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古代科学家与著作》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系列

中国古代科学家第1组张衡1955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

第1组祖冲之1955数学:《缀术》(唐后失传),天文历法:《大明历》《历议》《安边论》《述异记》

第1组僧一行1955天文历法:《太衍历》

第1组李时珍1955《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

7年后

第2组蔡伦 1962造纸术

第2组孙思邈1962医学:《千金要方》、《千金方》、《千金翼方》

第2组沈括 1962多学科:《梦溪笔谈》、《良方》

第2组郭守敬1962天文学:《授时历》《推步》《立成》等

18年之后

第3组徐光启1980天文学:《崇祯历法》,数学:译著《几何原本》,农学:《农政全书》

第3组李冰 1980都江堰工程

第3组贾思勰1980农学:《齐民要术》

第3组黄道婆1980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

22年之后

第4组扁鹊2002《难经》(传世),医学:《内经》,《外经》失传

第4组刘徽2002数学:《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

第4组苏颂2002医学:《图经本草》天文,机械学:《新仪象法要》 《苏魏公文集》

第4组宋应星2002百科全书式著作《天工开物》,《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

16年之后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著作第1组李时珍(炒冷饭)2018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著作第1组宋应星(炒冷饭)2018

为什么说《古代科学家与著作》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系列

1.旧坑不填乱开新坑

中国古代科学家分别于1955年,1962年,1980年,2002年发行了4组20枚,介绍了16位中国古代科学家,间隔长达47年,平均间隔年份11.75年。这是一个和古代文学家、青铜器类似的有生之年系列,原本以为大约18年之后可以发行第五组,却迎来了《古代科学家与著作》新系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徐达攻进北京城时候已经是1368年,此时距离陆游逝世的1210年已经158年。

为什么说《古代科学家与著作》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系列

2018年新发行的李时珍,宋应星,都是之前已经发行过的人物,哪怕加上原计划要发行的徐光启、徐霞客,都是已经发行过了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人数其实不是很多,以一组4枚,18年频率的方式发行,最多也就是再几组就可以发行完毕。在张仲景、郦道元、袁天罡、僧一行、梅文鼎、王清任、葛洪、华佗都还没有发行邮票的时候,为什么要在旧坑未填,就急急忙忙开出新坑呢?

为什么说《古代科学家与著作》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系列

2.对没有著作的科学家是歧视

现在一个被人诟病的规定是评职称必须有论文发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屠呦呦和袁隆平为什么会落选院士?能说出来的理由是他们两都没有发表高水平的 SCI 文章,他们可能都没有出国留学,没有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

所以,古代科学家与著作就注定了能够入选的古代科学家只能是有著作的。

从已经发行的4组16位人物,没有著作的蔡伦、李冰、黄道婆属于第一轮被排除对象。

为什么说《古代科学家与著作》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系列

而已经失传的扁鹊《内经》、祖冲之数学《缀术》失传,都没有办法再登入《古代科学家与著作》。

而选择天文历法、数学这样的科目,注定书籍不厚,内容不够吸引人,只有百科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齐民要术这样的书籍才够厚够分量。

所以选对学科很重要啊,在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很重要啊。

3.用书籍表现大同小异,失去邮票画面艺术魅力

这套邮票的表现形式是一个人物,加一个著作。这样开了个超级坏的头。因为按此推理,可以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及著作》,《中国古代军事家及经典战例》,《中国帝王及经典帝王术》,《中国农民起义领袖和他们的农民军》《中国现代科学家及经典论文》,《中国现代文学家及著作》,。而用书籍封皮表现,所有的画面大同小异,失去邮票需要画面表现的艺术魅力

。现在仅仅是两本书,已经难分彼此,要是发个十本八本,绝对让你懵逼。

试想一下放一本红楼梦的封皮和曹雪芹头像的情景。

为什么说《古代科学家与著作》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系列

为什么说《古代科学家与著作》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系列

为什么说《古代科学家与著作》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系列

为什么说《古代科学家与著作》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系列

邮票设计没有古风,没有雕刻版加成,主体色调乌黑黑,没有美感。

这些设计者层面的事情,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因为选题不好,设计者再厉害也很难掰过来。

所以《古代科学家与著作》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系列。这样失败的系列邮票,2018年还有好几个。这涉及到系列邮票开坑挖坑填坑的规律了。

老板,来一本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再来一瓶82雪碧,加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