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解码,解构香口胶制作原料及过程,原来真系食紧“胶”?


食物解码,解构香口胶制作原料及过程,原来真系食紧“胶”?

吃香口胶(口香糖)时,一定会呈现出一种的状态,就是嘴巴持续咀嚼停不下来,这也成为我们常推测他人是否在吃香口胶的有趣线索,不过,为什么吃香口胶是嚼个不停,而吃到最后会没有了味道,便会把香口胶吐掉?我们都知道香口胶不能吞下肚,但咀嚼的香口胶究竟是什么做的?又是如何制作?

原来,香口胶是天然树胶或合成橡胶,并透过混合糖或甜味剂、软化剂、香料、色素等完成的食品!

所以原来我们都在吃橡胶?一听到树胶和橡胶大概让人百般惊讶,但是别紧张,树胶顾名思义来自于树木,而人们咀嚼树胶可不是现在才有,根据台湾留兰香股份有限公司探讨香口胶的缘起,早在几世纪以前,古希腊人就已有咀嚼乳香树树脂的纪录,当时便作为清洁牙齿、清除口气等用途,而现今我们吃的香口胶,则是从1860年代被引入美国的糖胶树胶演变而成。早期香口胶的原料糖胶树胶,来自于中美洲一种称为人心果树中的乳胶,而由于天然树胶的数量无法供应大量制作香口胶,因此现在香口胶的主要基底「胶基」,多以合成橡胶为基础。

食物解码,解构香口胶制作原料及过程,原来真系食紧“胶”?

香口胶是以天然树胶或合成橡胶,透过混合糖或甜味剂、软化剂、香料、色素等原料完成的食品。

胶基是香口胶中的咀嚼本体,也就是天然或合成橡胶,合成橡胶是透过聚合物组合而成,运用天然树胶原料再加上合成物质如聚醋酸乙烯酯、丁二烯苯乙烯橡胶等、食用蜡以及软化剂等组合为合成橡胶。而胶基原料,在尚未加工制作为香口胶前,还只是一个看似平凡的合成橡胶,再经由后期制作程序后,才会更加成型。

胶基需要透过加入甜味剂、香料等才会具备风味。在完成胶基原料后,首先须透过溶解后才能进行加工增加香味、口味以及软硬口感等,主要制作过程可以分为溶解过滤、调味搅拌、辗压、裁切、静置熟成等步骤。

首先,将原料胶基加热溶解并再次过滤杂质,待过滤完成后加入砂糖或甜味剂,让香口胶有甜味,而加入砂糖或甜味剂的做法则是依照香口胶的属性,如无糖香口胶便会以甜味剂取代糖分。另外,加入软化剂如甘油等,使胶基能更为柔软而建立出更具咀嚼性的口感,而咬嚼时最在乎的香口胶口味,如薄荷、草莓以及葡萄等各式口味,则是香料和色素的功劳,让香口胶拥有不同的色彩与滋味。当胶基内加入上述等成分后,便会经由机器持续搅拌待其互相融合,再经由滚筒机器辗压成薄长胶团,此时离我们想像的香口胶已愈来愈近。

我们常食用到香口胶形状,主要有片状和粒状香口胶,此两种分别历经不同塑形的过程:(按图看)

食物解码,解构香口胶制作原料及过程,原来真系食紧“胶”?

片状香口胶经由机器辗压后便会进行裁切,将薄长胶团裁切成片状。

食物解码,解构香口胶制作原料及过程,原来真系食紧“胶”?

并在表面喷洒粉状的甜味剂或糖粉防止香口胶彼此沾黏,静置等待冷却后便完成片状香口胶。

食物解码,解构香口胶制作原料及过程,原来真系食紧“胶”?

而外表有着糖衣的粒状香口胶,将薄长胶团压模出粒状,并分切成板型大小的胶团长度以利于后期制作。

食物解码,解构香口胶制作原料及过程,原来真系食紧“胶”?

等待胶团冷却硬掉成形后,才能以机器将板型胶团敲碎分离出单粒形状。

食物解码,解构香口胶制作原料及过程,原来真系食紧“胶”?

而分离后香口胶会再透过机器喷洒糖浆裹上糖衣,待外表凝固后再经反覆进行,目的在于让每粒香口胶皆能均匀裹上糖衣,同时使糖衣具有厚度。

食物解码,解构香口胶制作原料及过程,原来真系食紧“胶”?

最后于最外层再喷洒含色素的糖浆或香料进行上色,等待凝固并静置后便完成粒状香口胶。

至于可以边咀嚼边吹出泡泡形状的泡泡糖香口胶,则是胶基中合成物比例不同的结果,为了能具有可以吹出泡泡的胶膜性质,于合成橡胶聚合物的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现今的香口胶,胶基成分多为合成橡胶,胶基属于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吃着香口胶,除了口感之外其实是吃其中的甜味,让口水分泌而溶解香口胶中的糖、甜味剂以及香料等,自然而然愈吃香口胶也渐渐无味了。

了解香口胶的制作过程和演变后,或许下次将香口胶送入口中咀嚼时,可以想像着几世纪前先人咀嚼乳香树树脂的情境,说不定会也会感到会心一笑呢!

最后于最外层再喷洒含色素的糖浆或香料进行上色,等待凝固并静置后便完成粒状香口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