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投保誤區:數據說話,爲何不能選擇分紅返還型保險

避開投保誤區:數據說話,為何不能選擇分紅返還型保險

00 前文提要

之前我發表了一篇文章,《避開投保誤區,普通人應該如何用保險保障一生》,

有讀者說不理解為什麼不能買分紅返還型保險,還跟我爭論這些保險能夠保本、能夠理財、還能保險,一舉多得。

消費型保險只是單純花錢,遠不如分紅返還型的誘人。

蠢不可及!

避開投保誤區:數據說話,為何不能選擇分紅返還型保險

爭論太多,我的小暴脾氣就上來了,非要讓這些人心服口服。查找數據,建模計算,使用python編程,統計收益。

下面通過數值分析,以兩款保險產品為例說明為什麼分紅返還型保險都是坑。

01 分析根據

首先介紹兩個概念,我後面的分析都是建立在這兩個根據上。

1 因為通貨膨脹,錢一直在貶值

我們現在是市場經濟社會,在市場經濟中,保持一個適度的通脹對於經濟必不可少。國家也會採取各種政策維持一個合理的通脹水平,一般來說1-3%左右。

通貨膨脹,具體體現就是物價上漲,貨幣貶值。每年相同貨幣買到的東西逐漸減少,大家也能感覺出來,現在100塊跟十年前相比,購買力損失了多少。

如果不通脹,或相反,會發生什麼事?

這叫做通貨緊縮,體現出來就是物價降低,同等數額的錢買的東西更多。大家就會握著錢不放,商品需求變低,工廠賣不出去東西,經濟迅速崩潰。所以通縮是政府極力避免的。

因此,在正常發展中,貨幣是逐步貶值的。

2 複利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其威力比原子彈更大。”

以數字說話,10萬元以每年30%增長,50年後是497.9292億元,單位是億,將近500億,這個數字是真實的,並沒有一絲半點誇張的修辭。

複利最奇妙之處就是時間,10萬元年複合增長率30%,十年後只有138萬,在北京連個6環外房子的首付都不夠,但50年後,會變成498億元。

就是這麼暴力!

在這裡告訴大家一個72法則,快速估算複利大小:如果某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是x%,那麼72/x年後翻番。舉例說明如果收益率為10%,那麼7.2年後總收益率為200%。

現在保險公司的絕大部分利潤都可以用複利和通脹來解釋。他們說返還的本金也好,利息也好,在複利面前價值基本為0。如我前文所說,下文也將論證,連5%的年收益率都跑不贏。

而5%的收益率不要太簡單,放到餘額寶裡都可以達到4%左右的收益。包括定投指數基金,簡單買理財產品,靠譜的p2p都沒問題。後面我將專門發文講該怎麼基金定投,讓你每年收益率達到6%以上。

02 分紅型養老保險

這個坑,以我本身做例子。1993年,我3歲,我媽給我買了個養老型保險。

當時保險條款還沒這麼繁複。條款很簡單,200塊的保費,約定我60歲以後每年可拿200塊到我死亡,未到60歲死亡的話返還保費的160%,當做壽險。

200塊的160%,320塊錢,好多哦。所以這個產品的壽險功能我們忽略不計。

只能看養老功能。

如果當年200塊不買保險,拿來投資,假設5%的年收益率。

當我60歲時,200塊產生的總收益為200*1.05^57=3227.73,而我想賺回來,那麼至少活到60+3227/200=76歲。貌似還可以是吧。

但是,如果考慮到我60歲以後的資產還有收益,再給大家算一下。

假設我60歲以後又活了n年,要拿回收益,則需要

200(1.05n+1.05n-1+……+1.051+1.050) 3227.73*1.05n

求得上式n36歲,即我要活到60+36=96歲才能拿回收益。看來,只能寄希望於生命科學的發展了,請學生物的同學加油啊。

年收益率5%已經太保守了,如果年收益率達6%的話,我要多久拿回收益呢?

具體過程不表,結果是,我永遠拿不回來。如果收益率5.5%以上(估算),那麼不管我活多久,再也拿不回來了!

03 返還型意外險

養老保險不靠譜,那返還型的人身保險呢?

下面以一款市面上賣的較多、保險人員很喜歡推銷的產品作為示例,暫且命名為不靠譜意外險A吧。

基本條款案例如下:一個25歲的年輕人,每年交1510元,繳費10年,保障合同30年。如果未遇到意外,則返還已交保費的115%,遇到意外則按下圖所示的賠償保額。

避開投保誤區:數據說話,為何不能選擇分紅返還型保險

下面分析數字,假設意外一直沒有發生,30年後保險公司實際賺多少錢?

仍然以年收益率5%計算,如果10年中每年的1510元全部投入到理財中,那麼30年後總值

1510*(1.0530+1.0529+......+1.0521) = 52912元

而保險公司返還你1510*10*1.15 = 17365元,也就是說,這筆單保險公司30年後賺了52912-17365 = 35547元。

而如果每年購買固定金額的消費型,保障30年,那麼投保多少數額相當於30年後的35547元呢?

設每年保費為x,繳納30年,則

x*1.050+x*1.051+......+x*1.0529 =35547

求解x約等於500元。

也就是說,這筆返還型保險相當於每年花500元購買意外險30年。

需要注意的是意外險的保額是很高的,那麼每年500元能購買到什麼額度的意外保險?

我們以一個典型消費型保險為例:

避開投保誤區:數據說話,為何不能選擇分紅返還型保險

可以看到,每年繳費30塊,就可以享受意外身故險10萬額度,而你買的返還型的,則相當於每年花500塊。

當然,不靠譜意外險A裡面還包括:壽險已交保費160%;車、公務車、客運交通意外傷害險100萬;航空意外險200萬;以及住院費等,這樣加起來是不是就很值了?

這裡要解釋一下,保險條款裡面明確寫,這些項目不同時享有,而是單一條款觸發後,自動終止。也就是說列了這麼多條款,除了壽險2萬塊(已交保費160%)和意外險10萬塊賠償以外,其他最多賠一個。

我們來算一下,支付寶上自駕車意外險10萬保額,一年交費只要8塊錢,100萬保額也就80元;航空險更是便宜的令人髮指,20塊錢一年可保200萬。

也就是說,這款保險產品,對應於消費型意外險,最多保費為30+80+20 = 130元每年。而你買了不靠譜意外險A,相當於每年交500塊,差了四倍。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啊。

04 那有沒有稍微靠譜的返還分紅型保險?

很不幸,沒有,一個都沒有。

避開投保誤區:數據說話,為何不能選擇分紅返還型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