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這是我們第二個家」——定安31所「兒童之家」爲留守兒童築起溫情港灣

头条|“这是我们第二个家”——定安31所“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筑起温情港湾

头条|“这是我们第二个家”——定安31所“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筑起温情港湾

孩子在“兒童之家”閱讀課外書。鄧鈺 攝

头条|“这是我们第二个家”——定安31所“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筑起温情港湾

一名留守兒童在“兒童之家”與父親視頻通話。鄧鈺 攝

“這裡有很多我喜歡的書,每天放學我都會過來看”“在這裡,我可以給爸爸媽媽打電話”……近日,記者在定安縣定城鎮龍州中心小學“兒童之家”採訪時看到,很多孩子在這裡津津有味地看書學習。

寬敞明亮的龍州中心小學“兒童之家”裡放著幾個大書櫃,其中塞滿了科普、文學等各類書籍,地板上鋪著彩色泡沫墊,孩子們在這裡認真學習。相鄰的房間裡有一排電腦,可以讓孩子們上網課、聽音樂,還可以與父母撥打視頻電話。

據瞭解,針對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缺乏行為管教、缺乏親情交流等突出問題,定安縣從2017年起在全縣建成31個“兒童之家”,實現全縣各中心學校、中學“兒童之家”全覆蓋。

目前,定安縣“兒童之家”都配備了電腦、圖書、玩具和親情電話。工作人員可以利用這個平臺,組織孩子們開展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父母不在家 學校是我家

“爸爸,我最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拿了第一名。”日前,在龍州中心小學“兒童之家”,留守兒童陳顯學通過視頻電話,高興地對在外地打工的父親說。

在“兒童之家”,龍州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可以給父母打視頻電話、做手工、看書、看電視,學校還有專門的值班老師陪著他們,給他們“家”的溫暖,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父母不在家,學校是我家”。

陳顯學幾乎每天都會到“兒童之家”。看書學習之餘,他還經常幫社工們打掃衛生,“我很喜歡這裡,這裡就像我第二個家,老師和同學們就像家人一樣陪伴著我。”

“定安目前共有中小學生3萬餘名,其中留守兒童有4131人,比例超過10%。這些孩子缺乏親情關愛、有效監護,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問題一直牽動著全社會的心。”定安縣教育局副局長王龍表示。

定安縣教育局調研發現,留守兒童普遍存在“五缺”問題,即親情缺慰、心理缺疏、行為缺管、安全缺護、學習缺輔。“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開始在全縣各中心學校為留守兒童建立‘兒童之家’,讓他們得到有效監管和陪伴。”王龍表示,除了建立“兒童之家”,定安縣教育局還聯合縣民政局、縣婦聯、縣關工委等多個部門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救助保護體制,讓留守兒童得到更多的情感幫扶和心理關懷。

“兒童之家”裡有一個專門的檔案櫃,存放著每一個留守兒童的信息檔案。“我們要求村一級每月彙報一次、再由縣(區)級每季度與我們對接一次,及時更新留守兒童信息。”龍州中心小學“兒童之家”管理教師莫聖娟告訴記者,通過信息的採集,學校能實時瞭解學生的成長狀況,發現問題時可以第一時間與家長溝通,並反饋到職能部門。如果發現學齡兒童未就學的,學校將會第一時間聯繫村委會了解情況,協調教育部門解決。

讓孩子們感受家的溫暖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第一重要的監護人是家庭,其次是學校。盡心盡責的師長,就是手執金鑰匙打開留守兒童心靈大門的人。” 定安縣富文鎮金雞嶺小學校長符陽偉說,在“兒童之家”,教師們不僅組織孩子們玩遊戲、看書,還通過家庭作業輔導、心理輔導、興趣小組等多種方式讓孩子們感受家的溫暖和快樂。

同時,金雞嶺小學還開展了老師與留守兒童“點對點”的結對幫扶活動,每位老師結對幫扶一名或多名孩子,從生活細節入手,關注孩子們的生理、心理狀況,讓其學有所教、困有所幫、愛有所依,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培養健全的人格。

王昌祺是金雞嶺小學五年級學生,因父母長期在外打工,他從三年級便開始住校。雖然看上去比同齡人略顯高大,他其實是個內向的孩子。

“有一陣子,他心事重重,總哭鬧著要回家,不願去上課。”班主任王愛娟發現了王昌祺的“異樣”,便處處留心。“有一次,我佈置了一篇名為《我想》的主題作文,我發現王昌祺在作文中提到,他希望父親能來看自己演講,卻又不敢打擾他的工作。”

於是,王愛娟偷偷聯繫了王昌祺的父親。在演講比賽的當天,王昌祺在父親的陪伴下登上了演講臺,父子倆一起為師生們進行了一場精彩演講。

“那天,王昌祺特別高興,對我說了很多聲謝謝。”王愛娟說,從那以後,王昌祺越來越開朗,成績也提高了,我們也放下心來。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社區文化、課業輔導、心理疏導三方面完善兒童之家的建設,並發動多方力量廣泛參與,讓更多志願者和愛心人士關注、關愛留守兒童。”王龍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