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王安石與貪官汙吏的博弈,爲何一敗塗地

  •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是北宋前宰相王安石在奉詔回京路上寫的詩,語句輕快,表達出王安石在接到聖旨之後的喜悅之情,終於可以大展拳腳,大幹一場了。

宰相王安石與貪官汙吏的博弈,為何一敗塗地

北宋一直存在的問題就是冗官冗兵,以及急劇增加的人口數量。宋神宗即位之初,也早已看透了這些景象,他比誰都明白北宋再這樣下去,滅國是遲早的事。

宰相王安石與貪官汙吏的博弈,為何一敗塗地

他更明白的事,滅國是他趙家的事,對士族官員們來說無非就是換個統治者而已,其他的沒什麼區別,此時更不用提什麼忠君愛國,讓國家走向強盛才是他宋神宗迫切需要做的。

宰相王安石與貪官汙吏的博弈,為何一敗塗地

他明白這一切,他在心底裡暗暗發誓要將大宋帶出泥潭,帶出這萬丈深淵。他多次在朝堂之上提出:“如今國家面臨的問題太多太多,小修小補已經無濟於事了,現在已經到來了千鈞一髮的時刻

,不得不改革啊!

宰相王安石與貪官汙吏的博弈,為何一敗塗地

很多官員也都明白,國家不改革確實要完了。可很多官員為何還反對改革?因為他們大多都是目前政策的既得利益者,這些官員都可以從中獲得穩定的灰色收入,甚至有的已經富得流油。

想打破他們的安樂窩,恐怕不容易。

但並不是說每個官員都是這麼中飽私囊。飽讀詩書、忠君愛國之士還是有的,王安石就是其中最出名最有能力的那一個,也只有他有這個威望和能力去改革。他會是大宋的救星嗎?

宰相王安石與貪官汙吏的博弈,為何一敗塗地

宋神宗需要王安石這樣的人,需要王安石孤注一擲的改革,沒有退路。有目標是好的,但是能否改革成功真的說不好,其實也不是說不好,改革嚴重觸及到貪官汙吏的利益,註定是要失敗的。官員的腐朽深入骨髓,想改革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對於這些官員,都殺則亡國,不殺最終也是亡國。

宰相王安石與貪官汙吏的博弈,為何一敗塗地

針對宋朝的諸多弊端,王安石還是信心滿滿地制定了諸多改革措施,可謂是出師不利,第一條改革措施就沒有順利進行。比如說針對百姓免費為國家幹活這一規定進行改革,政令頒佈下來沒多久就遭到了很多官員的反對,官員然後對百姓施壓,最終的結果就是百姓也跟著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有的甚至直接到京城告御狀,要求王安石立刻停止變法。

宰相王安石與貪官汙吏的博弈,為何一敗塗地

變法本來就是以犧牲現在,博取未來,可並不是每個人都想想到這一點,他們只是希望自己安居樂業,不受打擾,僅此而已。

更令王安石沒有想到的事,他的其他變法政令也給腐敗官員有機可乘,更是起到反作用,造成百姓苦不堪言!王安石本想通過“青苗法”使得農民可以用更少的錢換取更多的糧食。政策是好的,想法也是好的,可是執行的官員可不是這麼想的,經過貪官汙吏從上到下一層一層的剝削之後,到達百姓手中的糧食已經所剩無幾。青苗法反而成了官員更加腐敗的溫潤的土壤,最後不得已青苗法也以失敗告終。

宰相王安石與貪官汙吏的博弈,為何一敗塗地

王安石上有政策,貪官汙吏立刻下有對策,想以一己之力對付整個貪官集團,只有比貪官更奸詐比貪官更狠,不然又有什麼辦法能讓改革成功呢?

給我加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