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荷花品古诗

荷花诗话

朱广志

盛夏之际,漫步荷塘边可以领略那红花绿叶的旖旎风光,还能从历代诗人的咏荷佳句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洁本色,几千年来一直牵动着文人墨客的心弦,他们咏荷言志,借莲抒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诗妙篇。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吟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荷花的高洁,喻自己清白纯洁的品格。唐代大诗人李白咏荷想象丰富,意境优美,他在《折荷有赠》中咏道:“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唐人王昌龄的《采莲曲》云:“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把采莲少女的美丽形象和釆莲情景,描绘成一幅动人的图画。诗中所描绘的碧叶与罗裙一色、芙蓉与人面难分的境界,令人回味无穷。晩唐诗人郑谷的《莲叶》诗云:“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揺柄柄香。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此诗意境优美,句句如画,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人们喜欢荷花,尤爱荷花的秀丽多姿。荷花色泽丰富,最常见有红白二色。白居易的“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皮日休的“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写的是素然天质、冰清玉洁的白莲;范成大的“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王维的“水上荷花红欲然”, 写的是浓妆艳抹、娇丽动人的红莲。也有将红白莲花摄入一幅画面的,如杨万里的“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荷花的香气也从古代诗人笔端溢出,李峤的“风来香气远”,孟浩然的“荷风送香气”,欧阳修的“雨过清香发”, 黄庭坚的“凭栏十里芰荷香”等。然而,最诱人的还是温庭筠的《莲花》诗:“绿荷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把荷花比喻为女神留在水面上的袜子,让人去猜想品味其幽远的芳香,想象奇特,运笔高人一筹。

荷花不仅花容美,而且荷叶美。曼殊的“荷叶初开犹半卷”,是状写如拳新叶的;古乐府《江南》中“莲叶何田田”,是状写茂密荷叶的;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是状写败荷残叶的。无论出自谁手,都刻画入微。

借咏荷花以表爱情也是诗人咏荷常见的题材。“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明人沈野的这首《采莲曲》,以娇嗔的语言来写男女爱恋之情,清新活泼。晩唐白居易也写了一首《釆莲曲》:“菱叶萦波荷芰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他借荷写情,把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真可谓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了。

诗人描绘荷花姿容有由近到远,元代完颜畴《池莲》诗写道:“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圆池亦可怜。数点飞来荷叶雨,暮香分得小江天。”而宋人范成大《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则由远及近:“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元人吴师道的《题莲藕花叶图》,仅20个字,交错写莲、藕、花、叶,极见功夫:“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形象鲜明,寓意隽永!

还有,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荷池小景,以及他那“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绝句,更为千古传诵。此外,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轼的“荷背风翻白,莲腮雨褪红”等 ,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名句。

人们在观赏荷花时,若能联想起这些语言优美、色彩鲜明的咏荷诗句,定会增添无限情趣!

作者单位:杞县县委群众信访工作部纪检组

联系电话:0371-22797301,137811844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