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疾病护理|当了妈后把自己逼成了半个医生

昨天在群里晒了下自己第一次熬制的秋梨膏,引起了妈妈们的热议追捧。一问才知道,很多小朋友都“中招”生病了。

秋天干燥,早晚温差大,容易上火,受凉。是发热感冒的高发季节。

0-3岁的小朋友免疫力差容易生病,特别是半岁至两岁以内,是孩子抗病能力最低的时期。孩子出生后半岁内,因为体内有来自母体的免疫物质如免疫球蛋白,各种抗体等,可以抵御孩病菌的侵袭。半岁后,体内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物质逐渐减少,产生免疫物质的能力又较低,以致抗病能力较差,容易生病。五岁后,孩子体内产生免疫物质的能力明显提高。抗病能力越来越强。

而刚上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孩子们也一样容易生病。流鼻涕,发烧,咳嗽个不停。把妈妈们煎熬得像锅上的蚂蚁,焦虑得紧,且急病乱投医,吃了这个药那个药未见好,这里问,那个试,仍未见效果。各种愁。

作为三岁多孩子的妈妈的我,显然比新妈妈们淡定多了,一个一个地回答问题。俨然群里的答疑达人。

所以我就由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谈谈0-3岁宝宝疾病护理的个人经验。供各位新妈妈们参考。

我孩子其实2-3岁这两年其实很少生病,几乎没怎么吃过药,一有个流鼻涕咳嗽的,也是用推拿和偏方就好了。生病是在上幼儿园后,过集体生活,容易交叉感染难免有个感冒发烧的。但现在就算孩子咳嗽,我也能淡淡定地自己找方子煮水,熬制秋梨膏,而不是焦虑地急病乱投医了。

都说久病成良医,我也是经过了非常长的一段煎熬和研究。

在孩子还是一岁多的时候,一不小心得了肺炎,对我打击很大。对孩子十分愧疚,责怪自己护理不周。从此下定决心对孩子务必细心呵护。然后自学了很多关于护理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小儿推拿。

1.

先说说感冒发烧。三岁以下孩子,是非常容易生病的,这是提高免疫力的过程,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可以好。吃药就好快点,不吃药就慢一点。很多家长选择吃药,因为实在焦虑,忍不得看孩子受罪。在孩子上幼儿园后,就更加容易得上呼吸道感染.这也是正常的.幼儿园是个公共场所.有一个小朋友感冒就会相互的传染.不吃药和护理不当的话就会拖很久。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那两年几乎没给他吃过药,特别是抗生素。一般都是流点鼻涕咳嗽了,都是煮水和推拿。很快就好。不用吃药。我就按照以下的饮食护理方式的:

1)不管是冷感还是热感,都可以适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白萝卜葱白水,一种是葱白加淡豆豉煮水。淡豆豉是中药店有卖的那种。不是用来蒸排骨的那种。

2)看孩子是热感还是冷感。孩子一般都是季节交换时,穿衣或者出汗不注意就受凉感冒的多。可以煮生姜红糖水喝,可以加大蒜。还有可以用葱白香菜白萝卜煮水喝。还可以蒸大蒜冰糖水喝。还有烤桔子。还有花椒蒸雪梨都行。

3)热感的话,就雪梨加冰糖加川贝,萝卜葱白水也可以。还有煮马蹄水喝。,还有多吃枇杷。都是下火的。还可以榨一些苦瓜汁,芹菜汁。如果孩子愿意喝的话。下火也是非常快的。一般咳嗽会喉咙发火,可以买一点鱼腥草煮瘦肉水。

4)孩子带有咳嗽的话,除了上面的。还可以买点无花果煮瘦肉水。加杏仁也可以。罗汉果也是止咳的。我一般是无花果加杏仁煮瘦肉水。效果还不错。

5)孩子咳嗽久了好不了,成为内伤咳嗽,需要多注意食疗。煮一些山药粥,百合粥,三颗红枣三颗白果煮水喝。核桃加芝麻加红枣加蜂蜜,可以治疗小儿久咳,支气管火,哮喘。小便秘也好。

6)让孩子多喝温开水。一定要多喝。开水是最好的,病毒不会自己消失,是要经过喝白开水排毒排出去。

7)发烧的话,也是香菜萝卜生姜煮水。

8)生病饮食要清淡。多喝一些米汤。吃点清淡的粥。山药粥,百合粥之类。加点陈皮更好。

2.第二种就是推拿了。

1,发烧的时候推拿天河水。连续推30分钟,直到出汗为止

2,感冒初期咳嗽时,给孩子推拿脊椎,肩胛骨,肺愈。

0-3岁宝宝疾病护理|当了妈后把自己逼成了半个医生

3,咳嗽的话.指推檀中穴,点按天突穴,按揉肺俞穴。

0-3岁宝宝疾病护理|当了妈后把自己逼成了半个医生

0-3岁宝宝疾病护理|当了妈后把自己逼成了半个医生

0-3岁宝宝疾病护理|当了妈后把自己逼成了半个医生

3.其它日常生活护理

1, 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把门窗关得太紧,孩子需要一些新鲜空气,否则咽喉干燥会咳嗽。

2,睡觉时咳嗽的话,可以适当垫高一些枕头。

3,鼻塞得厉害的话,可以到洗澡间开热水,让整个房间都充满蒸气,让孩子到里面蒸一下。鼻塞就通了。也等于是雾化。对咽喉也有好处。

4,可以用紫苏叶煮水泡脚,对发汗非常有用。煮水喝也行,但味道有点大,怕孩子不爱喝。

5.多补充一些维生素C。在国外,很多妈妈带孩子上医院,都是让补充维生素C比较多的。可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预防感冒。所以平时让孩子多吃蔬菜哦。

等大一些了,孩子该生的病都生过了,有抗体了。慢慢地自然就强壮些,不那么容易生病了。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小经验。想到更多的再补充。有好的方法的也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