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華爲、阿里、騰訊如何利用股權成就龐大商業帝國

當年晚清名臣曾國藩,“以眾人之私,成就一己之公”,如今信息通訊巨頭華為任正非,卻是“以眾人之私,成就眾人之公”。任正非大私無私,面對生存危機,能夠駕馭“慾望”這支虎狼之師,做出接地氣的中國創造,離不開股權,說的具體點,離不開股權激勵,本月26,27日, 並就企業股權問題同華為首席分析師龔海臻進行溝通交流。

華為對於股權激勵的做法

華為從創立初期就確定了股權激勵機制,基於不同時期的經濟形勢和公司發展規劃,至今已實施了4次大型的股權激勵計劃。華為的成功,不是“墊子文化,”也不是什麼“狼文化,”而是基於全員持股的股權激勵這一頂層制度設計!

為什麼華為這麼有活力,而且這種活力能夠保持20年,是因為6萬名員工都有股權,股權讓員工昇華了。很多企業到華為去考察,研發型企業應該怎麼管理?這種企業光靠流程是不夠的,必須要靠內在的推動力。一個股權激勵制度,如果不能觸動靈魂是不能長遠的。

任正非自己只有1%左右的股份,其他都是分享給員工,為什麼他能利用1%的股權掌舵華為,讓它成國際知名的產業巨頭?華為股權激勵實施成功的前提是什麼?您渴望瞭解華為15萬員工8萬人持股佔公司99%的這本股權簿嗎?

案例解析:華為、阿里、騰訊如何利用股權成就龐大商業帝國

阿里巴巴對於股權激勵的做法

1998年的一個夏夜,某個公司的員工被集合在一起,從最基本的“股份”、“股東權益”開始瞭解,接著簽訂了十八份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股份合同,他們就是如今的阿里巴巴和“十八羅漢”。

阿里巴巴如何從名不見經傳的公司迅速打造成如今的商業帝國?馬雲的敏銳商業嗅覺功不可沒,但馬雲信奉的“員工第一”的思想並真正落實股權激勵、導入合夥人機制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股權激勵的不是員工,而是公司的未來。阿里巴巴股權激勵計劃將40%的股權用於阿里巴巴(上市公司)和螞蟻金服(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對於非上市和上市公司的員工,阿里又有怎樣的考核機制和區分呢?

對於騰訊股權激勵的做法

2018年雙十一是騰訊成立20週年紀念日,馬化騰將向員工授予每人300股騰訊股票,作為公司成立20週年的特別紀念,根據騰訊的發展狀況,至少有超過3萬員工每人獲得價值超過52000元人民幣的股票。

騰訊不止一次帶給員工股權驚喜,從2007年開始便有長期持續的股權激勵規劃。向有志於在公司長期發展、且績效表現持續優秀的骨幹員工提供公司股票期權,讓員工能分享公司業績增長,使員工個人利益與公司發展的長遠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

格局決定結局,任正非,馬雲,馬化騰有一顆成就員工的心,他們巧妙的引入了股權激勵機制,才有了今天的華為,阿里,騰訊等商業帝國。而你的企業,還在猶豫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