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速巡航失控, 有多少人成了高科技的小白鼠?

《河南一奔馳車高速失控狂奔 車主命懸一線》的新聞絕對是這兩天汽車圈的爆點。定速巡航的原理。開啟定速巡航後,駕駛員無需對油門和剎車踏板進行干預,就能讓車輛保持設定的速度行駛,因此這一功能在長時間高速行駛時尤其受到歡迎。

定速巡航功能是通過發動機ECU收集車速信息後與設定車速進行比對,再通過電信號的形式對節氣門進行控制,其加速原理與我們日常駕駛時一致,只不過我們是通過腳部對油門踏板進行控制來傳遞電信號控制節氣門開度。不過作為電子系統,其失效的概率一定是存在的!

定速巡航失控, 有多少人成了高科技的小白鼠?

而近日,國內首例特斯拉"自動駕駛"致死案取得新進展,特斯拉公司已經承認在案發時車輛處於自動駕駛狀態。這起發生於2016年1月20日的車禍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自動駕駛儘管很美好,現在絕沒有到成熟的地步。

這無疑給當下最受關注的自動駕駛領域敲響了警鐘:在科技界,但自動駕駛卻有些特別,因為它關乎人們的生命安全,盲目炒作自動駕駛技術,不僅用戶要承受由此帶來的嚴重後果,自動駕駛企業也脫不了干係。當前自動駕駛汽車是有等級化分的,此等級是由 SAE International(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制定的。目前行業內主要採用SAE標準,該標準根據自動駕駛汽車的智能化與自動化程度水平,共分為以下6個等級:無自動化(L0)、輔助駕駛(L1)、部分自動化(L2)、有條件自動化(L3)、高度自動化(L4)及完全自動化(L5)。

目前市面上售賣的車輛,基本都在L1~L2等級,達到L3等級的車輛預計會在兩年內上市,至於L4還處在實驗室研發階段,更不用說L5了。

在互聯網科技界概念的炒作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整個產業的繁榮,從電商到O2O,從雲計算到人工智能,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喜歡炒概念。

定速巡航失控, 有多少人成了高科技的小白鼠?

2015年在美國,Jeep自由光被兩名黑客破解了Wi-Fi信號,並向車內寫入電腦程序,從而獲得了油門、剎車以及影音娛樂系統的控制權。掀起的一波汽車網絡安全話題。

另外,騰訊科恩實驗室遠程破解特斯拉MODEL S的事件也是一個反例,雖然科恩實驗室沒有透露他們具體的破解方式,但無外乎通過移動通訊或者無線信號等幾種方式,關鍵點在於他們的破解程序滲入到了CAN總線,對剎車系統實施了遠程操控。

定速巡航失控, 有多少人成了高科技的小白鼠?

這些案例都讓車企意識到,除了車門鎖、空調系統外,如果CAN總線上的發動機、變速箱、剎車等重要系統模塊被入侵或破解,會面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因此,車企在這方面做了相應的優化,重要系統的安全係數進一步增加,車聯網功能的拓展也越來越謹慎。

雖說當下科技發展風風火火,可是人工智還是要人工,要芯片,要軟件。就像我們普通人使用的電腦一樣,要硬件軟件的支持,人有很多種辦法可以控制他。而硬件本身也會產生很多問題。軟件會中毒,硬件會死機,這些電腦中的故障普通人使用電腦進應該都遇到過的。人工智能也不能例外。而不管是定速巡航還是自動駕駛,都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出現故障那是肯定的。

而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我們不能拒絕,但也不能絕對信任。那些用了定速巡航和自動駕駛而出意外的人難道不是成了別人的小白鼠。生命只有一次,廣大消費者自己要長點心了。不要成為別人眼中的試驗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