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行業規範,提升專業品質——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團隊介紹

協和群英系列之八——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團隊

現代醫學已從“以量取勝”到“以品質為上”的方向轉變,現代外科學也演變為10個以上的臨床專科。麻醉學科亦蓬勃發展,形成了多個亞專業,然而眾多學科始終面臨著一個共同的挑戰——患者安全,並在此基礎上,共同關注患者就醫品質,聚焦患者預後,尤其是加速術後康復(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形成了多學科協作,既重視患者舒適安全,更關心臨床快速康復的綜合管理體系,可謂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作為國家衛健委麻醉質控中心所在單位,先後組織制定了多項行業規範和指南,逐步形成了包括西藏在內的全國省級麻醉質控中心的麻醉質控網絡體系。

在黃宇光主任的帶領下,科室團隊始終堅持以患者安全為中心,重視人文科學管理,以醫院大局為重,信奉“有為才能有位、重在作為”的理念,在圍術期個體化的管理與強化患者安全方面精耕細作,融入多科協作,改善患者預後。

在國內率先開展並推廣了術後患者自控鎮痛泵(PCA)技術,在醫院的支持下,大力推進不良事件上報及PDCA制度,手術三方核查機制,完善手術麻醉平臺建設與優化。

引領手術安全平臺建設建立手術麻醉安全管理體系

引領行業規範,提升專業品質——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團隊介紹

張秀華主任與鄭朝紀教授及巡迴護士進行術前三方核對

“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現代麻醉學科已從單純”打一針”的科室發展成為醫院樞紐性的支柱學科,是承擔著為患者安全保駕護航和舒適化醫療的核心科室。

手術安全三方核查: 2009年,北京協和醫院在國內率先提出手術安全三方核查制度,得到國家衛健委的高度認可,且作為一項重要制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不良事件上報: 2010年,率先提出並實行不良事件上報制度,堅持將手術、麻醉相關不良事件及時上報,推動醫療安全工作的PDCA。

手術麻醉安全管理體系:2015年,北京協和醫院牽頭衛生行業科研專項“現代手術麻醉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與推廣”,全員培訓三方核查,並進一步精簡內容、細化分工,完善臨床流程。

麻醉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工作:

2011年起,北京協和醫院承擔國家衛健委麻醉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的工作,起草麻醉學科第一個衛生行業標準即《麻醉記錄單》標準(WS),編寫“麻醉科質量控制專家共識”,並於2017年共同創辦了《麻醉安全與質控》雜誌,以提升麻醉安全與質量,提高全國麻醉的整體水平。

應對臨床用血緊張多方位改進圍術期血液管理

引領行業規範,提升專業品質——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團隊介紹

虞雪融教授管理自體血回收系統

臨床用血是保障患者安全、改善預後的重要方面。術中用血緊張是手術科室的瓶頸和難題,異體輸血可致多種感染及相關併發症,且異體血供不應求現象時有發生。

北京協和醫院早在1998年積極開展術中自體血回輸技術,倡導“圍術期血液管理”,連續8年北京協和醫院舉辦了“合理用血宣傳週”。

2014年,在國內率先提出“血液安全預警”理念,建立血液安全預警系統,力爭把輸血相關併發症發生率降到最低。在醫院手術量逐年增長的同時,異體用血量同比逐年下降。

同時科室注重科研創新,獲得了多項血液管理相關轉化醫學課題,包括衛生行業科研專項-臨床有效輸血及血液風險控制技術應用研究與推廣。輸血相關研究發表了多篇SCI論文,部分文章發表在LANCET及LANCET HAEMATOLOGY等國際頂級雜誌。

注重轉化醫學深入探討急性慢性疼痛治療

引領行業規範,提升專業品質——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團隊介紹

(任立英主管護師進行術後急性疼痛服務(APS)查房)

術後疼痛影響患者的術後康復,做好術後疼痛管理是對圍術期患者安全舒適化管理的延伸。

術後疼痛管理方面:1994年麻醉科在全國率先開展患者自控鎮痛技術,2004年成立急性疼痛服務(APS)小組,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術後鎮痛服務。常規術後隨訪48小時,同時承擔24小時疼痛會診任務;2016年APS數量達6000例/年,且已完全實現電子化記錄。

慢性疼痛治療方面:於2000年開展疼痛門診,目前年門診量8000餘例。先後在慢性疼痛的機制與生物干預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基礎研究,已結題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積極融入多科協作提高患者生活品質(ERAS)

引領行業規範,提升專業品質——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團隊介紹

(黃宇光主任組織多科協作搶救過敏性休克患者)

在安全的前提下,聚焦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後已成為臨床麻醉的熱點和追求。ERAS理念源於一個事實,即:沒有一個單一因素或單一學科能夠改善手術患者的預後問題。如今多科協作ERAS覆蓋了術前、術中、術後整個圍術期,優化圍術期管理措施,努力降低手術應激,改善患者預後。

作為ERAS領域的麻醉學專家,黃宇光教授和麻醉同仁編寫了麻醉及相關領域的多篇ERAS專家共識,搭建相關亞專業手術麻醉團隊,全面開展ERAS的圍術期臨床實踐,致力於優化麻醉方式選擇、改善圍術期患者體溫、精細化圍術期監護。逐步形成了ERAS臨床管理流程,推進了術後患者快速康復的進程。此外,在國際上ERAS流程相對欠缺的術式中,嘗試開展ERAS管理,與相關科室建立了良好的多學科合作模式,不斷磨合,總結改進。目前開展ERAS研究課題6項,已發表相關文章10餘篇。

引領行業規範,提升專業品質——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團隊介紹

患者安全是麻醉永恆的主題。雖然手術有大小,但麻醉無小事。做麻醉要“麻得過去、醒得過來”,就好比開飛機,既要保證能夠起飛,又要能夠著陸。起飛、飛行和著陸必須平穩。人體的複雜性決定了麻醉的風險性和挑戰性,面對飛速發展的現代外科學的剛性需求和日益嚴峻的臨床挑戰,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始終立足臨床,砥礪前行,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精心打造手術安全平臺,為確保患者安全,提升患者的醫療品質不懈努力。

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作為中國最早的麻醉科之一,謝榮、趙俊、羅來葵、羅愛倫、任洪智、賈乃光、高文華、葉鐵虎等前輩的耕耘付出,帶動了全國麻醉學科的發展。作為北京協和醫院著名老教授的傑出代表,羅愛倫教授曾任CSA主任委員,並被英國皇家麻醉學院授予英國皇家麻醉學院院士稱號,是全國政協委員,她為學科發展和人才梯隊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帶領中國麻醉界自強規範並逐步走向世界麻醉舞臺。

引領行業規範,提升專業品質——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團隊介紹

羅愛倫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是國內首批成立的麻醉學二級學科之一,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公佈的“中國最佳專科排行榜”中連續多年位列全國麻醉學科第2名。

2002年成為國內首個教育部麻醉學國家高等院校重點學科。

2014年聯合北京多家三甲醫院正式成立北京協和醫學院麻醉學系,黃宇光教授擔任學系主任。

2006年,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成為衛生部麻醉藥物臨床試驗(GCP)基地,同年成為北京市首批麻醉專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2010年成為首批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單位。

2011年成為衛生部麻醉學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暨主任單位。

作為國內頂級醫院的麻醉學科,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在保證臨床麻醉安全的同時,創建了一系列國內高效規範的臨床麻醉管理標準,不斷弘揚協和麻醉優秀文化傳統,使科室成為吸引和培養優秀人才的搖籃。不斷加強學科內涵創新,在臨床安全和規範,國際化標準的學科建設方面,努力引領麻醉學科發展的未來。

科主任簡介

引領行業規範,提升專業品質——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團隊介紹

黃宇光教授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國家衛健委麻醉專業質控中心主任,世界麻醉學會聯盟(WFSA)常務理事、WFSA亞澳區常務理事兼秘書長。先後獲得“國家衛計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獲首屆國際華人麻醉學會ICAA“中國麻醉學領軍人物特殊貢獻獎”, 2018年獲得愛爾蘭國家麻醉醫師學會榮譽院士稱號,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北京市政協委員。

引領行業規範,提升專業品質——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團隊介紹

引領行業規範,提升專業品質——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團隊介紹

汪一

醫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曾赴荷蘭Erasmus University交流學習,博士畢業後進入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工作。

(本文首發於協和醫學雜誌微信:xieheyixu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