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有薛仁贵吗?

颢中


薛仁贵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功绩可比肩任何朝代的名将。堪称大唐一代军神。下面介绍一下薛仁贵平生战绩。

时间退回到公元658年,当时44岁的大唐弓神薛仁贵,终于等来了被载入史册的一刻。这一年他正式统帅大唐军队,开始了他的传奇。658年6月,薛仁贵带兵突袭高句丽,他一骑当先,斩敌四百人、俘虏百余人。取得首战大劫。

公元659年11月。薛仁贵率军在横山(今华表山),与高句丽名将温沙门展开决战。薛仁贵身披白袍,头戴亮银盔、手持方天画戟,大败敌军。

公元661年。薛仁贵率军挺进天山,与拥兵十余万的九姓铁勒对峙。薛仁贵临阵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三箭定天山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公元666年。高句丽的传奇统帅渊盖苏文病死。长子泉男生成为最高统帅,但泉男生和其他两个兄弟不和,内部争斗打起来了。泉男生兵败不敌,求助大唐。同年9月薛仁贵再次统兵出征高句丽。


公元667年9月14日。一代名将李绩兵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之后,趁势攻下周围十六座城池。此时新城空虚,敌将泉男建率兵偷袭。生死存亡之际,又是薛仁贵神兵天降。斩杀敌军数百,解新城之围。

公元668年。灭高句丽四大战役之一的金山战役打响了。薛仁贵率三千骑兵对战二十万敌军。客场作战,兵力悬殊。但唐军斩敌首级五万余,俘虏一万余人,彻底歼灭高句丽主力。

同年11月。薛仁贵仅带两千玄甲骑兵(大唐特种部队)发兵扶余城。对战十一万敌军。金山大败后,高句丽集结最后重兵,殊死一搏。仅用七个时臣,玄甲骑兵斩敌两万余。消灭高句丽最后一支劲旅。

自此,薛仁贵的大名威震辽海。扫平整个辽东,兵锋直抵平壤。与李绩大军会师平壤城下。半年后平壤投降。薛仁贵奉命接手平壤,成为最高长官。

冲仔只是初级历史爱好者,对薛仁贵的功绩有需要补充和纠正的朋友,欢迎评论区交流,冲仔期盼您的点赞和右上角的关注


冲仔学历史


对于战争的参与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无非有三种。胜利凯旋、战死或者被俘,战俘的种种境遇可以说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悲惨的一面。

自从有战争以来,战俘的血泪历史就没有结束过。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大规模的残杀俘虏的事件主要有三次。前两次发生在先秦,后一次发生在盛唐,而这三名“人屠”之中,仅有一人善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吧!

长平坑杀四十万——“人屠”白起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约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增长,对外战争胜多负少。赵武灵王更亲自乔装使者入秦,考察秦国地形,意图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由此,在齐国和楚国相继衰落的背景下,赵国不仅是东方六国抵抗秦国的中坚,更对秦国的战略安全带来威胁。

然而,这场大战赵军几乎全军覆没。

四十万赵国降兵被秦军活埋,加上战死和被斩首的人,赵国军队大约损失了四十五万,基本失去了和秦国争霸天下的能力。而这场大战的指挥者及坑杀命令的直接下达者,便是战神白起。

最后因为嬴稷坚持继续打赵国,但是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实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赵,换来的将是赵国全国的抵抗。因为长平之后赵国深恨白起,所以昭襄王再次攻赵时,白起应该是最不适合当统帅的人选,所以白起宁愿结束自己,但是嬴稷却不知道这点。

最终,一代“人屠”没能逃过自己抹脖子的结局。

担心叛变,杀尽二十万秦国俘虏——“霸王”项羽

以前我认为项羽杀了这么多俘虏,火烧阿房宫食绝对的惨不人道。但是再看一遍,我对这个事件稍微有一点改变,鉴于项羽属于行伍之人,再加上秦国楚国积仇已久。杀了他们,烧了他们,站在项羽角度讲,或多或少还是有点道理。

但是杀俘虏,毕竟是残暴的绝对表现!杀人数目之大,手段之残忍,是不可能仅仅因为一句秦楚世仇就可以化解的。

对于项羽杀20万战俘,确实是太暴力了。当时他们面对要么全部饿死,要么杀掉战俘保存项家军,最后项羽自私的选择了后者。

如果是我,当时20万战俘,其实我也想不出来当时有什么解决办法,大家分析一下:

1.当时秦国已灭,项羽又不能最先挑起和其它诸侯的战事,不然会成为所有人的攻击对象,所以20万战俘没办法作为军事用途;

2.不能遣散回家,那么多士兵,遣散了,万一被别的诸侯军团收编,那就增长了别人的实力;

3.面对饥荒,或许有人想,可以像刘邦一样抢城夺粮。可是,刘邦赶了个好时候啊,那时候抢的都是秦国的,所有诸侯没什么可说的。而项羽当时秦国已经覆灭了,城池都是各诸侯的了,他又怎么去抢呢,这里综合第1点,他不能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也不能去抢。

这里还是拜求大家的看法了,至于项羽最终的结局,不多说了。

活埋铁勒军十三万——“平阳郡公”薛仁贵

薛仁贵,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能让敌人在未开战之时就下马跪拜的将军!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铁勒酋长比粟毒伙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出兵讨伐思结、拔也固、仆骨、同罗四部。当时铁勒九姓拥兵十几万,凭借天山之地利,企图与大唐雄师一决胜负。

他们派出数十位骁勇骑士出马挑战,眨眼间,就被薛仁贵三箭射死三人,胆寒之下,铁勒人下马投降,放弃了抵抗。

其实,铁勒人投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此次忤逆大唐,不过是群情激愤下的一时冲动。铁勒高层到普通士兵,大多都抱有侥幸心理,不过是希望靠变乱来表达出自己的不满,迫使唐王朝妥协让步,减少对自己的压迫;

第二是铁勒诸部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并不是高度集权的大唐的对手,所以在唐军开到后就产生了畏惧,不战而降。

然而,这次铁勒人玩大了。为了消除后患,薛仁贵命令部下将13万已经投降的铁勒人就地坑杀,制造了中国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杀降暴行。

不过,薛仁贵并不像之前的白起和项羽一样最后抹脖子,他最终得七十之年善终。

真的是善终?薛仁贵不是被儿子射死的吗?更多历史秘闻,欢迎关注“刀墓手札”!


刀墓手札


薛仁贵是我国唐代名将,新旧唐书均有传。他的子侄及孙辈也有几个两唐书有传。但薛丁山薛刚乃是虚构的人物。 薛仁贵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随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薛礼(614-683年3月24日),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东十里之遥的修村),字仁贵,大业十年(614)生,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为薛安都的六世孙,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父亲薛轨早丧,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 迁移祖坟 ,以希望 带来好运 ,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迟!”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州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 传奇经历 。 后代:薛家将系列中《薛丁山征西》和《薛刚反唐》的故事, 薛仁贵其子薛丁山和其孙薛刚纯属虚构。 历史上薛仁贵的后代最有名的是儿子薛讷,字丁山,长期领军,战功卓著,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薛仁贵的第三代,也确实出现过反唐的人物,即其孙薛篙,曾在安史之乱时投向反政府一方,占据相州一带,后归顺仆固怀恩的勤王军。薛氏一族到嵩之子薛平、薛从之后,就湮没无闻了。 在小说和戏曲中,王宝钏是薛仁贵之妻,曾在寒窑中苦等薛仁贵18年,等待他衣锦还乡;樊梨花是梨山老母之徒,嫁薛丁山,曾登坛拜帅,是一位穆桂英似的巾帼英雄,极富神化色彩。不过这两位是纯属虚构了。[1] 历史上的薛仁贵之妻姓柳,见于史传和地方史志,但未记名字。柳姓也是河东著名大族,以薛仁贵的出身,与河东柳姓是门当户对的士族联姻。当薛仁贵想在家改葬祖先时,是柳氏劝夫速速投军,“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在这位颇有见识的妻子劝告下,薛仁贵应征参军赢得了赫赫战功。征讨高句丽 显庆三年( 658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征讨高句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薛仁贵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三千余级。第二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接着,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唐军十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直取敌将。那个敌将慑于薛仁贵勇武,来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贵生擒。不久,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土,战后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败回纥 龙朔元年( 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唐高宗诏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回纥。临行,唐高宗特在内殿赐宴,席间唐高宗对薛仁贵说;“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唐高宗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回纥九姓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回纥大败,所降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败众,擒其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回纥九姓衰败,不再为边患。 降伏高句丽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死,其子于泉男生继位,但为其弟泉男健驱逐,特遣使者向唐求救。唐高宗派庞同善、高品前去慰纳,为泉男健所拒,于是,唐高宗命薛仁贵率军援送庞同善、高品。行至新城,庞同善为高句丽军袭击,薛仁贵得知后,率军及时赶到,击斩敌首数百级,解救了庞同善。庞同善、高品进至金山,又为高句丽军袭击,薛仁贵闻讯后,率军将高句丽军截为两断奋击,斩首5000余级,并乘胜攻占高句丽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相遇。对此,唐高宗特下诏慰勉薛仁贵。接着,薛仁贵又率两千人,进攻高句丽重镇扶余城,这时,部将都以兵少,劝他不要轻进。薛仁贵说:兵“在善用,不在众”,于是率军出征,这次战役,他身先士卒,共杀敌万余人,攻拔扶余城,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40余城,纷纷望风降附。这时,唐又派李绩为大总管由他道乘机进攻高句丽。薛仁贵也沿海继进,与李绩合兵于平壤城,高句丽降伏。之后,唐高宗命薛仁贵与刘仁轨率兵二万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东都护期间,抚爱孤幼,存养老人,惩治盗贼,擢拔贤良,褒扬节义之士,高句丽士民安居乐业。 征讨吐蕃败军东归 薛仁贵任安东都护时,吐蕃渐趋强盛,击灭了慕容鲜卑建立的吐谷浑,又侵略唐西域地区。为此,唐高宗调任薛仁贵为逻婆道行军大总官,并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将,率军十余万人,征讨吐蕃。 薛仁贵奉命西行,军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今青海湖西布哈河),将趋乌海(今青海光海县西南苦海),薛仁贵对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说:“乌海地险而瘴,吾人死地,可谓危道,然速则有功,迟则败。今大非岭宽平,可置二栅,悉内辎重,留万人守之,吾倍道掩贼不整,灭之矣。”郭待封自愿留守,薛仁贵又嘱咐他千万不可轻举妄动。 薛仁贵安排好后,率部前往乌海,及至河口,遇吐蕃守军数万人,薛仁贵率军一阵冲杀,斩获殆尽。薛仁贵收其牛羊万余头,鼓行而西,直逼乌海城,然后派千余骑兵回大非川接运辎重,但这时郭待封已被吐蕃击败。薛仁贵因无辎重接济,退军大非川。至此,吐蕃调集40万大军前来进攻,唐军抵敌不住,大败。但吐蕃并不穷逼,以唐军不深入为条件与唐议和,薛仁贵不得已应允,然后率败军东归。战后,他因败绩被免为庶人。 不久,高句丽地区相率叛唐。唐高宗起用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以经略辽东。任内,薛仁贵因事违法,贬象州,后遇赦免而还。 大破突厥 薛仁贵晚年,吐蕃势力向北发展,阻断瓜(治今甘肃安西东南)、沙(治今 甘肃敦煌 ),同时,突厥也不断侵扰唐北境。这时,唐高宗念及薛仁贵功劳而召见他,之后,任用他为瓜州长史,右领击突厥。突厥闻薛仁贵复起为将,都非常害怕,不敢当其锋,一时奔散。薛仁贵乘势进击,大破突厥,斩首万余级,俘获两万人,及牛马羊三万余头。 薛仁贵于永淳二年( 683年)去世,终年70岁。死后,朝廷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府还特造灵舆。护丧还归故里。[3


湮鬦--兄192252744


当然有薛仁贵啦!这么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么家喻户晓的人物,一般不会是空穴来风。无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对薛仁贵的生平有明确记载,其他史书同样如此,只是经历上可能没有小说中那么传奇。薛仁贵是初唐时期的名将,自幼家境贫寒,曾想通过改葬先人为自己转运,妻子柳氏就劝他说:为什么不参军出人头地呢?碰巧,唐太宗御驾亲征高句丽,薛仁贵应征入伍,在张士贵手下为兵。因为作战勇敢,得到李世民赏识,他对薛仁贵说:我的将军们都老了,这次辽东之战,很高兴能得到你。

贞观年间,薛仁贵只是崭露头角,真正让他大显神威的还是唐高宗时期。征辽归来后,薛仁贵长期镇守玄武门,曾救过皇帝的性命。多年后,李治对薛仁贵说:往年九成宫发大水,如果不是爱卿,朕已经成水里的鱼鳖了。有这层关系,又有能力,薛将军怎么可能不被重用。后来征讨高句丽、铁勒九姓,薛仁贵都立下过大功。但他也打过败仗,比如大非川之战全军覆没。仗没打好,肯定得被朝廷处分,例如被解除职务,流放象州等。生涯最后一战是云州之战,光报出名讳就把敌人吓得不轻。七十岁病逝,朝廷追封,并派人把灵柩运回家乡安葬。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更多历史内容可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时拾史事


有这个人,但没有做过皇帝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大业九年(614)生,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父亲薛轨早丧,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迁移祖坟,以希望带来好运,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迟!”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州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


历史小知识库


当然有了,薛仁贵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唐初猛将,战神。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绛州龙门县人。年少家贫,在其妻柳氏的鼓励下投入唐军张士贵麾下(李世民时期)。张士贵也是唐军的一员猛将,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无能,而且其对薛仁贵很器重(电视剧可能是为了戏剧冲突)。薛仁贵的主要战功都是在唐高宗李治时期立下的,而不是电视剧说的李世民时期。比如“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降伏高句丽等。


云飞832


薛仁贵(614年-683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名将。北魏将领薛安都的六世孙,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随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