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文化复苏

艰难的文化复苏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人本主义,不管事实上历朝历代政府能做到多少,做到何种程度,在文化上总是一个极为明确的既定目标,也是中国文化人的终极追求目标之一,当然也是儒家文化极力标榜的文明基因。既然如此,文化要复苏,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重塑我们的人本精神与人文关切,离开这个主题,一切所谓的国学复苏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人本主义,也就是俗称的“以人为本”何以如此重要呢?其实,也非常好理解,世间一切的事情,或大或小,或崇高或卑微,或光明或黑暗,无不是由人去完成的。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当然取决于做事人的素质。伟人就曾说过,一旦大政方针确定下来以后,然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的问题了。他老人家说的实在到位,也可知传统文化在他老人家的心里是扎了根的,他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了最大程度养分,终身受益。反过头来却向传统文化倒戈一击,视之为封建余孽,必须破除之而后快,于是无知的青少年们便被鼓动着不遗余力大破其所谓的“四旧”,于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遭受了一次空前(或许还要算是绝后)的大浩劫,是有史以来中华文化最惨的一次大破坏,首当其冲的人本主义第一个先被踩在了脚底下。

抚今思昔,不能不感慨万千。所以说,文化要复苏的第一步当然是修复我们的人本主义精神,这好比是传统文化第一座大门的总钥匙。正是基于此,朱大可先生提出,要重塑我们的人本主义,首先就是要捍卫人挺胸站立的尊严。这句话可谓是正大极矣!

当然,客观来说,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一再标榜人本主义,现实中没有哪一个王朝的统治者愿意真正去实现它。从儒学的发展历程就可以得到一个鲜明的例证,孔子的学说在春秋时期是没有市场的,时机与环境都不对。老夫子一辈子四处奔波,游历列国,苦口婆心去说服每一个国君,结果无一不碰壁,辛苦徒劳一无所获。处处受冷遇的孔子在陈蔡等地被人家拒而不纳,备受奚落和冷遇,饥寒交迫如北风呼啸中的寒号鸟,他老人家自嘲说自己是丧家之犬。可见,最早的儒家学说在当时是不被重视的,更不要说上升为国家意志了。

孔子的“仁”和“礼”当然是最理想的社会标本,在现实中却难以落地。到了孟子的时代,他提出“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儒家新理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人本主义的大圣人,然而,这个口号的提出更不为统治者们所喜欢,尽管孟子好辩,演讲的才能很高,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甚至不惜强词夺理,也确实打动了很多君王的心,然而要这些诸侯去实行孟子的主张却是万万不能的。说到底孟子也是一个事实上的失败者,在他的手上儒学并没能兴盛起来。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明白,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大儒董仲舒改造了儒学,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从此奠定了儒学的统治地位。尽管如此,历朝的统治者们还是不能完全满意的,凡是有碍于他们实行大一统统治的都必须消除,即便仅仅令他们感到不便或哪怕是极微小的不舒服也是不行的。于是,后来的儒家圣贤们就不断的改造儒学,不惜篡改与阉割,经过朱熹等人的大力改造,儒学实际上已经抛弃了人本主义这面大旗,变成了封建王朝最得力的统治利器。这结果当然众所周知,人本丧失而奴性十足,理学家们高喊的口号“存天理而灭人欲”的确很恐怖,从此中国大地上遍布忠顺的奴才,而鲜见仰首挺胸大写的“人”!

如果谈文化的复苏,该复苏的绝不是扼杀人性制造奴性的传统文化,而是要重回儒家文化的本原,回到他的起始之点,也就是孔子孟子所提倡的人本主义,先把人的概念确立起来,我们才能谈到之后的种种。

而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种种的文化危机,最主要的就在于由于对传统文化的极度饥渴而产生的种种理解和行动的误区,由于完全不了解或了解的不深入不全面,让我们分辨不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盲人摸瞎马或干脆舍本逐末,将应该摒弃的东西当做了珍宝而继承了下来,反之,传统文化中最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东西却被我们无情的抛弃,被我们弃之如敝履的恰恰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

所以说,文化的复苏的确相当的艰难,单单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梳理与修复就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漫长的时间,更何况我们还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仅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莫想有所突破,也就是说,对于文化的复苏以及复兴,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绝大的勇气。不能急于一时,也不必寄望于毕其功于一役,一切不切实际的的想法和做法都不可取。

离我们挺近的一个小国家新加坡,他们的当政者宣称自己是“儒家国家”,那么,实质究竟如何呢?其实,那就是一个谎言,是胡说八道,当今世界,是没有真正的 儒家国家的。中国不是,日韩更不是,深受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熏陶的几大邻国,其实质没有一个是愿意真正实行孔孟之道的,宣扬自己是儒家国家的新加坡很可爱也很混蛋。从其建国到现在的历史来看,在李光耀当政的时代,长达几十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不要说孔孟的儒教,就是华夏文明都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也就是说,从它建国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存在过华夏文明,更不要说儒家文化了。官方语言是英语华文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长时期的排斥中华文化的结果,就是社会中上层的人才都由英语学校提供,而华语学校出身的人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李光耀所推行的那一套,恰恰是法西斯独裁专制的那一套,蔑视人权是它的基本特征。对于反对派的残酷镇压与迫害,让很多优秀的新加坡华侨被迫流亡海外,几十年来李光耀居然没有遇到一个有力的挑战者,除了用铁腕统治来解释以外,大概找不出另外一个合理的理由了。

一个小国家,在夹缝中讨生存,除了左右逢源看风使舵以外,他还有更好的生存手段吗?只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为了中国的大市场,新加坡这个投机国家突然就变成了“儒家的国家”,除了用讨好中国政府以换取更大的实惠以外,实在找不出别的理由了。这是一个很势利很会投机的小国家,在强国林立的当今世界,新加坡当然是一个奇迹,尽管这奇迹的背后很不光彩。

中国会成为那样一个国家吗?当然不会!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义利分明的价值体系,儒家的教义所提倡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所反对和摒弃的恰恰是极端的利己极端的自私,天下大同的终极目标是儒家学说的永恒追求。因而,中华文明光明博大,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其根本原因以及原始动力也就在于此。

当今的困境是暂时的,是我们一时迷了路,经过不懈的探索与努力,找到来路是不成问题,前边依然路途遥远而艰辛,但方向对了,希望就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