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還是8000?個稅起征點提高多少才合適?專家這麼說

28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截止。中國人大網站顯示,一個月來共收到意見數超過

13萬條。社會公眾對個稅改革的關注度與參與度之高,可見一斑。

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的第七次修訂,也是改動幅度最大的一次。《草案》將起徵點由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6萬元/年),同時調整了稅率結構,擴大了3%、10%、20%三檔低稅率,尤其是中低稅率級距。

5000還是8000?個稅起徵點提高多少才合適?專家這麼說

此次《草案》一出,除了直接提意見的民眾,網上留言的網友、開會研討的專家更是不少:起徵點還能提更高嗎?起徵點是否可以各地不同?“單身稅”和專項扣除是什麼情況?大家這段時間關注的這些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5000還是8000?個稅起徵點提高多少才合適?專家這麼說

起徵點還能提更高嗎?

在大家熱議的問題中,“個稅起徵點應該提多少”是被討論的最多的!其中不少觀點都認為,個稅的起徵點還應該提的更高一點——

據報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尹中卿審議草案時表示:通過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來擴大消費,可以把個稅起徵點提高到6000元或者7000元;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個稅法修正案討論小組建言稱,切實增加居民收入的獲得感,將個稅免徵額提至每月8000元;甚至有一些有影響人士成,就應該按照10000元乃至30000元來提……不過,還是有網友留言表示,起徵點無論定多少,都應該是平均工資以上才合理。

對此,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表示,起徵點並不是抬得越高越好,它的覆蓋人群不能過小,

不能把這個稅種過於邊緣化

上一輪從2000到3500的調整,一開始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只覆蓋3000萬人左右,我們將近14億人口也就是2%出頭的社會成員受到稅率的調節,表現了這個稅有邊緣化的特徵。後來隨著居民收入提高,覆蓋面實際對應的人群又在擴大。這一次如果一下提高到8千,甚至有人提到10000元、30000元,它實際覆蓋的人群無疑會大大縮小。我個人認為,如果一下子要抬到10000元是不合適的。

事實上,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一般徵求意見之後,微調的可能性存在,大調的可能性較小。

起徵點如公眾所願調高至8000-10000元,基本上是個小概率事件。但社會心理普遍得隴望蜀,這無可厚非,因為個稅跟公眾的收入直接掛鉤,增減之毫釐,立竿見影。在經濟增長在L型底部徘徊的時候,公眾的稅感可能更強烈。

5000還是8000?個稅起徵點提高多少才合適?專家這麼說

草案中的個稅稅率表

5000還是8000?個稅起徵點提高多少才合適?專家這麼說

起徵點是否可以各地不同?

在這次徵集意見中,據稱有不少網友提出各地起徵點應該不同,因為各地物價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差異較大。

對此,各路專家也是各有各的說法:

有觀點認為,個稅算是所有稅中裡相對公平的稅種,因為它是根據勞動所得來的,但是全國統一成5000元起徵是否公平,比如說住在上海和蘭州的人,相對來講收入完全不一樣,所以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應該考慮到每一個人收入的水平不一樣,而不應該是全國統一的。

有觀點卻表示,各個城市的物價、平均收入水平不一樣,如果按照行政區劃來做區別對待,它會產生一個問題,比如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抬高了,大家都會湧入這些城市。但如果對人力資本、勞動力的流動,按區域劃分來區別對待調節,這等於給勞動力這個生產要素流動設置了特定的壁壘

,這種壁壘不利於市場經濟實際的績效水平的提高,而且它會帶來副作用,就是妨礙了人才流動。

隨後有觀點反駁稱,一個人去不去一個地方工作,肯定不光考慮稅收的起徵點,因為國家的稅收低,我們勞動力的成本低,還有其他一些條件,我們才有機會成為全世界來投資的熱土。

不過仍有觀點表示,想各地採用不同起徵點,還是存在一個難度的問題,真正施行起來不僅難度較大,也難以保證不會出現其他方面不公平的問題,因此近期要實現還是不太現實。

5000還是8000?個稅起徵點提高多少才合適?專家這麼說

專項附加扣除=“單身稅”?

這次《草案》的一大亮點,就是增加了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5項“專項附加扣除”,包含了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換言之,以後納稅時,除減去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還要減去專項附加扣除,再計算你要納稅的金額。

然而,能享受到這些優惠的基本都是已婚人士,因此單身群體無疑會相對多繳個稅,因此這也有了“單身稅”的說法。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認為,對於養育子女的家庭,因為負擔重,對產生的支出適當給予扣除,是合理和應當的。此外,一些其他的專項附加項目並沒有區分單身還是已婚已育,像繼續教育支出、大病支出、住房貸款、租房租金等項目,是每個納稅人都可能享受到的。

首都經貿大學財稅學院的丁芸教授分析,專項附加扣除可以反映不同納稅人生活支出的差異性。草案中提到的5項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尤其像住房租金、子女教育等項目,對很多有住房壓力、撫養子女壓力的已婚人群更有利,也是一項合理的設置。

事實上,還有許多準備生二胎的家庭對專項扣除有著較高的期待。有已婚人士認為,相比單身群體和丁克家庭,生兒育女對社會的貢獻度更高,應該享受更多個稅優惠。

對於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實施,專家也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認為,專項扣除,發展方向應該是家庭綜合申報,家庭幾個人掙工資,家庭成員裡面所有的收入合在一起,工資之外也要合進來,然後再做這方面比較合理的所謂專項扣除。

財經評論員章弘表示自己主張家庭為主,如果把老年人贍養的費用也放進來不徵稅,也會起到鼓勵人們贍養老人的作用。

5000還是8000?個稅起徵點提高多少才合適?專家這麼說

還有哪些觀點?

7月以來在北京、上海等多地,來自高校、研究機構和業界等的不少專家們也在一起開了不少場研討會了,除了以上那些,他們還討論了不少其他問題。

不少觀點表示,個稅起徵點應隨著生活基本費用及物價和消費結構的變化逐年調整

,而法律很難達到一年一修,建議在增加“生活基本費用的動態調整機制”的條款。每年年初,由國務院根據物價水平、收入水平等,確定每一年的減除費用標準,在“兩會”期間,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查和批准。

也有觀點認為,個人分享經濟增長紅利的最主要變現渠道就是收入,而如果收入增速跑不贏GDP、CPI和財政增速,老百姓的這種獲得感就會減弱。個稅改革還應著眼長遠,真正在稅制結構上優化市場結構,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

同時,個稅改革應該讓分配機制更加公平,讓每一個家庭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在目前個人收入、經營收入、資本收入這三者中,個人稅收的稅率可以最高達到45%,經營收入是35%,資本收入是20%。有觀點就表示,更合理的稅率應該是個人所得收入最高稅率偏低一些,資本收入應該再高一些。

對於個稅改革,綜合與分類稅制是最終目的,是結構性減稅的堅實抓手。正因為重要,牽一髮動全身,所以改革可以不徐不疾,綜合考慮各個維度、各個階層的利益,慎重出臺,但必須有所突破。有觀點稱,

未來降低最高邊際稅率,平衡工薪和資本化收入的稅收,都是無法繞過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