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评《三国演义》:刘备并非出众之人,何以赢得卧龙凤雏生死相随

三国是一个战火纷飞、狼烟四起的年代,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才便成了最紧缺的资源,而那些有头脑的文臣谋士更是诸侯必夺的物资,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一般的有才能的人都会找一个实力比较大的主子,以实现自己的才华,当时曹操、袁绍、袁术的力量最雄厚,大多文人都选择投靠他们。可为什么才高八斗的卧龙凤雏便便投靠实力较弱的刘备呢?竟然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

趣评《三国演义》:刘备并非出众之人,何以赢得卧龙凤雏生死相随

《三国演义》中刘备被写成了一个做事优柔寡断的人,比如刘表病重将荆州托付给刘备,刘备因害怕别人说闲话而不敢接受荆州。假如刘备接受了荆州还有后来的一系列事吗?关羽和张飞会因为荆州而死吗?此外刘备还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一旦自己决定的事不会随便改动,在关张二人被杀后,刘备要侵举国之力进攻东吴,不听诸葛亮的劝阻,最后被陆逊火烧连营,80万大军全部化为乌有。可是作为一国之主的他就没有优点吗?我们不能因为他的缺点而就去否定他的优点。

趣评《三国演义》:刘备并非出众之人,何以赢得卧龙凤雏生死相随

刘备从起兵已来就是连战连败,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等人。可是他并没有因自己的失败而放弃,而是在不停的努力,这要是换一个人,可能早就不干了,可见刘备很有毅力,身为皇族后裔的他有匡扶汉室的雄心,正因为有雄心,让卧龙凤雏等想匡扶汉室的人有了希望,都愿意追随刘备。

曹操的千古名言“宁我负天下人,休要让天下人付我”可刘备的明言恰恰与之相反,“宁天下人负我 ,休让我付天下人。”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俩层意思,一是刘备忠义,愿意为黎民百姓愿意为大汉奉献,第二就是刘备有胸怀天下的野心,他不愿意寄人篱下,想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对于一个有雄心又忠义的主子谁不愿意为其效力呢?

此外,刘备待人真诚,跟其它诸侯相比,他更加懂得怎样去招募人才。《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了寻求诸葛亮,三次前去隆中拜访诸葛亮,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渴望。他三顾茅庐,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而第三次去是恰巧诸葛亮又在午睡,可关张两人的脾气火爆,非要冲进去讲诸葛亮抓出来向刘备请安,刘备拦住了他们,战在门前等着诸葛亮醒来,当诸葛亮不愿出山相助时有跪下相求,这样爱才的人还有几个,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所感动,出山辅佐刘备。之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在诸侯中有了一席之位。

趣评《三国演义》:刘备并非出众之人,何以赢得卧龙凤雏生死相随

《三国志》中陈寿赞扬先主刘备刚强果断,宽容仁厚,先主具有汉高祖那样的风度和英雄的胸怀气量,懂得爱惜人才,知错就改。风雏本是江东人氏,他才华横溢,但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遇到一位明主,当他听说刘备爱才如命,决定去试试刘备。当时刘备在招募人才,当看到风雏面丑时就随便给他一个小县令,后来从别人嘴中知道他就是风雏悔恨交加,不顾生病的儿子,连夜赶去拜访风雏,在门前等到天亮,可风雏继续试探刘备,故意说自己要走想看看刘备会怎样处理,当然张飞就劝刘备杀了此人以绝后患,但刘备说,只能怪自己不会发现有才之人,我永远都会记住自己所犯的错,希望他能找到一个比我更加强大的主人去施展他的才华,风雏被他的一席话所感动,刘备的爱才不是装出来的!假如是装的,还会有人为他死心踏地吗?

趣评《三国演义》:刘备并非出众之人,何以赢得卧龙凤雏生死相随

历史上对刘备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骂他装“仁义”用一个“假”字来形容,可是我认为刘备是一个优秀的人,只有他配做卧龙凤雏的主人,他爱才宽厚仁义的品质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品质,成就了刘备的霸业,纵使自己不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卧龙凤雏也愿意追随他,众人也愿意为他死心塌地的卖命。由此,可见此人也必有过人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