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瓷器底足

各個時代、各個窯口的瓷器都帶有它們自身不同的DNA,這些不同點在器物的露胎處——底足往往有許多表現。在它們做胚、墊燒、出窯的時候就由於胚土原料的配比不同,顯示或紅、或灰、或白的胎色;修足時因各代工藝方法有異,就產生乳丁、跳刀、同心圓、旋挖痕的不同狀況;裝窯時由於墊餅或墊沙,器底也留下不同痕跡;入窯後又由於胎土含鐵元素隨水汽外洩使露胎處顯示桔黃、桔紅的窯紅色。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一般來說,斷代容易定位難。確實如此,一般的收藏者就是因為斷得了代,卻難分其真偽,懂得其物哪種造型、哪種紋飾、哪種特徵為哪個時代,哪種珍品。所以一見那種造型、紋飾都對的器物就激動,結果呢,一經鑑定便傻了眼。

突破口是什麼呢?不妨從底足著手。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古陶瓷鑑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鑑定瓷器真偽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真偽年代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

小小的底足傳遞了不同時代瓷器製作的諸多信息:包括原料、泥料加工、器物成型、修坯、施釉、窯具使用、裝燒、窯室火焰、出窯脫匣、後期修整……等等的信息,還傳遞了瓷器的時間和出土等信息,通過傳遞的信息綜合分析,較易找到感覺,避開假貨,發現真品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舉足輕重”的柴窯底足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世界“瓷都”——景德鎮傳統柴窯燒製瓷器的底足特點,景德鎮柴窯一般都是採用——敲底。遵循古法,通過傳統技術慢慢將底足打磨出來,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以祖傳窯為例,便是將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完美結合,將瓷器底足慢慢打磨呈現出來。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景德鎮柴窯

柴窯顧名思義是一種以松柴為燃料的窯,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柴窯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現在在景德鎮乃至世界上窯火依舊燃燒的的柴窯,一隻手也數的過來。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與氣窯盡在掌握之中的萬無一失相比柴窯瓷器多了一份驚喜,多了一份偶然,多了一份獨一無二,柴窯燒製的瓷器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精品值得珍藏的佳品。

墊餅

在經過泥料、器型、修坯、施釉一道道工序之後,裝入匣缽入窯之前還有一道特殊的工藝,專門在坯底部墊一個泥巴做的墊餅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不要小瞧了這一個不起眼的墊餅,它可是為瓷器的燒製成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一方面釉是流動的,釉水非常肥厚,因此在燒窯時會往下流,流到墊餅上;

另一方面這個泥巴墊餅還為了防止瓷器底部在燒完窯後,粘住匣缽,起到保護匣缽的作用。

在經過1300多度高溫的燒製後,墊餅和瓷器底部捏合的很結實。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這個時候就到了最關鍵的工序:處理瓷器底部。

“火煉刀”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專門的工匠先用傳統的“火煉刀”,也就是手上拿的鐵錐,將瓷器底部周圍突出來的部分一一敲掉,這時候的瓷器足底為假足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切割機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然後再利用現代技術切割機,經過時間的慢慢磨練把假足處理掉,真足也就顯露出來了。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老師傅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柴窯瓷器的敲底,是整個陶瓷製作過程中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需要耐心、最細緻的一步,稍有差池之前的心血便會功虧一簣,因此敲底師傅的選擇是馬虎不得的。

景德鎮祖傳窯的工匠師傅便是一位有著二十多年經驗的老師傅,一把火煉刀,一臺切割機,在他的手上彷彿有了生命一般,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用精湛的技藝,精心將一件件瓷器慢慢打磨,把祖傳窯陶瓷最美好的樣子展現給世人,將陶瓷的文化價值進一步昇華。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陶瓷來源於土與火的構築,一塊普普通通的泥巴,

經過工匠們的揉捏,赤裸裸的靈魂就有了雛形。

柴窯釋放出熱情的高溫,燒去那凡塵的雜質,

留下了經久不化的精華。

陶瓷,用最簡單地燒製成就了最複雜的藝術。

外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底足,卻隱藏了最多的信息,為後人留下了極其重要的線索。

內行眼中舉足輕重的底足,耗盡了工匠們的心血,經過一點一點細細的打磨,才能掀起它的神秘面紗,露出驚豔世人的真面目。

這一刻,一切都是值得。

底足丨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