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淮南寿县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big大娃儿


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录,位处淮河中游南岸的寿县位忝其中。寿县之所以入榜,有人说是因为历史悠久,也人说是因为文化璀璨,又有人说是因为人文底蕴厚重,还有人说是因为物产丰富。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属淮夷部落,夏为扬州域,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三国为魏地,是十余万人的重镇。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这里是楚文化的积淀地,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尤以正阳肘阁、寿州锣鼓等广受欢迎。寿县胜迹宏博,现存古建筑有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的报恩寺,宋朝嘉定时期的古城墙,元代的黉学,明朝时期华东最大的清真寺,不晚于北魏时期的孙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罗棋布,主要有蔡侯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颇墓、宓子墓等;古遗址有古寿春遗址、安丰城遗址、淝水之战古战场等;其它还有春申坊、时公祠、斗鸡台、吕蒙正寒窑、陈玉成囚室、状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明代就载于方志的“寿州八景”等。目前全县存有古迹160多处,其中唐、宋、明、清建筑10多处,古墓葬多达80多座,古遗址29处。寿县文物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220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寿县人文荟萃。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征集民力修建的安丰塘,与都江堰、郑国渠,漳河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寿县是世界管状射击武器、垂体激素药物、豆腐的发源地。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学、哲学、史学、文学价值于一体,博大精深,在世界上广有影响。“时苗留犊”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成语脍炙人口。宋代政治家吕夷简、吕公著和诗人吕本中,清代一代帝师孙家鼐、民国英杰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将方振武等一大批名流俊彦、仁人志士,光耀着寿州文明的史册。寿县是革命老区,诞生了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走出了曹渊、曹蕴真、薛卓汉、方运炽、孙一中、王道舟等一批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寿县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油料、水产品生产百强县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目前已形成优质粮油棉、水产、生猪、白鹅、肉鸡、席草、果菜、林木等主导产业。地方特产皖西白鹅闻名遐迩,淮王鱼、银鱼、瓦虾、“大救驾”等历史上被列为贡品,八公山豆腐、郝圩酥梨、水蜜桃、寿州香草等深受海内外宾客青睐。

近年来,寿县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南工北旅生态县”的发展目标,强力推进工业核心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文化旅游特色化、县域发展信息化“五化”战略,提升名城,保护古城,建设新城,一个宜业宜游宜居的“淮上明珠”变得更加瑰丽多姿。


雨呐雨


安徽寿县是战国古都,西汉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末期,楚考烈王迁都于此。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县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是楚文化的积淀地,豆腐的发祥地,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寿县是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之间,地势南高北低。淠河流经寿县、霍邱两县之间,在正阳并入淮河,东淝河经瓦埠湖至八公山入淮河。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铁路淮南站约25公里,正在兴建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位于县界。

  简介

  寿县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寿县古城墙、寿春城遗址、安丰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报恩寺罗汉塑像、寿县清真寺、刘安墓、斗鸡台遗址、青莲寺遗址、廉颇墓、寿县孔庙)。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宋嘉定时期的古城墙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古城墙。寿县古城墙为全国七大古城墙中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墙,砖壁石基,周长7147米。在县城3.65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居住了近12万人口,人口密度罕见。

  安丰塘(芍陂)是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还有蔡侯墓、廉颇墓、楚王墓、淮南王刘安墓、宓子墓、报恩寺、清真寺、孙公祠、文庙、陈玉成囚室、状元府、淮王丹井等古建筑群,八蜡庙、斗鸡台、团城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州古城和安丰塘三大旅游景区。

  为提升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当地政府按照“保护古城,旅游兴县”的设想,制定并评审通过了县城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寿春城遗址保护规划,实施人口出城工程,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老城区人口出城一半。从2008年起,寿县停止了古城区商品房开发项目,引导居民出城;老城内一律不再批准新的改扩建工程,出城后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原用地一律暂缓处置,待古城控规出台后严格按规划执行。同时,寿县创新城市经营理念,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政府投资近10亿元的古城书画一条街、美食一条街、民俗文化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旅游购物一条街等34项重点工程,已陆续开工,古民居、古商铺和名人故居等一批古街古貌改造已全面启动。留犊祠巷古街区、西大街历史街区、状元府、清真寺、孔庙等古建筑将得到全面修缮。

  申报世遗

  安徽省文物局2012年4月23日透露,寿县古城墙和凤阳明中都皇故城,正式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两古城已正式列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名单。

  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南宋,是保持着明清两朝风格的州级衙署所在地,也是全国保存完好的七个古代城墙之一,既拥有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也具备防水防洪功能,是具有双重功能的州级行政建制的城墙。寿县古城墙现已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次保护维修,保存状况良好。

  历史悠久

  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属淮夷部落,夏为扬州域,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战国后期楚国迁都于此。三国是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博物馆内更有许多珍贵的收藏”。

  文化灿烂

  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是楚文化的故乡,春秋时,楚国势力逐渐转向东方扩展。穆王四年(前622年),楚灭六、蓼,后又灭舒入巢,楚文化开始进入江淮地区。庄王时,楚令尹孙叔敖造芍陂(即今安丰塘),加速了此地经济的增长,从而为楚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怀王时(前328-299年),楚已据有两淮地区,楚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加深。考烈王元年(前262年)此地为春申君黄歇的食邑。在黄歇的积极经营下,建筑、熔铸、农业等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徙都寿春,寿春的地位发生了巨变,使寿县很快成为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都会,是楚国后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尤以正阳肘阁、寿州锣鼓等广受欢迎。

  人文荟萃

  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修的安丰塘(芍陂),与都江堰、郑国渠,漳河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寿县是世界管状射击武器、垂体激素药物、豆腐的发源地“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称为“四个世界之最”。特别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学、哲学、史学、文学价值于一体,博大精深,在亚洲和世界上都广有影响,现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研究《淮南子》的学术团体。“时苗留犊”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成语脍炙人口,国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吕夷简、吕公著和诗人吕本中,清代一代帝师孙家鼐、民国英杰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将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已名垂青册,万古流芳。寿县是革命老区,诞生了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镇特别支部,走出了曹渊、曹蕴真、薛卓汉、方运炽、孙一中等一批谈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沿革

  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并占寿地;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吴翼护,迁都州来,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地复入于楚。

  秦王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破楚克郢,虏楚王负刍,楚亡;越二年秦划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今六安市),寿春为淮南王国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刘长废死,文帝立刘长子刘安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三国时,江淮为战冲,寿春为魏淮南郡治所,兼扬州治所。

  西晋初,徙扬州治所于建邺(今南京)。永嘉时划扬州西部地区为豫州,寿春为淮南郡治所,隶于豫州。

  东晋孝武帝时,因避帝后郑阿春讳改寿春为寿阳。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将兵攻占寿阳,淝水之战晋师大破秦兵,收复寿阳。

  南北朝时,宋改寿阳为睢阳,为豫州治所,兼南梁郡治。南齐取代宋,复称寿阳,为豫州治所。北魏略淮南,再称寿春,为扬州治兼淮南郡治所。梁克寿春,为南豫州治所兼南梁郡治所;并析寿春南部地置安丰县。东魏据淮南,寿春复为扬州治所。北齐代东魏,扬州刺史镇寿春;及陈,复以寿春为豫州治所。北周拔寿春,为扬州治所和淮南郡治所。

  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置淮南行台尚书省,治所寿春;次年灭陈,改行台省为寿州总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寿春古城墙(20张)管府。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置淮南郡,寿春为郡治所。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淮南郡为寿州,隶于淮南道,领3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改寿州为淮南郡,领5县。乾元初再为寿州,隶于淮南节度使。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唐封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为吴王,都扬州,寿州为吴国地。

  五代初,吴王天祐四年(公元907年)置寿州忠正军节度使。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南唐代吴,以寿州置清淮军节度使。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世宗拔寿州,置忠正军节度使,徙军治、州治于下蔡,称北寿春,原寿州地称南寿春。

  北宋太祖时,寿州(治下蔡)隶于淮南西路。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升寿州为寿春府,府治所在北寿春(下蔡),领5县,南寿春为其一。

  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金兵渡淮陷寿春、安丰,下庐州,宋军克之。次年,宋金相约以淮河为界,淮北属金。金以下蔡为寿州,置防御使,隶于汴京路(后改称南京路);宋则置安丰军,军治在安丰县,寿春隶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复置寿春府,隶于淮南西路,寿春为府治,领4县,兼制安丰军。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改寿春府为淮南西路安丰军,治所寿春。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兵复下淮南,占寿春等地;嘉定初,宋金议和,仍以淮水为界,寿春归于宋。

  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淮南各府、县均隶于河南行中书省。至元十四

  寿县寿春古城墙 名胜古迹(20张)年(公元1277年)置安丰路总管府,治所寿春,领5县。次年改寿春为散府,领3县。二十八年复为总管府治,领1州、5县。至正二十四年、宋(韩林儿)龙凤十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据江淮称吴王,以寿春为寿州治,隶于临濠府。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以寿州直隶于京师中书省。四年,省寿春、安丰、下蔡三县,合并为寿州,领2县,隶于中都临濠府(后改为凤阳府)。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成祖迁都北京(顺天府),凤阳府直隶于南京。

  清初,寿州属江南省凤阳府,领2县。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置江南省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凤阳府隶于左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地置安徽省,原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改称安徽布政使司,仍驻江宁(今南京市)署理安徽各府、县政事。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定寿州为散州,不领县。十一年,析寿州所属故下蔡县地暨州城北门以外地置凤台县,并划州城东北隅6坊为凤台县治;其界:自宾阳门北侧西行入箭道巷,沿东侧向北经准提庵巷入西大寺巷,沿北侧向西入北大街,沿东侧向北越街入紫城街,沿北侧西行至街尾向北止于城垣。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置寿春镇总兵署于寿州城,制两淮军事。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迁省会安庆,为抚院的属衙(称藩台衙门),州、府均听命于抚院。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徙凤台县治于下蔡镇,原治所辖州城6坊还属寿州;同年,安徽置3道,寿州隶于凤颍六泗道(后改为皖北道)凤阳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道府,改寿州为寿县,直隶于安徽省。

  1949年1月17日寿县解放。先后属六安专区、六安地区、六安市。

  旅游景观

  寿县胜迹宏博,现在的古建筑有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报恩寺、宋嘉定时期的古城墙、元代的黉学、明朝时期华东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肃穆的孙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罗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颇墓、宓子墓等;古遗址有古郢都遗址、安丰城遗址、淝水之战古战场等;其它还有春申坊、时公祠、斗鸡台、吕蒙正寒窑、陈玉成囚室、状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载于方志的寿州内八景和外八景等等。全县存有古迹160多处,其中唐、宋、明、清建筑10多处,古墓葬多达80多座,古遗址29处。寿县文物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为安徽省重点旅游发展城市,古迹名胜遍布于四大旅游景区,即:八公山森林公园景区、古城景区、安丰塘景区和瓦埠湖景区。各教俱全,安居一城,是寿春古城一大特色,也是楚文化博大和宽容的重要体现。城东有江淮名刹报恩寺(旧名崇教禅寺、东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拥有僧侣数百人,建筑规模雄伟;城西有明代清真寺,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城北八公山上有江淮地区道教中心四顶山帝母宫;城中还有孔庙和基督教堂。

  在寿春古城,可欣赏到州署、奎光阁、泮池、留犊祠、状元府、箭道巷等古建筑,能听到“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相”、“当面鼓,对面锣”、“赵匡胤困南唐”、“时苗留犊”、“离乡草”等优美的故事和传说,还能品尝到“大救驾”糕点、八八公山豆腐等名吃。

  寿春城遗址

  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关寿春镇、城南九龙乡境内。寿春城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有着非常丰富的楚文化遗存。

  遗址布局方整规矩,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其规模仅次于燕下都。该城东、西、北三面临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内呈矩形分成15个区域,每一区域内系统规划有水道。这种城市布局与同时期列国都城相比可谓别具一格。发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国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年代与墓主确切、出土文物最多的侯王墓葬,也是可以认定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出土文物4000余件,其中青铜器1000余件,楚大鼎重约400公斤。

  寿县古城墙

  寿春为寿县县城。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陈迁都寿春。寿春古城以其独具魅力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享誉海内外。寿春历史为军事重镇,位于淮南岸的八公山下,肥水饶城而过,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寿县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古城基坚墙固,气势雄伟,迄今保存完好。今城墙为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墙周长7141米,高8.3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外壁下部有2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宽约8米的护城石堤。城有四门,东为宾阳,南曰通淝,西称定湖,北名靖淮。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西门的外门朝北,北门的外门朝西,东门内外两门平行错置,有“歪门邪道”之说,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汛抗洪双重功能。与城墙有密切关联的“舐犊情深”、“刘仁赡死节守城”、“当面锣对面鼓”、“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传说,伴随各城流传至今。1958年,寿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断进行整修。它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比山西平遥古城还早100年。

  古城墙为全国七大古城墙中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墙、砖壁石基、周长7147米。城有东、西、南、北四门、东为“宾阳”、南为“通淝”、西为“定湖”、北为“靖淮”。四门原都有护门瓮城。城墙古朴雄伟、气势磅礴,如苍龙环绕,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寿县地处皖中,控扼淮淝。古为南北要冲,是兵家反复争夺的地方。公元383年的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争,再次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掌故。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与南唐又激战寿春,当时身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后来的宋太祖)随周世宗柴荣亲征,围团寿州立下了赫赫战功。至今两淮民间还流传着 “赵匡胤困南塘”的故事,获得部优奖的寿县传统名细糕点“大救驾”就源于这个故事。

  王安石至淮上古城,有《寿阳城晚眺》诗:“楚山重叠矗淮氵贲,堪与王维立画勋。白鸟一行天在水,绿芜千障野平云。”宋人张文潜《题寿阳楼二绝》有句:“渺渺长淮去不休,行人独上寿阳楼”;“长淮不断水悠悠,楼下行人淮上楼”。苏轼过此,作《寿阳岸下》,诗去:“街东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绿栈生,幽人独来带残酒,偶听黄鹂第一声。”

  城墙原为平砖砌筑,解放后为了防洪,曾将局部墙垣改用石块垒筑,后来,又陆续用石条进行了加固。城内原建有涵道,与城外相通。东西涵看墙之上,分别镌有“崇墉障流”、“金汤巩固”字样。涵口之上筑有月坝,与城墙等高,既利于城内积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节堵阻外水倒灌入城。洪水泛滥时,只要关上城门,滴水不入。同时,通过涵口观察水位,还可以比较城内外水差。这一水利设施,曾被誉为古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

  作为古老历史的见证,寿州人非常珍爱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墙。城墙为宋代重筑,尔后迭有修葺。城墙周长7174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 10米。城有四门,并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城门与瓮门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这种门向的特殊设置,不仅有利子军事防御,而且还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明代为了加固墙基,于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扩城泊岸,保护城墙不被水冲蚀。古人赞其“若匹练之横亘也,菪生铁之焰祷也”。城内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额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城墙的真实写照。 1991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保护了城内十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再次显示了它的特殊功能。在古城南门东墙上嵌着一块石刻,上刻一个做行刺状的武士,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门里人”。细读碑文,品味历史,您或许会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望着那高耸的城楼,绵延的城垣,人们觉得这古城仿佛就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她的博大和精深,会令您痴醉留连。

  寿县博物馆

  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古城内,是安徽省较早的县级馆,也是地方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筹建于1958年,成立于1962年11月,现收藏文物及标本共2万多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62件(套)、二级文物145件(套)、三级文物1443件(套)。我馆收藏具有显著地域特点,品位高,藏品丰富。寿县博物馆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春镇西大街中段,新馆于2001年7月兴建,2004年5月竣工,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近2万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为6558平方米。共有16个陈列展厅,2个综合展览大厅和1个综合学术报告厅,是一座集收藏保管、学术研究、陈列于一体、外观仿古,内部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楼。新馆展陈列面积为2650平方米,设有《楚都遗珍》、《汉魏流韵》、《古窑重光》、《佛都艺术》、《彩瓷缤纷》、《汉墨流芳》、《碑刻精粹》、《人物英华》和《馆藏精品》九个专题展。

  柏家台遗址

  1985年4月,在寿(县)蔡(家岗)公路拓宽工程施工中,于今东津渡西公路边沿发现一古代建筑遗址,总面积约三千平方米,因遗址天柏家台村,故名为柏家台遗址。省、县文物研究工作者,对遗址作了发掘,发现有大型石柱础、长方形铺地灰砖和四叶纹、山字勾连纹槽形砖,凤鸟纹、树云纹圆瓦当等遗物,建筑规模宏大,器物纹饰丰富多彩。参加全国楚文化研究会的人员亦专程来此考察,引起考古界的高度重视,“认为该遗址可能是楚郢都寿春城内宫殿建筑的一部分,是楚文化考古的一大发现。”

  留犊祠巷

  又名留犊池巷,巷内有留犊池遗址和时公祠。时公祠亦名留犊祠,这是为纪念东汉末年寿春令时苗而修建的。据古籍记载,时苗是乘一辆自带的黄母牛拉的牛车,拖着简朴的行囊去寿春赴任的。居官岁余,牛生一犊。及去任,他把牛犊留下,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苗婉拒,毅然留犊而去。由此而名闻天下。后人为了纪念时苗,即把牛犊饮水之池取名留犊池,并在池畔建留犊坊。明成化年间,寿州知州赵宗,始建时公祠供人祀之。后年久荒废。现在的时公祠是1990年当地政府拨款重修的。一千多年来,许多地方-和骚人墨客常来池畔瞻仰凭吊,留下了许多赞颂时苗清风惠政的诗篇。

  清真寺

  寿县清真寺,位于县城内南大街留犊祠巷西清真寺巷内,坐西向东,占地5632平方米。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寿县清真寺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康熙年间续建前殿,清道光、光绪年间,民国时期均进行过维修,现存清真寺是建国后,国家及省、县人民政府拨款修缮的。这座宏伟的建筑是仿北京故宫太和殿的设计建造的。结构雄伟,高大巍峨,飞檐半拱,庄严肃穆,工艺精湛,造型完美,砖刻、木刻、石雕技艺极为罕见。

  相传寺址原在寿县西门外,清初由于当地穆斯林人口日增,经济繁荣,故将该寺迁至今地。殿前为一开敞庭院,正中用石砖铺砌成宽大路面,古木荫森。正面大殿5间重檐,巍峨庄严、肃穆。

  前后殿同为重檐歇山带拱型制。周围廊并用石廊柱,以勾连搭做成,同为5间11檩。屋顶瓦件使用筒板瓦,正脊微有升起,两端用大吻,重脊头上用坐兽。大殿内部用“彻上露明”造,梁、枋、柱、墩全露于外,不用天花遮盖,使殿内高度直到脊檩,并利用斗拱等作装饰,显得高敞华丽。殿内凹壁以阿拉伯文作装饰。“呼图白”亭顶用三重檐式,制作精美。此寺整体建筑宏伟壮观,构思精巧,装潢华美。《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一书称为“国内较为少见的巨大华丽的伊斯兰教建筑”。

  报恩寺

  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偶,旧名崇教禅院,或名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一万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铜铸十八罗汉,原在县城北门内圆通寺,1962年移入报恩寺。现存15尊。这些造像体积不大(通高63—67厘米),但神情意态栩栩如生,其造型则表现出简练浑厚的特点。由像背刻字知其铸造年代为明万历三十三到三十五年(1605—1607)。1961年6月9日,安徽省文化局公布这些造像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走到东大寺巷尽头,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已倒塌。残存的塔基危及游人安全,于1977年拆除时,发现塔基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鸟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大殿内东、西、北三面是省级征战保护文物泥塑十八罗汉和唐、宋、明、清四代的木雕、铜铸造像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进入殿门,正中摆放着半人高的铜香炉,你别小看它,州人都知道这叫“城里城”,因为城里的主要名胜古迹均铸在香炉四周壁面上,所以叫“城里城”,此亦为八景中之一景。大殿东侧是僧祖堂及涤尘精舍,两侧是禅堂、维那寮。

  穿过大殿,即来到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肃穆典雅。越过西侧圆门,即来到新建的“碑园”。在这里不仅可以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而且何以漫步在古朴典雅的长廊之中,抒发思古之幽情。

 古战场

  寿县地处南北冲要,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历史上这里战争频仍,公元383年的秦(前秦)晋(东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八公山麓,寿阳城下。这场战争不仅再次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有意义的历史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和可为凭吊的历史遗迹。

  寿县孔庙

  位于城内西大街,元代建。自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先后维修、扩建42次,形成一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建筑群体。

  庙宇坐北朝南,占地约2万平方米,前有大照壁、文明坊、文笔亭,东有文昌宫,西有忠义词、节孝词、节孝坊。中轴线上为五进重院:第一进院落前有“浮宫”、“快睹”、“仰高”三坊,后为“根星”、“金声”、“玉振”三门,左右“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坊相向;二进院落中心为“伴池”、东礼门、西义路。池北中轴线上为“前门”,其耳房为名宦词。西为乡贤饲;三进院落主体为大成殿,两侧为东西点。

  大成殿后由“救救“坊”与左右“升堂”、“入室”二门组成第四重院落;明伦堂居后,其东侧为崇圣饲,左右接 垣墙而形成第五进院落。近年因市政建设,部分建筑相继拆除,现存有“浮宫”、“快睹”、“仰高”三坊,以及伴池、前门、名宦词、乡贤词、大成殿、明伦堂、奎光阁等。195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奎光阁

  在寿县城关西街中段、孔庙东侧。又名魁星楼。是原文昌宫的重要建筑。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训导丁济美于文昌祠后建义学三间,后改为奎神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知州张佩芳在奎神殿旧基上建楼三间,以“文昌与奎星皆世之人所谓文章司命”之意,匾其楼曰“奎光”。道光元年(1821年),知州龚式觳感于建楼“四十余年,木石倾?,黝垩剥落,岌岌乎旦夕不能保”,乃于奎光楼旧基上改建为奎光阁。阁为3层,木结构,台基至室瓶顶高约20米。平面呈六角形,底层面阔4米。由第一层起,高度逐层递减,面阔逐层收缩。二、三层无廊,各面均开窗。一、二层沿内壁设梯,游人可拾级而上。登楼极目四望,青山起伏,烟波苍茫,八公仙境、珍珠涌泉、东津古渡、西湖晚照如在画中。如凭楼观赏夜景,万家灯火如繁星闪烁,古城新貌尽收眼底。

  斗鸡台

  斗鸡台亦称北鸡城。遗址位于城西南15公里,寿(县)正(阳)公路北侧,邸家小郢西60米处。相传为楚王斗鸡的地方。台上台下都有近似黑陶系统的陶片分布。195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秋,曾作试掘,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遗址。

  淮南王墓

  刘安墓位于寿县城北门外八公山下,北依四顶山,南临低水,墓前存有清同治八年(1869年)吴坤修楷书“汉淮南王墓”碑。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之寿县人民政府拨款依“覆斗式”原墓形重修。墓地占地2366平方米,四面筑1米高度青石护土墙,迎面镶石刻保护标志、重修墓碑记和管理规定。墓南铺筑连接合(肥)阜(阳)公路的通道,墓周人行道设有青石栏标。为寿县城北又一处引人注目的胜迹。刘安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袭父封为淮南王,都寿春,《淮南子》一书编者,后以谋反罪自杀葬此。

  廉颇墓

  位于今寿县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约3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

  高大的墓冢倚青山而建,面朝扶陵谷,奔腾的淮水,绕陵墓而去。墓高约有二十米,墓底的周长大约了也有三百米。墓地周围是新建的酥梨园、桃园,估计也有近七十公顷。据说,此墓是当地政府于近年重修的,由著名书法家司徒越先生题墓碑,“赵大将军廉颇墓”七个大字,着实出手不凡。


partner200724882


1986年12月8日,寿县成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淮南市下辖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全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耕地178万亩,拥有25个乡镇、137万人。 寿县是安徽省最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 寿县拥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2个,有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古城墙、孔庙、清真寺、寿春城遗址、刘安墓)。寿县还是安徽省7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芈月传中的黄歇正是此人,在寿县南门外的雕像!楚国的都城!

则天15


1.寿县是今安徽省内第一个崛起的城市,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2.寿县境内名胜古迹胜多,安丰塘水库是中国古代四大著名水利设施之一。比都江堰早170多年。而且都江堰在修建上,也大量借鉴了安丰塘成果。

3.寿县是世界最早的管型火器发源地,最早的火铳就是骁勇善战的寿春兵为了抵抗蒙古人而发明的。

4.寿县的历史底蕴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就说说寿县古城墙,这是现今中国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宋代古城墙,别拿山西平遥和云南丽江比,年代不一样。只是平遥和丽江经过多年的商业开发,所以听着名气更大一些。但是从考古来说。寿县城墙的文化价值很高一些。

5.以上几点并不全面,不能全面概括寿县的人文历史文化背景,但是作为寿县人,却实实在在的感觉到寿县的一天比一天好,发展也越来越快。所以对寿县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是很有必要的


枫林落叶15


寿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比较长的历史。寿县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它的历史至少能够追溯到夏商周时期。所以作为一个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他首先拥有的就是悠久的历史。


第二点就是因为寿县有着许多代表着人类文化文明的历史古迹。寿州窑就算的上,是其中的一个,除此以外还有铜铸十八罗汉、金棺、银馆、斗鸡台遗址、廉颇墓、柏家台遗址、楚大鼎等,在这里还曾经发现了淮南王墓等。历史发展到现在,这里已经出土了不少的文物,目前有些陈列在博物馆里,有些在战乱年代遗失。


单于7


寿县以前一直是六安市的一个县!淮南市解放前是寿县的一部分!解放后因煤炭资源国家把它单独从寿县划出来成立市!做为一个寿县人是真心不喜欢淮南的!那地方环境奇差、污染严重!民风因煤矿而变得匪气重!


zhangh4


淮南寿县,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原因很简单。第一个历史非常的悠久。有记载的历史,大约有四千多年,传说舜帝曾在这里耕种。


其二:四千多年的历史,给注入了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有的人会说,为什么淮南人,经济不是很发达,但是能看出别人很放松的感觉,别人经历的多了,自然也就对很多事情看淡了。这种东西融入了淮南人的血脉之中。

其三:当地的各种历史景点,特别的多。并且村里还是,豆腐的发源地。历史上很出名的,肥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我们所手指的两个成语,风声鹤唳和投鞭断流。都是和这里有关。1986年12月8日,寿县成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明天在干嘛


寿县古时叫寿州,历史悠久,风物宜人。寿县的古城墙古色古香,已有上个年历史,仍保持良好,




在安徽全国极为少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