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業績分化明顯 吉利登頂成自主一哥

進入7月,各大自主品牌車企上半年銷售成績陸續發佈。從媒體和乘聯會公佈的數據來看,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自主品牌銷量出現了明顯分化。部分自主品牌繼續保持高增長,但仍有相當數量自主品牌銷量增長出現停滯甚至倒退。在國內車市進入微增長的新常態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分化、整合、淘汰的大幕已經拉開。

同比增速分化明顯 吉利汽車高銷量基數仍增勢不減

據相關媒體和乘聯會公佈數據,上半年國內SUV車型銷售4688944輛,同比增長僅6.3%。從增速來看,國內SUV車型上半年銷量增長明顯放緩。受此影響,在SUV市場佔據絕大多數份額的自主品牌車企銷量告別普漲格局,銷量增長更多依靠品牌、營銷、產品力等硬實力。

據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自主品牌未來5年競爭將更加激烈,市場格局一旦形成,最後可能只會剩下幾家企業。此外,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在去年也曾經指出,自主品牌未來5年有5個能活得好就已非常令人滿意。事實上,自主品牌近年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判斷。數據顯示,昌河汽車在2014年、2015年與2016年的銷量分別是14.1萬輛、10萬輛、11萬輛,而2017年銷量僅4.98萬輛;2017年底,奇瑞汽車掛牌轉讓的觀致汽車25%股權。寶能汽車通過購買、增資等方式獲得觀致51%觀致汽車股權;此外,有關媒體近日更是爆出,因企業經營困難,北汽幻速/比速突然宣佈停產40天。

自主品牌業績分化明顯 吉利登頂成自主一哥

此外,2018年前6個月銷量超10萬輛的汽車企業共有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上汽乘用車等10家。其中,銷量出現同比負增長的自主品牌數量為5家;同時,第11至第20名的自主品牌車企中,銷量出現同比負增長的車企數量為8家;第21至第30名的自主品牌車企,銷量出現同比負增長的企業數也高達7家。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國內車市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弱勢自主品牌企業生存空間正不斷受到擠壓。

然而與弱勢自主品牌困難重重不同,吉利汽車、上汽乘用車、眾泰汽車卻又是另一番光景。2018年前6個月,吉利汽車累計銷售757931輛,同比增長53.5%;上汽乘用車銷售337835輛,同比增長49.4%;眾泰汽車銷售146371輛,同比增長56.1%。需要注意的是,吉利汽車、上汽乘用車去年同期銷量均超過了20萬,基數較高均並不影響兩家車企高速增長。

自主品牌業績分化明顯 吉利登頂成自主一哥

在今年前6個月銷量突破10萬輛的自主品牌車企中,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奇瑞汽車、東風小康、北汽銀翔均出現了銷量同比下滑。前6個月,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分別銷售466723輛、389531輛,同比下降10.8%、0.2%。同時,奇瑞汽車今年前6個月銷量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銷售186018輛。東風小康、北汽銀翔兩家車企下降幅度在10%左右,銷量分別同比降低8.9%、9.8%,銷售124986輛、108355輛。

在老牌自主品牌車企方面,華晨、江淮、海馬、天津一汽的表現讓人恍若隔世。彼時,華晨駿捷、江淮瑞風、海馬福美來、天津夏利何等意氣風發。但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華晨、江淮、海馬、天津一汽大有一些廉頗老矣的感覺。今年前6個月,華晨汽車僅銷售19616輛,同比降幅高達50.3%;江淮汽車銷售68892輛,同比降幅20.7%;天津一汽、一汽海馬6個月銷量則還未破萬,分別銷售9796輛、5586輛,分別同比增長6.8%、下跌62.1%。

國內SUV熱潮也曾成就了一批新晉自主品牌企業。比如,以斯威系列為主的華晨鑫源、漢騰汽車、生產英致的濰柴汽車以及擁有幻速系列的北汽銀翔。從今年前6個月的數據來看,除漢騰汽車同比增長17%外,無論是華晨鑫源、濰柴汽車還是北汽銀翔都難提當年之勇。2018年前6個月,華晨鑫源銷售24858輛,跌幅高達46.2%;濰柴汽車銷售6947輛,同比下跌30.4%;北汽銀翔銷售108355輛,下跌9.8%。

SUV市場增速放緩影響自主品牌業績

從整體來看,造成各自主品牌銷量分化的重要原因在於SUV市場增速下滑。從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奇瑞汽車、東風小康、北汽銀翔等自主品牌的銷量結構來看,SUV在各家自主品牌所佔據的銷量份額都較重。SUV市場增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各大自主品牌的銷量。

自主品牌業績分化明顯 吉利登頂成自主一哥

此外,營銷能力的差異也導致了各家自主品牌表現各異。隨著社交媒體的爆發式增長,以及中國車市走向成熟,國內汽車市場對於車企營銷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據瞭解,購買榮威RX5的用戶超過70%都選擇了互聯網版本。上汽乘用車近年來力推互聯網汽車顯然也抓住了風口。此外,吉利汽車近年通過收購沃爾沃,入股奔馳賺足了關注度。同時,通過打造帝豪、推出定位中高端的領克品牌,吉利也成功實現了品牌形象升級。但反觀另外一些自主品牌的營銷方式,大多僅僅為賣車而賣車,並不善於整合資源,出奇制勝。

利用傳統車型平臺打造1臺新車的時間需要40個月時間研發。但通過打造新的車型平臺,新產品研發時間可以縮短至18-24個月。應該說,不斷提升企業自身運營效率也是部分自主品牌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從推出車型的力度來看,吉利汽車在售及即將上市車型達到13款;在新能源方面,吉利汽車也擁有博瑞GE PHEV、帝豪GSe、帝豪EV、帝豪PHEV等四款車型;上汽乘用車榮威品牌、MG品牌則分別擁有6款,共12款產品在售。然而,部分自主品牌銷量卻主要集中在一兩款產品,新車推出速度也較慢,不能很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國內市場。

在今年上半年的國內汽車市場,眾泰汽車算得上是一匹黑馬。在國內汽車業,一直流傳眾泰汽車全系“逆向”世界知名車企的故事。然而,消費者用十多萬就可拿下心裡所期盼的“保時捷”,可以開一輛和豪車外觀相似卻價格低廉的新車。眾泰就此抓住了不少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事實上,國內自主品牌整體早已告別了模仿階段。但眾泰汽車對於市場需求和節奏的把控卻是值得稱道的。

自主品牌業績分化明顯 吉利登頂成自主一哥

伴隨國內油價上漲,國內消費者對於SUV的喜好或許會暫告一段落。對於主要依靠SUV車型的自主品牌而言,如何快速切換將成為繼續生存的關鍵。在轎車市場,吉利旗下的帝豪、帝豪GL兩款轎車在6月分別銷售19378輛、13819輛,分別位居月度轎車銷量榜第7、第15。顯然,吉利汽車已經提前在轎車市場站穩了腳跟。此外,2018年上半年比亞迪燃油車總計銷售14.96萬輛,同比增長19.6%。其中MPV車型宋MAX銷售8.1萬輛,貢獻了燃油車54%的銷量。比亞迪在MPV市場也同樣重新找到了增長點。因此,對於自主品牌而言,只有不斷變化才能在最後的較量中存活。自主品牌不斷分化的業績已經拉開了自主車企淘汰的序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