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朝最後的柱石,戰敗之後皇帝親自寫悼詞,沒想到結果卻打臉

在明朝崇禎十五年,被清軍圍攻半年的松山城終於被攻破了,同時還俘虜了明朝的薊遼總督洪承疇。被俘之後的洪承疇顯示出了不凡的節氣,在監牢中蓬頭垢面,不分晝夜的大罵清朝,只求一死。但是無論洪承疇怎樣無禮,皇太極始終不為所動,反而不斷地命大臣前去勸降,但是每次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這讓清朝的元老很不高興:洪承疇不過是一個階下囚,敗軍之將,豈能讓陛下如此看重。皇太極卻有自己的小算盤:大清的目標是要入主中原,但是現在進入中原就好比瞎子摸象,非常的危險,但是如果洪承疇能夠為我效力,就好比提著燈籠走路一樣。

他是明朝最後的柱石,戰敗之後皇帝親自寫悼詞,沒想到結果卻打臉

請輸入圖片描述

雖然臣子們能夠理解這一切,但是如何能讓洪承疇投降才是當務之急,這一直沒有進展,皇太極也是絞盡腦汁。在一個月之後,大學士范文程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在范文程勸降洪承疇的時候,房樑上有灰塵落入了洪承疇的衣服之上,洪承疇下意識的將灰塵拂去,這一個微小的細節讓范文程判定,洪承疇原先必死的信念已經瓦解,而勸降只是時間問題。皇太極喜出望外,立刻就命令將洪承疇從牢中安頓到豪華的府邸之內,親自去遊說。

他是明朝最後的柱石,戰敗之後皇帝親自寫悼詞,沒想到結果卻打臉

請輸入圖片描述

在松山城被攻破之後,明朝朝廷上下都認為洪承疇已經為國殉身,於是崇禎皇帝在封賞之外親自寫了悼詞:“又聞卿絕食數日,氣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猶不冥。死事重於泰山,意氣化為長虹。”但是後來突然聽說洪承疇已經投降,可以想象的到崇禎皇帝怒不可遏,但是並沒有對洪承疇的家人動手。而皇太極雖然看重洪承疇,但是皇太極直到離世,都沒有重用洪承疇,只是充當顧問的角色。在多爾袞攝政時期,洪承疇開始大顯神威,建議清政府恩威並施,堅決打擊農民軍,對明朝的官民則以安撫為主,正因為如此,在清朝入關之後,北方並沒有特別激烈的抵抗。

他是明朝最後的柱石,戰敗之後皇帝親自寫悼詞,沒想到結果卻打臉

請輸入圖片描述

在北方安定之後,洪承疇開始打南方的主意,與此同時他派人到福建去接老母親北上團聚。洪承疇年幼喪父,從小跟著老母親長大,所以對母親是關懷備至,母子感情深厚。等到母親來到的時候,洪承疇滿心歡喜的前去迎接,但是母親剛一見面就那柺棍打他,罵他為什麼不能以身殉國,在這裡苟且求生,洪承疇瞅準機會溜之大吉,但是老人家卻在鬱悶中很快就離開人世。

他是明朝最後的柱石,戰敗之後皇帝親自寫悼詞,沒想到結果卻打臉

請輸入圖片描述

可以說在明朝所有的降將中間,洪承疇的功勞是最大的,皇太極、多爾袞、順治三朝倚重他也是有道理的。洪承疇死於康熙朝,終年73歲,也算是高壽了,死之後被追封為文襄,這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高的稱號了,但是洪承疇背叛明朝這件事,始終是他揮之不去的一個大大的汙點,直到今天也是讓這個爭議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