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印象

大红袍印象

大红袍是武夷山的一种茶树,依现行的说法,由此种茶树派生出来的茶叶及这种茶树的品种也都叫大红袍。因此,这大红袍绝对不是衣服,而且和任何纺织服装无关。

大红袍长在武夷山景区的天心村,那里有一个天心禅寺,天心寺是武夷山规模最大的佛教庙宇,最早这里是道教的宫观,后来道教衰微,就变成禅院了,而大红袍茶树就在寺庙附近。因此,这大红袍就有些仙风道骨了。

关于大红袍,有一个传说,说是过去有一个书生,要进京赶考,到了附近,突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后来,当地村民用这茶叶熬汤给书生喝,喝了茶叶汤以后这书生的病就好了,书生进京,考取了状元,皇帝赐其大红袍,这书生感谢茶树治病之大德,回到武夷山,答谢茶树,就将皇上所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此茶树遂名之为“大红袍”。

大红袍印象

其实我是很不相信这个传说的,说茶叶能解渴生津,发散风寒,这可能不假,要说能治重病,看来有些不确实,何况,这茶树所在之地又非官道,哪有书生拐到此处再上京?再说皇帝所赐之物,焉有随便乱扔于山野之中?总之是有此一说,无从考证,姑妄听之。我想,是不是这茶树所在是一片的悬崖,而这武夷山又是丹霞地貌,这岩石都有些暗红,或者哪一天,这太阳正好照在这片红岩上,把这茶树映得红灿灿的,因而命名为大红袍也说不定。

这里是武夷山岩茶的主要生长地,顺着这山垅往里走,一路上奇峰耸立,怪石嶙峋,一峰一石,奇峻挺拔,美不胜收。而这茶园就在这峰石之间,一丛丛,一簇簇,一圈圈,一行行的生长,散落在这碧水丹山之中,和其它地方的满山遍野的茶园大不相同。因此,这武夷山茶园又叫做盆景式茶园,因为其小,因为其精,因为其妙,因为其和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景中有茶,茶中有景,景茶交融,相映成趣。而这里云雾缭绕,阴晴不定,降水充足(武夷山年均降水近2000毫米,为福建之冠)空气潮湿,丹霞地貌由砂岩组成,砂岩风化后形成的土层又有良好的透水性。这优异的自然环境酿育了武夷岩茶的独特的岩韵风格。

大红袍就是这盆景茶园中的精品:

三面环山,北面的一幅峭壁突兀而起,在凌空之处有乱石垒就的一席大小的茶园,而大红袍就生长在这离地面三四米高的石壁上。原生茶树只有四株,都饱经沧桑般的苍老,又生机勃勃的清翠。这茶和岩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似乎没有这岩石就没有这茶树的灵韵,没有这茶树就没有岩石生动,刚和柔,大与小,动与静,揉合在一起,象茶,又象禅。

正面的山坡上有亭,那是饮茶品茶观茶的好地方,于是就有一阵阵的茶香,随着轻风在这小小的山谷里弥漫。静静的看着这茶树,好象在感悟:这世事的变迁,人情的厚薄,名利的得失,都在这茶香中了,慢慢的变淡,淡到只有这风,这雾,这茶,这岩,在漫不经心的看着你,在潇洒飘逸中永恒的存在。

大红袍的后面人迹罕到,翻过那山坡,还是岩石和峭壁,那里有两峰如壁,中间夹着一道的小涧,其水极清彻,这涧就叫作流香涧,到了春天,那里的野生兰花开了,那是满涧馥郁,遍地奇花,还真值得细细的赏玩。

大红袍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