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小心步GE後塵!

華為:小心步GE後塵!

GE:一個由大發明家愛迪生創立、曾經市值全球第一,一個擁有126年曆史的百年企業,終於退下神壇,漫長的光榮史好像走到了尾聲(儘管他還是一個年營收額超過1221億美金的超級巨無霸企業)。

2017年6月12日,GE前任CEO傑夫·伊梅爾特在服務16年後退休,退休當天,GE股票大漲。這個曾經以職業經理人聞名於世,曾經培養出最令人仰慕的商界領袖的黃埔軍校,今天卻“被”用這樣的方式謝幕。在傑夫之前,包括傑克·韋爾奇——曾經的全球第一CEO,和他之前的六任領導者,每一位都是其所在時代最優秀的經理人。

2018年6月19日,GE自1896年進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以來,堅守了逾百年的行業老大地位終於不保,因業績表現過差被踢出局了。

2018年,GE債券評級為A2,從2001年的AA下跌了五級,並且交易價格與Baa評級一致,高於垃圾一級。

2018年,GE的市值勉強超過1500億美元,從2001年的4000億美元蒸發掉了三分之二。

2018年6月26日,GE公佈業務戰略評估結果,未來將聚焦於航空、發電和可再生能源

三大板塊,力爭成為一家業務更精簡、實力更強勁、技術領先的高科技工業公司

在我們分析GE近年來發展歷程和失敗原因時,基本可以找到以下幾個線索:

1、 美國市場環境從牛市轉向熊市:1980年~2000年,是美國經濟發展最好的二十年大牛市時期,GE市值從1981年的140億美元增長到了2000年的4000億美元;而自2000年互聯網泡沫,2001年911遭恐怖襲擊,2008年金融危機,接著就是數字化革命帶來的高科技企業大發展的時期,GE掉隊了。

2、 核心業務增長乏力;缺少研發技術的長期投入,如電力業務一直未見增長。

3、 機構臃腫,經營成本太高。

4、 CEO和經理人的戰略失敗,資本運作的金融業務,併購或收購,大部分是失敗的手筆。

今天,我拿華為跟GE作對比,一點也不是危言聳聽。讓我們看一下2017年的華為跟1981年的GE的橫向比較表,也是一張時光穿越比較表。

華為:小心步GE後塵!

時光穿越比較表

從上表就可以看出:華為與GE除了基本業務的服務內容不一樣,其它的相似度有多高?!有多嚴重的重疊度?!在GE的衰敗原因中,華為有幾條?!

我尊重現今國人對華為的高度評價和崇拜,也欣喜華為所取得的了不起的業績。華為經過三十年的奮鬥,儼然成為通信行業的老大。

人們看到的多數是漂亮的年報數字。無論是經營業績和品牌,華為已經成為國家的英雄,國人心中的偶像、企業爭相學習的楷模。大多數人並沒有感受到危機,也許華為內部不乏自知之明之智人,華為的高速增長已經掩蓋了華為的很多內部管理問題。今天的華為同上世紀80年代的GE幾乎是一模一樣,官僚盛行,大企業病嚴重。

比如:

  • 官僚作派、形式主義,浪費時間,無聊數字滿天飛。
  • 層級眾多:無數個管理者,無數個管理層級,錯綜複雜,無數個名頭,懂華為的人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
  • 陽奉陰違,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各層級經理只對上不對下。
  • 部門壁壘嚴重:華為部門牆超厚。
  • 無數個毫無意義的表彰大會,評出的傑出員工是被領導會意輪流坐莊的結果,可笑至極。不懂的外人以為是個榮譽,內部人都知道,那只是個笑話,拿獎金的依據。
  • 員工工作激情難以尋覓,太多的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員工參與的積極性低,被動地履行領導分配的職責。
  • 太多的管理人員,真正做事的人還要應付無數個管理者的質詢。需要改變不僅僅是技術和產品,更多是需要改變員工的態度。
  • 面對變革的態度:理智上是同意和支持的,但是感情上、行動上面臨重重困難和阻礙。

……

而立之年的華為,如果核心業務的長期競爭力不能有效解決,總有一天會陷入困境,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當公司失去競爭力時,公司員工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二十年前傑克•韋爾奇曾預言——“官僚體制已經沒有生命力。未來的公司組織將會是無層級、無邊界的,是一個由更多的電子技術、更少的人員進行管理的信息網絡系統。各種信息將變得更加透明。再也不會有某位領導能一手遮天,使偏於一隅的辦公室擁有巨大權力。” 今天,預言已成為現實。

當下的華為,需要的是一個“大刀闊斧”的變革者,不是什麼中庸改良派,更不是什麼謀略家,一個像傑克•韋爾奇那樣的變革家,也許還能再次延續二、三十年的輝煌和兩位數的業績增長。(至於Jack 在對金融業務的擴張,對接班人選拔上的功過暫且不予評價。)

事實上,GE是第一家在主流業務還很健康和盈利的情況下,開始大規模進行調整以增強競爭力的公司。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GE , 看上去業務太良好了,太強大了,盈利太高了(跟華為何其相似?!), 根本不需要進行什麼結構調整。1980年的GE,銷售額250億美元,淨利潤15億美元,6% 的淨利潤率,財富500強企業中的第十大公司,盈利能力排名第九。

於1981年愚人節接管GE大權的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拋棄官僚主義,將大公司改造成像小公司一樣的公司,打破壁壘、重建文化。他從第一天加入GE就差點被這種官僚風氣逼走,所以他要對公司進行硬件加軟件的變革,改變經營目標和理念,同時改變公司文化,只有將軟硬件結合起來,才能使公司更上一層樓,成為在精幹、高效、成本控制、全球化經營等方面數一數二的企業。

Jack上臺後的作為有:

  1. 搭建團隊,建立內部的強有力的支持核心。
  2. 變革吹風,營造全新的工作氛圍。
  3. 廢除不必要的審批程序、會議,授權到一線。
  4. 樹立典型變革案例。製造英雄,不斷傳播成功案例,傳遞他管理的信號,他想要的遠景目標、經營理念、公司文化和精神是什麼樣子。
  5. 變革之初,讓整個公司充滿“混亂、焦慮和困惑”,公司上下感到緊張,不知道明天會在哪裡?緊接著關閉工廠、辭退員工。
  6. 同時提升“軟”價值,投資在員工福利上、健身中心、賓館、會議中心,培訓中心。留住最優秀的人才,讓最優秀的人得到最優秀的對待和服務。
  7. 實施人才戰略。變革的發生是因為你把正確的人放到正確的位置上促使變革發生。先是人,接下來才是戰略和其它事情;更多的外來人,才能夠打碎既有的官僚體制。Jack找到了很多能夠幫助他實現夢想和追求的人。

多年後當Jack面對MBA同學詢問“在擔任CEO的頭幾年最後悔的事情”時,Jack的回覆是“行動時間拖得太長”。打碎玻璃需要更快速、更強硬一點。

今天,華為面臨著內外交困的風險和壓力

外部環境:競爭仍然激烈,既有來自美國的修昔底德保護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也有來自新技術的快速發展。5G尚未商業化,運營商業務增長停滯,消費電子終端手機行業也不再像過去十年高速成長。不管是來自運營商還是來自消費電子的競爭對手,他們拼的都更猛烈了。

內部困境:任老闆已來夕之年,老人家還能控制華為多久?不管是“公主”即位或是其它能者賢人,繼任者是否具備戰略企業家的眼光、格局和魄力?同時,還有既得利益的老臣子們,是否能夠服從和接受現實、擁抱新時代的變革?

再加上一大堆的管理問題。對標同一時空下大洋彼岸的美國優秀知名企業:員工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工作務實,響應即時,行動快速,管理高效;扁平化的組織結構,透明分享的信息、快速溝通,團隊作戰和群體決策。以營銷見長的華為,離那樣的管理,還是挺遠的……

如果在麻煩到來之後再對陷入困境的公司進行整頓,其代價極其高昂,甚至更加痛苦。在財務狀況還良好時,離開的人可以得到優厚的補償,而且還能找到新工作; 在行業已經過時卻陷在最後一家裁員的公司裡,員工連工作的機會也找不到了。

喜歡講戰略和謀略的華為,從戰略角度,你還是忘記昨天取得的成功,向自己開炮吧!

我無比贊同傑克•韋爾奇說過的話——“

當一個機構內部的改進低於外部變化的速率時,離公司關門的時候也不遠了。”

華為,希望你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火車頭,成為中國第一家願意積極主動變革、緊跟時代的百年企業;否則,GE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