以威肃闻。帝尝曰:“炀帝不择人守边,劳中国筑长城以备虏。今我用绩守并,突厥不敢南,贤长城远矣!其大意是说:唐太宗李世民认为精选贤良之将,造福和安抚处于边境的游牧部落,比修筑万里长城更管用。而李绩在镇守并州的十六年,突厥人并不敢南下侵扰,所以李绩其所起的作用已经远胜过了长城。

帝王都青睐修长城,唐朝李世民却说:有此人在,还要长城干嘛

​从这点上也看出来,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兴国思想,主要通过给予边陲游牧民族福祉福利,维持地方上的稳定;再就是唐朝属于中国的盛世时期,在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都多个方面都是独领风骚,所以仅仅需要镇守边关即可吧,根本就无侵扰之忧,这也是为什么唐朝没有大兴修建长城的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